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造子彈的機器

前幾期我們說了石廂子是紅色旅遊景區,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在石廂子發生的紅色故事吧!

甲戌年舊曆臘月三十上午,紅軍來到東外坪上街。他們徵得居民李順武的同意後,就在他家住了一隊人,好幾十個,還有幾個女紅軍。

他們在李家堂屋內安放了一架象現在的碾米機一樣的機器,上面有個搖把;還抱來了許多青槓棒,先全部劈成一塊塊的短木條,再倒進機器的敞口內,許多紅軍就輪流轉動搖把。於是,一顆顆子彈頭就從機器裡眺了出來。然後,他們又將這些子彈頭放在開水裡煮,子彈頭就變得非常堅硬了。

紅色記憶:造子彈的機器

同時,他們還運來了許多子彈殼,有的紅軍就專門在彈殼內裝上炸藥和底火,再把青槓木子彈頭塞上去,很快就做好一顆。子彈做好了,還要一一裝箱。據這些紅軍說,他們一天要做四十箱子彈。可是,分到戰士手裡,每人卻只能得到三至五發。所以,造子彈的工作緊張得很。

第二天,是舊曆初一,這些紅軍雖然通夜沒有睡,卻天才見亮,就收拾好機器開走了。

事情已經過了八十年了,然而,紅軍造子彈的情景還清清楚楚地顯現在我們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