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

多水多橋

這些橋我們每天都過

卻很少有人在意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但濟寧真正的味道

就藏在一條條不經意就錯過的橋上

走一走濟寧的橋

走過你就明白濟寧暗藏的情懷!

玉帶橋

太白樓廣場前古運河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建於1986年,此地原為玉帶河匯入古運河處,故稱“玉帶橋”。站在身披一襲紅衣的秀水城賓館腳下,可見腰身依然偉岸的玉帶橋。

南門橋

任城區運河南畔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南門橋原名“飛虹橋”。元延佑年間,詩人朱德潤在《飛虹橋》一詩中描繪當時南門橋的風貌:“任城南畔長堤邊,橋壓大水如奔湍。閘官聚水不得過,千艘銜尾拖雙牽。非時洩水法有禁,關梁夜閉防民奸。日中市貿群物聚,紅氍(qu,同渠)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樓歌館相喧闐(tian,同田)。太平風物知幾許,耕商處處增炊煙。”

玉堂橋

老玉堂北古運河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玉堂橋,又稱步行廊橋,因河南岸為濟寧著名的老字號玉堂醬園而得名。玉堂橋座落在老運河上,在草橋與南門橋之間,該橋打破以前傳統注重通行使用構造方式,而採取易於休憩、遊覽、遮陽、避雨的廊橋造型,美觀大方、新穎別緻,因而成為老運河上一顆璀璨絢麗的明珠。

來鶴橋

任城區來鶴巷東面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來鶴橋是為了古運河東西兩岸的群眾出入方便,前幾年在古運河上建造的一座景觀步行橋。因在不遠處古時候有一“來鶴觀”而得名。來鶴橋在紅牆綠柳的映襯下,猶如一位秀美的可人兒,文靜而又不失俏皮。

草橋

文勝街與古運河交匯處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草橋既有橋又有閘,明永樂九年(1411年)建,1967年,重建時改木橋為鋼筋水泥拱橋。2007年,為適應市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又重建,加寬加高了橋體,提高了載重負荷。

“一對古槐掩草橋”。元初開古運河時沒有橋,為方便過河,人們用草木搭成簡易的橋,叫草橋,後改成石頭橋,但“草橋”這個名字應該是沿用了將近有600多年。

濟安橋

濟寧發電廠北側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明永樂九年(1411年)建,明代天順三年(1459年)移建於主河道今址迤西,曾經改稱“濟陽橋”,民國時期,一度廢棄。1980年4月重建,橋址稍向東移數十公尺,為大型鋼筋水泥雙曲拱橋。

東大寺橋

順河東大寺門前運河上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東大寺鐵橋。清真寺橋改為東大寺橋,由東大寺派生命名。東大寺懸索橋採用阿拉伯建築形式、鋼架懸索結構,美觀、輕巧、方便,與東大寺融合,成為濟寧的又一經典作品。

東大寺對面的清真寺,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橋和寺,放在一起顯得莊嚴又肅穆,路過的時候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清平橋

清平巷與古運河交匯處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清平橋,原名勝利橋,此橋南通清平巷,為取“清直平安”之意,更名清平橋。清平橋建於1973年,在原來大閘橋的東邊約四百公尺處,後來大閘橋被拆除。

盛泰橋

鼓樓街與古運河交匯處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盛泰橋是在原小閘口橋的橋基上重新修建的,盛泰橋的名字有盛世太平之意。也有人資料說,盛泰橋是用的開發公司的名字。這個有待考究。

馬驛橋

任城區安阜街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馬驛橋,是老洸河與老府河匯流經楊家壩之後的第一座橋,原來為木橋,現為改建後的。

舊時,官員或公幹人員進城必須先住在東關外的官驛裡,通報城裡的官員,經過相應的程序,有相應的官員拜見、引導方可進城。當年濟寧城區經馬驛橋,東出圩子上的“半截閣門”(春秋門),即是通往兗州府和沂州府的官馬大道,因而此橋是聯絡魯南的咽喉。

硯水閘橋

九龍西面、工人文化宮東面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知道硯水閘橋名字的太少,但是沒有不經過這橋的濟寧人,九龍西面工人文化宮東面的那個橋便是硯水閘橋。原來這裡有個閘口,節制小洸府河的水,小洸府河在這裡通過外護城河與南門附近的老運河相連,但這裡由於地勢較高,形成分水嶺,為便於護城或提供水源(喝水、用水無井水)或排澇需要設置閘口。

夏橋

西關復興街北側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夏橋,又名夏家橋,始建於明,清代道光時重修。為三洞石砌拱橋。橋頭原立有重修碑記數通,橋現存在,石碑已無存。

夏橋座落在西門外小洸河上,是目前濟寧市區最大、保持原貌最好的三孔純磚拱橋,橋面仍為石板鋪砌,可惜現已為危橋。老濟寧有個歇後語,說誰話裡有點黃,就講“出西門往前走就夏(下)橋了”。舊時,斬殺罪犯往往都出西門,在夏橋附近執行。於2001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

太和橋

棗店閣西200米的小洸府河上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濟寧這些頗有韻味的橋 你走過幾個?

太和橋,明代建築,外皮用石頭,內裡用青磚砌拱。是現存原貌保持較好的古橋之一,非常稀少。於2001年被濟寧市列為文物重點保護。

濟寧的橋,

歷經了年代的風雨,

飽經過歲月的滄桑。

濟寧的橋,

是一種歷史的傳承,

沉澱著濟寧人民的文化底蘊,

連接了路,

也連接了我們的記憶。

你走過濟寧的哪些橋?

還有沒聊到的,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