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里的10條傳世智慧,通古今,曉人情!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歷史學著作,屬於國別體史書,又被稱為《國策》。它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政治軍事鬥爭的最完整的歷史著作,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

南轅北轍

出自《戰國策·魏策四》。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南方的楚國去,卻選擇了相反 的方向,還不肯聽從別人的勸告,結果他離楚國就越來越遠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首先要看準方向,才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一開始就把方向弄錯了,那有利的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師,老師,引申為“借鑑”。記住以前做事的經驗教訓,可以用作後來做事的借鑑。

《戰國策》裡的10條傳世智慧,通古今,曉人情!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出自《戰國策·趙策四》。父親和母親如果真愛自己的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十分深刻長遠。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出自《戰國策·齊策一》,門前就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戰國策》裡的10條傳世智慧,通古今,曉人情!

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出自《戰國策·秦策》。【解說】在言論上不要隨便附和同意,在行動上不要隨便跟從容忍。

仁不輕絕,智不輕怨。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絕,與人絕交。懂得仁愛的人不輕易與人絕交;有聰明才智的人不輕易怨恨別人。

《戰國策》裡的10條傳世智慧,通古今,曉人情!

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原意是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比喻尚未成熟或者是力量還不夠強大。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太陽過了正午就會偏移,滿月之後便會虧缺,任何事情一旦過盛就會走向衰敗。物極必反,萬事不求太完美。

《戰國策》裡的10條傳世智慧,通古今,曉人情!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出自《戰國策·楚策四》,本意是:因為羊圈的空缺羊被狼叼走後,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引申為出了問題後想辦法去補救,可以防止繼續遭受更大的損失。

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出自《戰國策·齊策四》之《馮諼客孟嘗君》。意思就是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去死亡的危險,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是方法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