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趙青青|途徑之遇,留點東西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哲思」赵青青|途径之遇,留点东西

現在手機上顯示的地點是澠(mian)池,溫度是六度。看到一棵很大的樹,上面綁有很多紅布條,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下子帶有了神靈的莊嚴,讓人不由得心生敬慕。這樣的樹人們往往稱為神樹,被人們給敬奉,它的一枝一干都被人們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人們的迷信想法封建思想也罷,但是越經歷多了越覺得有些東西有點不可思議,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罷突然發現他真的存在,然後也慢慢的有了一種默默的神般的敬畏。就像有些人信佛一樣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反對別人,因為思想不同,經歷的生活不同。也許他正巧經歷並發現了一些神佛之事然後也就慢慢的開始信奉。人就是這樣的,到了什麼時候指不定會發生什麼事,然後你就指不定會冒出你不曾知曉的思想。

說起改變,眼前之景可謂是很好的證實了。一片樹林,一半在河裡浸泡著,還有另一半在乾枯的土地上屹立著。有的時候你會想是土裡的羨慕長在河裡的,羨慕他可以為此改變,不用大眾化,不用世代都過著單調乏味且一成不變的生活。而自己得長年泡在水裡,為了能夠適應突然而來的像磨難一樣的生活而又得立即做出改變然後更努力的生活以至於讓自己存活下來……還是河裡的羨慕土裡的,羨慕他本來的模樣,不用改變,不用為此做出犧牲不用為此而要心背一份累贅與勞累。

改變,這個詞語從什麼時候就已經出現,還是就發生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無從得知。我最早腦子裡面出現改變這個詞也記不得是什麼時候,只記得最初意識到什麼是改變是初中還是高中甚至是更早的時候有人跟我說,那個人應該是歷史老師。她說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改變,是猿猴因為地上的環境不適應他們,他們開始因為地理環境和氣候做出了自己的改變,開始由地上的生活轉到樹上的生活,然後手臂與腳的力量各有所在地得到了鍛鍊與發揮而後再經過一次次的改變就慢慢的成了現在的模樣。這是改變的力量,改變這事是一個強大的磁條,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它又會帶給我們哪些神奇與感動都又是另外的一種強大。只記得前不久記得的一句話,也是學會的學長們說的“不忘初心,擁抱變化”你去擁抱它,只要它不會像刺蝟一樣扎你,給你帶來痛苦,就說明這改變沒有壞,那就讓你自己更努力的去適應這個改變讓它變得愈好。又或許是發現它會扎你,你要不就重新改變,或是把刺拔掉磨礪打造出一個更為堅硬的身軀。到底是什麼羨慕什麼,哪種更好,也不妄加評論與斷言,畢竟我還不懂它們的世界,我無從而言。

火車快速的行駛著,有些東西恍然一過卻總是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比如剛剛所見之景。一棵桃花樹開得正豔,正是它的最好時光,而周圍的樹木還是乾枯得沒有一點生機,連嫩芽吝嗇的不捨探出頭。這樣的場景顯得這棵紅豔的桃樹太過於光彩奪目,太讓人震撼與喜愛了就覺得它美得不可方物。它在那一片領悟中獨領風騷,有畫龍點睛之筆的效果。不知為什麼總是覺得像一個長衣的舞女在舞著它的傳奇,就像是羋月傳裡面的羋月跳的孔雀舞,神話裡面白冰跳的水袖舞亦或是其他名稱,驚豔了多少人的孩童時光,令多少人讚不絕口。

「哲思」赵青青|途径之遇,留点东西

靈寶市,這裡是一個鄉村與城市相互交匯的地方,坐在火車上靠近你的是一座座獨特的四合院房屋建築的特點,整體一看就像是正方體的立體少了一個蓋頂。他們習慣與喜歡在你正對著它的右手邊建一個大門,大門顯得很正式,大部門用硃紅色,門匾上方也是一種文化,有的寫厚德載物,有的寫吉星高照,還有的寫天賜百福……我想這既是他們的一種希冀,又是一種嚮往和文明的昭顯吧。

這裡的樹很單一,大部分都是些表面銀白色,枝幹由單到多,先是一條很直的的枝幹,然後到三四米左右後開始逐漸分枝。越往前走樹的種類越來越多,開始有一些綠色和一些還掛著枯葉的樹,樹的遠方是土與綠色的小樹結合而成的場景,遠遠的一看就像是名畫家手裡的水墨丹青畫,給人一種深遠又有意味的壯闊感。

這裡的土地很平,人們種的田地很有規律,一塊一塊的而且都是一米至兩米的寬度後就一直往後延伸,米與米之間的界限很直,互不干擾,自己延伸自己的。種上不同的作物就像是五色的織布機正在織出不同顏色的不一樣,種上一種顏色的話就像是一大塊布,中間的界限是它布條上的紋路,天然不加修飾,美而壯觀。

這裡的土很有特點,看上去很堅固,一般都是大塊狀的,這裡的人們很聰明藉助於土地的優勢搭建自己的房屋。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塊實體的土,你將中間挖去留下四周然後再添個屋頂,開個門然後房屋就建成了一座房屋。

「哲思」赵青青|途径之遇,留点东西

從這經過你總能看到很多的土堆上有很多的洞眼,不是純天然而是人們故意打的洞。這應該是他們依據這裡的風土而創建的某種利於他們生活的方式,至於究竟是幹嘛的估計只有本地人的解答才能知曉。不過突然想起家鄉也會挖一些洞用來儲存農作物以供來年再進行耕種。因為土裡的溫度較低能存儲這些農作物一大段的時間避免它發黴或者是乾枯然後等到來年春季時又把它放在土裡等待它的繁殖重生。很多東西都是隨著時間的流走以及人們的智慧結晶加以拓展而來的我想這就是一種文明的昭顯,帶著歲月的痕跡,如期的與人們相遇相知,並相守。


趙青青 北京在校大學生。


「哲思」趙青青|途徑之遇,留點東西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因微信系統修改,【原創】標識處只能顯示開通讚賞的賬戶,芝蘭園公眾號公用讚賞為“作家呂志勇”,此賬戶即為【公用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