引進娃哈哈、網易嚴選,拼多多正在努力撕掉假貨的形象

引進娃哈哈、網易嚴選,拼多多正在努力撕掉假貨的形象

前些日子,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線了一款和娃哈哈聯名定製的乳酸菌飲料“呦呦君”。產品介紹顯示,“呦呦君”是在拼多多官方旗艦店裡銷售,而在娃哈哈天貓旗艦店和旗艦店,均沒有找到這款產品。

日前,網易嚴選又入駐了拼多多,拼多多將“名品折扣”板塊升級為“品牌館”。

明顯可以看到,拼多多在大力引進品牌商的入駐,並且開始給品牌商倒流。

聯名定製只是拼多多的一小步

這是拼多多平臺上首款自己聯名定製的產品。為什麼找上了娃哈哈?

首先拼多多和娃哈哈的合作,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基於兩個平臺的消費人群高度重合。娃哈哈是一個大眾消費品牌,絕大多數和這款在拼多多首發的“呦呦君”相似,100ml×40瓶的飲料,拼多多上單獨購買46.9元,發起拼單43.9元,是一些平價消費品。

拼多多的用戶則主要在“五環之外”,樂於在微信上發起拼單和分享,也毋庸諱言,這類消費者都價格相對敏感。甚至,為了買到更實惠的產品,願意在眾多的群裡發起拼單。據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相比天貓淘寶和京東,拼多多的用戶更集中在中低線城市,有57%的用戶來自於三線及以下的城市。

在共同的用戶的基礎上,娃哈哈的產品毫無疑問是值得消費者信賴的,也是拼多多需求的,而拼多多的線上渠道則是娃哈哈需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拼多多和娃哈哈的“聯姻”,最直接的原因是能夠達到互惠互利。提高娃哈哈的營業收入和拼多多的成交總額。

但是對於拼多多而言,更重要的是娃哈哈可以改善拼多多的品牌形象。

對於娃哈哈而言,線下渠道是其最重要的能力,曾經憑藉這個能力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登上中國首富。宗慶後多次說過電商顛覆不了娃哈哈,也說過馬雲的“新零售”簡直胡說八道。

但是過去幾年,娃哈哈也在探索線上零售的模式,在娃哈哈官網上可以看到,截止到2017年,娃哈哈已經授權了京東超市自營店,天貓超市,娃哈哈京東自營旗艦店,娃哈哈天貓官方旗艦店,一號店自營店,蘇寧易購-蘇寧超市,“娃哈哈到家”微信訂購公眾號,以及娃哈哈官方微商城網絡渠道銷售娃哈哈品牌或子品牌產品。

這次娃哈哈卻和電商平臺拼多多聯名定製新品,並且在拼多多上首發。顯然也是看到了拼多多在線上強大的渠道能力,這家僅僅3歲的電商平臺,已經讓阿里和京東感到忌憚。

能給平臺帶貨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未必是拼多多和娃哈哈合作的主要原因。根據近日拼多多公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27.09億元,同比增長2489%,環比增長95.60%。娃哈哈一家產品在這麼大的交易額還能給平臺帶來如此驚人的增速。

拼多多之所以選擇娃哈哈的產品,更多的是看好娃哈哈的品牌。無論是拼多多的CEO黃錚,還是拼多多的股東段永平,一直都在說拼多多要做的是線上的Costco。

而Costco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讓消費者在這消費之後感到來得值,有榮譽感。這或許才是拼多多的終極目的。

同理,拼多多也這樣選擇了網易嚴選。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娃哈哈、網易嚴選進入拼多多這個平臺。

引入品牌商是拼多多唯一的方向

然而,拼多多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依然道阻且長。拼多多和Costco相同之處都是給消費者提供價格低廉的產品,不同之處在於Costco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會員費,為了獲得更多的會員寧願以虧損的價格賣出產品。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主要還是抽取B端的提成,平臺上的商鋪賣貨越多營業額越高,拼多多越賺錢。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任何企業和個人在拼多多註冊商鋪幾乎沒有門檻,發佈一個產品就能白送一個商鋪。

這導致了拼多多平臺產品品質魚龍混雜,甚至有大量的山寨和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在拼多多購物之後出現過生鮮爛掉、產品過期、拼團成功還要抽獎等各種問題。以至於拼多多上市之時,股價與口碑倒掛的現象,大批的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在體驗了拼多多之後抱怨體驗不佳,而一二線用戶又是社交媒體上活躍的用戶,他們代表了整個輿論的風向。

而娃哈哈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長久以來無論產品銷量還是產品口碑,都獲得了大批消費者的認可,AD鈣奶、營養快線等經典產品在一代又一代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正是拼多多想要做成線上Costco需要改變的。

作為一個平臺,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已經高達3.44億,和阿里、京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電商平臺。面對阿里和京東的“圍剿”,未來如何繼續保持用戶增長?如何提高用戶的復購率以及客單價?是拼多多現在需要面臨的困境。

而引入娃哈哈則是則是一個開端,意味著拼多多在著力改善平臺的品牌形象,比平臺形象更重要的是平臺上產品的形象。

成立只有3年,拼多多的品牌形象要比阿里和京東弱很多,儘管拼多多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在三四月份,拼多多贊助的6檔熱門綜藝先後開播。拼多多廣告曲改編自《好想你》,洗腦的旋律,通過綜藝明星的演繹傳遍了各大綜藝節目。

這樣的投入還在持續增大。根據拼多多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頻拼多多營銷費用達到29.71億元,同比增長3241.96%,環比增長144.12%,營銷費用率達到109.67%,獲客成本由第一季度的24元增長到了61元。

相比之下,Costco在全美擁有良好的口碑及品牌形象,其產品物美價廉,會員保持了相當高的忠誠度,會員續費率88%,年增速7% 。也就是說最後88%的人都會回來,每年都為Costco貢獻一筆穩定的利潤。此外,Costco會員平均年消費是京東活躍用戶的6倍。

大面積的廣告投放會影響短期盈利,但是對於拉新、穩定存量用戶都會產生長期積極的影響。關鍵在於大面積的廣告能否轉化為拼多多的品牌能力,而能否轉化為平臺的品牌能力的關鍵則並不在於打了多少廣告,而在於平臺上能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拼多多打出娃哈哈這張牌,最終也是為了讓消費者感覺到來得值,這裡的產品值得消費者信賴。

所以,拼多多與娃哈哈、網易嚴選的聯合定製,是拼多多在產品上邁出的一小步,但是在品牌上邁出的一大步。

在產品上,意味著拼多多開始引入平臺消費者需要的品牌商,其實背後的深意是通過不斷引入品牌商改變自身“賣假貨”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