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尖叫,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女人怎么了

文:卫春娟

梦里尖叫,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女人怎么了

盛夏的一天午后。

来访者桃子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桃子是位农妇,四十出头,身体精瘦,皮肤黝黑,面容里暗含着些怒意。身穿一袭深色连衣裙,脚蹬一双白色坡跟凉鞋。初中文化程度。

落座后,咨询师按照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给桃子及陪同前来的女儿介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场地、时间和费用等设置。达成共识后,女儿回避到另一间空调房,咨询师和桃子开始了叙谈。

在前一天的电话预约时,桃子表达“三年来一直想找个心理医生,却不知哪里有。偶然在城内气象路走过,看见心理咨询的广告及电话”,这才如约而至。

咨询师先感谢桃子的信任。然后问:“您说三年前就想找心理咨询师,看来您想咨询的事情时间很长了,能具体说说吗?”

桃子自述,三年来,无论在家务农还是外出打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她睡觉时经常会大声尖叫,惊醒别人,但她自己毫不知晓。家人带她去医院做过脑部CT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

“哦,这个问题影响了别人,困扰了自己。在三年前发生什么事情了,您能多说一点吗?”咨询师关切的问。

桃子叙说了三年前,她和婆家大嫂、和侄女、和婆婆(已去世)、和丈夫之间的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一桩桩一件件,关于大嫂挑唆她和丈夫吵架、打架;关于侄女骂她对奶奶不好;关于婆婆如何如何,桃子越说越激动,脸面因愤怒变得铁青、僵硬,两只手摁住坐着的椅子扶手,似乎要跳起来。

咨询师一边用心倾听着桃子诉说,一边在心里琢磨、评估:这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呢?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是精神障碍还是心理问题呢?

“听起来这三年来您很冤枉、委屈,是吗?”咨询师问。

“嗯,可不是嘛!”桃子拉着脸,努着嘴应声而答,“我现在根本不理大嫂和她家女儿,不想和她们说话。”

通过更多的问话和摄入性会谈,咨询师逐渐了解到桃子对婆婆、侄女和丈夫倒没有太多的积怨,她认为婆婆只是爱唠叨、丈夫只是受人挑拨、侄女只是个孩子而已。

而且,桃子具有很清醒的自知力,她的母亲和胞哥都得过抑郁症,也就是说,她有家族遗传史。因此,她很主动寻求心理疗愈,调整情绪。

咨询师问:“您今天来,希望达到什么咨询目的或者说我们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桃子说:“不要生气、不要尖叫、不要做恶梦。”

咨询师说:“哦,这三个问题好像是相连的,不生气就可能不会做恶梦,不做恶梦就可能不会尖叫,那我们的咨询目标就定为减少生气次数和程度,好吧?”

桃子说:“嗯”

望着依然处于愤怒情绪中的桃子,道理可能听不进,认知肯定难以改变。咨询师因势利导,让她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变化。

“您现在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您生气时呼吸的状态。”

桃子听话地闭上眼睛,感受她一起一伏急促的呼吸状态。几分钟后,她平静了许多,睁开眼睛,迷惘地望着咨询师。

“看起来,您比刚才平静了许多。现在,再次轻轻闭上眼睛,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做3个深呼吸........深长、均匀、缓慢、柔和的呼气.......吸气......随着深呼吸,您的全身放——松——啦”咨询师轻声柔语地引导着,“来,现在感受下,您的婆婆、丈夫、侄女、大嫂在吵(批评)您时,您会想到什么?心里会自动出现什么?

沉默了几分钟,桃子说什么都没有。

“您再感受一下,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最让您生气?”

“大嫂”桃子很快回应。

“您生气时是什么感受?您身体哪一个部位有感觉,是头部、胸部、腹部?”

桃子指了指心口。

“哦,是心口吗?”咨询师问。

桃子点了点头,无力的说“心口难受。”

“怎么难受?”

“像扎了东西一样。”

“什么东西?”

“针”

“是针呀?您可以看得再清楚点,多长的针?多粗的针?”

她用手比划了下。

“哦,像手掌那么长,有六寸吧?”

桃子再次点了点头。

“有多粗?”

她摇了摇头,说:“是生锈的针。”

“哦,扎到您什么感觉?疼不疼?有没有流血?”

“很痛,但没流血。”

“您试着把针拔出来,好吗?”咨询师的声音也越来越轻柔。

桃子抬起右手做了拔针的动作,然后把手又放回右腿上。

“现在感受下,流血了吗?”

“没流血,不那么难受了。”

“非常好,那个针您想怎么处理?”咨询师问。

“烧掉它。”桃子以肯定的语气说。

“您真是一个善良、聪慧的女子,好,现在您想象离开这个房间,找到一个您觉得合适的地方烧掉它,烧后告诉我。”咨询师说。

咨询室很安静。

几分钟后,桃子说:“烧好了。”

“在哪儿?”

“在我们家的灶间和着柴火烧了。”

“变成什么了?”

“化成灰了。”

“好的,您慢慢沿原路返回,回到这个房间,回到座位上。搓搓手心搓搓脸,动动胳膊动动腿。”咨询师轻松的说。

桃子睁开眼睛,呆怔了片刻,继而笑了。

咨询师笑问:“感觉怎么样?”

桃子说:“不生气了,很轻松。”

“如果非常生气是10分,一点不生气是0分,您评估下,刚来时是几分?现在是几分?”

桃子想了想说:“嗯,刚来时是8分,现在是6分。”

“生气程度有所下降奥,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桃子笑答。

一周后,桃子按时来到心理咨询室。

咨询师询问她这一周的感受,并观察到她的面容是舒展的。她满脸笑容的说叙述,心情好多了,而且家人反应她讲过梦话,没有尖叫。

咨询师和桃子约定本次的咨询目标是生气程度再减几分。

咨询师带桃子来到沙盘游戏治疗室,说:“我们今天来体验一下沙盘疗法吧。”并告知桃子沙盘的来历、使用方法。40多岁的桃子竟然喜不自禁,非常投入的做起来,旁若无人的选沙具、怡然自得的放沙具,用时40 分钟。她给沙盘作品命名为“幸福家园”,看起来特别开心。

梦里尖叫,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女人怎么了

咨询师发现有两个人背对着沙盘中的她们一家人,桃子答:“绿衣女人是大嫂,红衣女孩是侄女(大嫂家女儿)。”

咨询师问她如何看待大嫂和她女儿,她说好像不是那么讨厌了,但不想理睬。桃子自我评价轻松多了,很快乐。

两周后,桃子如约而来。叙说本周的心情大好,看见大嫂家的女儿及小孙子也不生气讨厌了。

桃子笑着告诉咨询师,她丈夫在她第一次来咨询时,不屑的说“别去,不管用!”第二次来时说“简直不相信,咨询师是怎么给你看的呢?”第三次来时说“你预约的时间到了,快去吧!”

咨询师哈哈大笑:“您可以邀请他和您做个夫妻沙盘,会更好哩!”

本次咨询桃子继续体验沙盘,沙盘中出现了象征动力的汽车,象征生命力的树木花草,有山有水,绿衣女人已经走在桃子家门口,但是红衣女孩还背对她们家的房子。

做完沙盘,桃子表现的很愉悦、轻松,给沙盘命名为“自由天地”。而且筹划暑假期间一家四口外出游玩。

咨询师很为桃子的变化高兴,桃子已经从第一次的愤怒逐渐变为轻松再变为快乐,到现在的有力量。

咨询师和桃子约定再来一次,就可以结束咨询了。

三周后,桃子抖擞着精神出现在咨询师的面前。桃子自述,心情好,很轻松。晚上有一次做梦打老公,她笑嘻嘻地说。

问她丈夫怎么评价她的变化,她说,她老公看见她能和大嫂一家人说话了,很高兴。他们也不吵架了。

咨询师给桃子做了浅催眠,强化了放松状态。之后再次做沙盘,红衣女孩已经受她邀请来家里,夫妻沙具也有更大的变化。沙盘作品被她命名为“美好家园”。

至此,一例憋屈了三年而苦闷的咨询经过四次叙谈结束了。咨询师感叹于来访者桃子的信任、配合和想要改变的信心,才使得咨询顺利完成。也感叹于不仅仅城市里节奏快的人们、校园里压力大的学生需要心理疏导,农村里的人们也有需要。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有关系,有关系的地方有心理问题出现。

注:经当事人同意,本文根据作者真实咨询案例改头换面改编,为保护来访者和作者的隐私和权益,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私人心理顾问

县教科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通过网络、地面先后学习了叙事疗法、意象对话、OH卡牌、催眠、沙盘疗法、释梦技术等心理咨询方法。每年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培训。做过约800小时的团体和个体成长和体验。心理咨询约500例。

联系电话:15536263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