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打羽毛球的人有多厲害!

01 數據告訴你,羽毛球運動員有多棒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常見的球類項目超過30種,單是北京奧運會的球類項目就有11種,不過相信很少有人知道,在相同時間內、最為頂級的較量中,羽毛球運動體能消耗驚人,與足籃排、網球等相比也不落下風。

羽毛球的競賽時間不到網球運動員的一半,但跑動距離卻是其兩倍,擊球次數也幾乎是其兩倍,也就是說,在相同時間內,羽毛球運動員所付出的運動量近乎網球的4倍甚至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網球比羽毛球場地大很多,但實際上羽毛球運動員的跑動距離更多,因為網球選手通常是在底線附近往返跑動,上網機會較少,而在羽毛球運動中,選手往往一直處於高速移動狀態,左突右閃滿場飛奔。

你知道嗎,一場1小時16分鐘的羽毛球比賽,竟要跑動6400米!目前國內中超聯賽球員平均跑動距離為7000米;而NBA一場雙方得分上百的比賽,球員平均跑動距離約為3500米。可見羽毛球在跑動距離上已可與足球看齊。

數據告訴你,打羽毛球的人有多厲害!

02 300多次體位轉換,發球速度最快

據統計,在45分鐘的比賽中,羽毛球運動員要做300次以上身體位置調整幅度超過90度的動作改變。

目前網球發球速度世界紀錄為美國大炮羅迪克創造的225公里/小時,而目前羽毛球殺球球速最高紀錄是中國球員傅海峰保持的343公里/小時。

數據告訴你,打羽毛球的人有多厲害!

03 80%時間在做變速與蹬跳

乒乓球、網球等不需要運動員起跳,排球籃球雖然需要大量跳躍,但跑動距離又十分有限,而羽毛球比賽中,運動員80%的時間在做急停急轉、快速加速和變向運動,還要在場上的移動擊球中將進行頻繁的蹬跳動作。這就形成羽毛球的下肢彈跳的動作結構特點為:膝關節用力的幅度相對要小,而對踝關節的快速爆發力要求要高。

在一場單打比賽中,運動員擊球的次數一般都在數百次以上,而且擊球的速度幾乎是網球比賽中最快速的發球或棒球職業聯賽中最快速的擲球的兩倍。其中100次以上的擊球,需要大幅度揮動胳膊,這大大超過了棒球職業聯賽中的揮臂次數。

數據告訴你,打羽毛球的人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