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區蓮花鎮:澗峯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今天小編帶你來到你不知道的衢江區蓮花鎮,去搜尋那裡的風景。

蓮花鎮是衢江區人口最多的鄉鎮,你想去尋找歷史古蹟,首先當推澗峰村的老房: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澗峰村有很多老房,石板路、卵石路、斑駁的牆面、整面牆的爬牆虎,被剝蝕仍無法抹去的精細木雕。要說澗峰村的坳房子,當推宜振堂。在澗峰村,簷下、窗、門都雕著栩栩如生的木雕,兩進之間的天井,四周廊道木結構朝外的一頭兩兩相對,分別雕有福祿壽喜祥瑞等字,用於用餐招待的八仙桌,雕著如意游龍戲鳳圖案,目前保存相對完好這樣的老房子有20多處。

在蓮花,不能不提到萬安橋: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萬安橋位於衢江區蓮花鎮廟壠村橋頭自然村村東,原為石板橋,始建於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水毀後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建。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萬安橋呈東西走向,橫架於芝溪之上,東西兩邊臺階各長10.5米,寬4.4米,橋六墩五孔,拱圈採用縱聯並列分節法砌置,跨度為13.4米,橋面原用花崗石平砌,沒有粘合劑。現望柱望板已毀,臺階已非原來面目,橋兩側分別有楷書陰刻“萬安寶橋”四字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字。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蓮花可考的名人趙抃,是宋有名的人物:

趙抃,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死後葬於蓮花鎮。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趙抃逸聞趣事有:

趙抃告天

趙抃白天處理完公務,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唸唸有詞。有人好奇問他在向上蒼密告什麼,趙忭笑笑說:“哪是什麼密告呀!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裡說上一遍,藉以檢點反思。倘若一個人連在那種場合都還不好意思啟口,那就必定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

吾志如此江清白

趙抃在渡四川清白江時,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發誓說:“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此後,這條江被稱為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區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趙四郎

趙抃致仕回到三衢後,與鄉民往來不管官位和容貌,將所居之處取名為“高齋”,曾作詩道:“腰佩黃金巳退藏,箇中消息也尋常。時人要識高齋老,只是阿村趙四郎。”

琴鶴隨身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趙抃塑像

趙抃任成都轉運使,到官時隨身只帶一琴一鶴。後來稱人為官清廉,常用此語。《宋史·趙抃書》原話為:“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後人為紀念趙忭與陸游在罨畫池旁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後改稱“二賢祠”。其後人為紀念此事以此為堂號曰琴鶴堂。

衢江區蓮花鎮:澗峰村、萬安橋和名人趙抃

解救無辜

趙抃巡察青州時,經常想:有一人下獄就有十人因而耽誤工作;那些受牽連波及的,更是無辜;而且監獄中,夏天有溼氣、傳染病,冬天有凍傷、腳氣病;有的人因為一點小罪,長年受到拘禁;有人因為一點牽連,幾乎喪命;獄卒、囚長的勒索凌辱,更令人痛恨。他令人常常回派人去查閱各地監獄的記錄,以囚犯數目的多少,來推斷定官吏的賢明與否。這樣的辦法實行一年以後,郡、州、縣各級官吏都不敢隨意羈押人了。邵雍每每稱讚這件善政。

如果你有蓮花鎮更好的題材需要報道,請你告訴小編或給小編留言。

【本文由“西周”發佈,2018年2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