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經過一年余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我們這些學生在接待所的生活是很苦的。按規定標準每人每天供給兩斤麥、三錢鹽、一錢油和少數菜金,但由於層層剋扣,實際上餐餐只吃多半飽。就是這樣,比起當地農民的生活,一般來說還要好些。這裡土地貧瘠,加之納稅出差繁重,農民終年難吃頓飽飯,冬閒時,大多數人以吃胡蘿蔔、乾紅薯片度日。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我們腹中的飢餓,還可以忍受;我們頭腦中停止輸入文化知識這才是一種難忍的“飢餓”。接待所負責人以學生在這裡是“過路店”的性質,開始沒有組織安排文化補習,經同學們強烈要求才答應組織文化學習,但是缺乏教員和其他學習條件,要求我們自己想法解決。於是我們推選文化程度高的同學為師,組成小組互教互學,以大地為教室,膝蓋當桌子補習起文化來了。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我們學習積極性高,態度認真,抓緊時間集中學,分散自己學,取得了好的效果。我只讀過初二上學期的課程,初二下學期的主要課程國文、數學等,全是在這裡自學的。後來學校正式編級測驗,我就讀初三了。1943年初,接待所的學生已增加到百餘人,這第一批學生由所長劉鏡洲帶隊,步行到葉縣邊區學院附中所在地。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我們到達時,邊區學院及其附中已進入後期施工階段。由於學生宿舍還未完工,我們先後臨時住在葉縣縣城附近的習樓、焦莊等村莊的農戶家中。這時我們除了繼續補習文化課外,還組織校舍建在縣城南關外的苗圃,佔地面積約千餘畝,我們來到參加建校勞動。工地主要參加平整土地、搬運磚石等勞動。我見到工地上一片繁忙,一輛輛牛車將建築材料從四面八方運來,建築者除了工人、農民外,還見到有著軍裝的士兵。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校園分學院和附中兩部分,各佔一半面積,建有教室、宿舍、辦公室,都是平房。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兩座禮堂,均可容納上千人,是用鋼軌作柱樑。鋼軌是從平漢鐵路線上扒來的。運輸如此長重的鋼軌,全靠徵用農民的牛車根根拉來,運輸之難就可想而知了。我們第一批到達葉縣的學生,還三五人一組被派到鄉下去參加用牛車運輸建校材料的勞動。我和另外兩位同學被派到葉縣舊縣鎮。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此鎮原名昆陽,是西漢末年著名的昆陽大戰的戰場。有次,我們正在趕運木料,忽然來了兩個國民黨軍隊的士兵,橫眉豎眼地說:“這輛車先給我們拉拉東西,木料快卸下來,等給我們運完了,國頭再運木料。”農民聽了先是一愣,接著說:“老總,你說什麼?”故意反問。

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

我們三位學生雖然個子比不上兩個兵,但也不畏懼,理直氣壯地說:“你們知道這木料是運到哪兒去幹什麼嗎?快離開!”說著我們捏緊了拳頭,農民也怒目圓睜。兩兵見我們人多勢眾,怏怏而去,強作兇惡地說:“回頭再算賬。”學校經過一年餘的籌建,校舍基本建成。學生從接待所一批批陸續來到。另外還招收了葉縣及其周圍13縣每縣20名學生,以作為這些縣出人力物力建校的酬謝。中學部約有學生近千人,大專部有學生三四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