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爲什麼多定都北方?

首都作為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有重要的地位。對於歷史愛好者,可以發現,在我國古代,凡是統治時期較長的王朝,它們的首都基本都集中在北方,而鮮有在南方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

中國古代為什麼多定都北方?

古都長安復原圖

風水——龍脈匯聚地

古代人很看重風水,所以都城都是佔據天下形勝的風水寶地,在風水先生的口中也就是有“王氣”環繞的大城,即“龍脈”。所以,各朝封建帝王在定都之前,一般都要找很多奇人異士觀察“龍脈”之所在,由於北方地勢較高,傳統觀念上,是中國“龍脈”匯聚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當年定都北京的時候,詔告全國風水先生幫助選址,而最終選在今天的故宮,便是因為據說那裡是五龍彙集之地。

經濟文化——戰鬥力優勢

除了風水上“龍脈”的講究,在古代中國,北方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發展都要早於南方,因此文化和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而南方由於缺少開發,大量農田無人開墾,加上人口遷徙,勞動力和發展都無法與北方相比。另外,由於文化經濟發展的不同,北方形成了以眾多小部落遊牧民族為首的勢力,而南方以小農農耕經濟模式為主,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戰鬥力明顯強於農耕民族。

從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西安說起。如今的西安(古稱長安)雖然已經被劃分為西北城市,但是在漢唐之時,長安城卻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中心。西安自從西周以來就成為了天下首善,因為彼時的南方(如長三角、珠三角)還處於蠻荒的狀態之中,遠遠沒有今天的繁華富裕,而長安在當時是全中國地利最好、天象最佳的城市,所以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都選擇定都長安。

再說到歷屆王朝中能與北方政權並存的南京(古名金陵),南京之所以能成為“六朝古都”,它的優勢就在於“富”,它的四周都是古代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域,魚米之鄉,江蘇浙江歷來都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南邊還有廣東廣西,也是貿易繁盛之地,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下旨強制遷移天下富戶在這裡定居,更是進一步造就了南京的繁華,再加上長江天塹的防護,所以歷史上南遷政權都選擇南京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要指出的是,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大多離不開“短命”的尷尬境地,所以定都南京的王朝也有“短命王朝”一說,究其原因,除了長江天險的不可逾越並非絕對,也有風水方面關於南京陰氣過重的說法。

中國古代為什麼多定都北方?

古都洛陽

地形地勢——防禦功能

做為一國之都,自然要考慮與安全緊密相關的防禦問題,所以古代帝王對首都位置的地形地勢防禦功能都有慎重考量。歷史上,我國四大古都都有雄關名山守護,而且往往佔據地勢,易守難攻。比如西安,就有函谷關、大散關、武關以及秦嶺的拱衛,南京城有鐘山的守護、洛陽城則有太行以及嵩山作為屏障,至於北京城更是有燕山山脈綿延護衛,異族大軍想要攻入這些城池,必須要付出巨大代價首先攻破這些雄偉的關隘。

而除了山嶺的守護之外,水源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為首都作為一國之重,必然商賈雲集,所以京城的人口往往是最多的,人口越多,水源問題就越緊張,古代不像我們現在有著便利的交通,還有諸如南水北調的超級工程,所以他們選擇都城時取水便利也是必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所以,西安有渭河,南京有秦淮河,洛陽城有黃河,北京城有京杭大運河作為取水的來源。

中國古代為什麼多定都北方?

清朝時期的北京城,遠處是天安門

民生要素——順勢而為

此外,還有一些基礎的民生要素也決定了古代中國定都北方的原因:交通方面,南方山路崎嶇,不利於修路;水利方面,雖然是南方優勢,但也是隱藏的劣勢,如果定都南方,要隨時防範水患,很難權衡利弊;而且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遊牧民族,依靠江河作為屏障其實很難抵禦北方進攻;文化底蘊,作為一朝之都,其必定是國家的經濟文化中心。而古代的王朝大多為漢人所創立,漢族文化發源於黃河流域,所以在北方定都也是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