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蒙地看草原,塞北訪陰山,不經意間國慶小長假已完,但縈繞心頭的遊興卻沒有完,於是,簡單計議後我便和朋友沿著黃河一路向南,過盤塘大橋徑走山西興縣,去賞玩心儀已久的黑茶山。

秋已深,又降溫,彌足冷。或者這樣的天氣不是一個出遊的好日子,但呂梁山脈的奇偉俊秀,沿黃兩岸的優美風景,卻又讓人覺得這一番南來不虛此行。

取道白雲鄉,輕車過馬鎮,沿途都是我耳熟能詳的景緻。神木西津古寺矗立於黃河岸邊的半山之上,遠遠望去,紅牆碧瓦,披雲染霞,飄飄渺渺的像極了夢幻一般的人間仙境。舊地重遊間,朋友們忙著合影,我則駐足懸崖邊的長亭上久久不願意離開。

從這裡看,黃河水從天際來又到天邊去,沿黃路蜿蜒曲折如同一條玉帶纏繞在河旁。神府風光,五色斑斕,三晉大地,盡收眼底。深秋的顏色,在黃土高原身上塗抹了重重的一筆。給人的感覺好美。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從興縣向東,旋即折而向南,經過大約六十公里許的通村公路便進入黑茶山所在的呂梁山脈中段。這裡先是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後來的盤山公路陡峭艱險。一路行來好像要上天入地一般。

而愈行愈溝深林密,濃霧起落,有時候豁然開朗,有時候暗無天日。我們一行從山底登上一處高坡時看到一塊木製的大牌子,上面寫著:“山西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個大字。

從此處望下去,來時的路已經淹沒在林海和溝壑之中,而一坡又一坡的林木,一山又一山怪石,在雲霧繚繞中把眼前所見,印染成一幅重彩濃描的畫卷。

黑茶山所處的位置正在興縣,嵐縣和方山縣之間,呂梁山脈綿延五百餘千米,北邊蘆芽山奇險,南面北武當山擁翠,而在湫水河源頭的這一段則是黑茶山一枝獨秀。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高坡下來順著明鏡一般的湫水河前行,有古村落星星點點零散坐落於公路兩旁,屋舍井然,院子裡瓜果飄香。再前行不久就到了黑茶山主峰筆架峰下面的東會鎮莊上村。

這個小村名曰莊上,實在河旁,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但讓這個小村莊名聲在外的不是風景,而是與其緊緊相鄰規模宏大的四八烈士紀念館。

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王若飛, 秦邦憲,和葉挺將軍等一行十三人乘機由重慶返延安時在黑茶山上失事遇難。為了紀念英靈所建的烈士紀念館佔地一千七百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座北向南,有大廳五座,用來陳設烈士遺物和展覽烈士事蹟。其中一個陳列室專門放有失事飛機的模型。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巨型大字簇擁在密密麻麻的白花中從臺階上一路鋪設下來,氣勢磅礴中讓人肅然起敬。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我們從烈士紀念館一側的混凝土道路直達筆架峰下,遙望峰頂堙沒在一片煙雲之中。而漫山遍野的林木鬱鬱蔥蔥,影影綽綽,在深秋的光照下彷彿一片巨大的五顏六色的花的海洋。

據史料記載,黑茶山古稱合查山。其山勢俊偉宏雄,松柏蒼翠,素以嶺高林密、氣候變化莫測聞名。而山之四時景色各異,林間常有猛獸珍禽。春夏之季,被陰雲遮蔽,迷霧籠罩,雨簾掩蓋。冬天又披上銀裝,藏在白色皚皚之中。“茶山積雪”為古代興縣十景之一。只有在天高雲淡的秋日才能看到它巍峨的輪廓。

以此而觀,我今來之,正當其時。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登山的小徑堙沒在密林深處,從山腳直插雲霄。除了剛開始的一小段臺階外,其餘的其實不能算作是路,不過是行人踏出來的林間縫隙而已,只在極險要處有幾塊青石鋪就,上面落葉層層疊疊,枝椏間透過來的陽光斑斑駁駁。

間忽傳來幾聲鳥叫,彷彿是仙音一般美妙。

筆架峰海拔兩千多米,是呂梁山脈中段的最高峰。其和最低處的陽坡水庫落差近千米,而這千米的登山路就完完全全穿行在茂密的深林裡面,幾乎垂直上下,如果不是有虯曲盤旋的樹木遮擋視線和充當圍欄,想要登頂實在是千難萬難。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碩大無朋的森林公園,深秋的黑茶山其實又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植物種類據說有七百多種,按高度分佈,既有淺山的灌木林帶,也有中部楊樺林落葉松木。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草遍佈林子裡面,把筆架峰分層設色,讓黑茶山五顏六色。

而林間溝谷幽深,人跡罕至,鳥獸雲集,猿豺出沒。一年四季更兼風雲變幻,氣象萬千。

歷經艱難險阻,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登上筆架峰。主峰一側稍低一些的位置建有一個六角亭,亭子飛閣流丹,立於大山之上,在斜陽照射下金光熠熠。遠遠望去,恍然神仙境地。

亭子是為了紀念四八死難烈士而建,其旁邊的一塊巨石據說就是飛機失事撞毀的地方。如仔細觀看尚能夠發現石頭的一角碎的分崩離析,可見當初的空難是何等慘烈。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峰頂最高處除了矗立著挺拔入雲的4648衛星差轉站還有一座褐雞岱王廟。廟雖不大,但院內有一口井大旱不涸,相傳唐朝大將尉遲恭曾在此飲馬。

褐雞岱王廟座東向西,外廊向兩側延伸,前後兩排十二根紅木柱支撐起橫檁,上部是九個斗拱,突起前瞻,頂瓦門窗為朱漆深紅,門額上繪有十孝圖畫,觀之栩栩如生。

關於褐雞岱王廟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臨縣南莊村住著郝姓人氏,一天郝家大姑娘小翠正在湫水河裡洗衣服,忽然有一騎人馬來到跟前問她訂婚了沒有,小翠回說沒有,來人聞此將她拉到馬背上就跑,小翠的兩個哥哥正在山上耕地,眼看見有人將妹妹搶走,遂拿著钁頭拼命追趕。

一直追到黑茶山頂的廟裡,騎馬人看到兄弟倆追進門來就唸動咒語,用手指了一下,兄弟二人就定在原地不動了,原來搶親的人就是褐雞大王,這個廟叫也被叫做褐雞大王廟。因為岱和大發音相似,後人以訛傳訛便成了今天的岱王廟了。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站在岱王廟前的大青石上,舉目四望。但見雲繞青山,霧鎖蒼嶺。奇松古柏,萬木崢嶸。腳下的湫水河波光瀲灩,隱沒在無垠的天際,和筆架峰緊緊相鄰的黑茶山另一高峰桃花峰則危巖兀立。

當此時也,夕陽西下,山披雲霞,俯瞰茫茫林海,風捲雲舒,可聞松濤陣陣,微細如耳邁私語,磅礴若千軍萬馬。不由得想起了唐人劉禹錫的那首《秋詞》: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初淺黃

試上高山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下山之後本來想去黑茶山深處的一處叫仙洞口的地方,那裡有一個溶洞亦是興縣舊十景之一。

當地人說仙洞口的洞內岔道很多,深不可測。寬處能作個小會議室,窄處只容得一人爬過。裡邊有鐘乳石倒掛,景緻幽深。再往裡有一個一丈多寬可聽見流水聲卻照不見底的石溝將洞截斷。跨溝橫架著一道獨木橋,但探洞之人誰也不敢過去,那邊的情形就無人可知了。

據說古時仙洞口旁的村子裡有個放羊的孩子。一天閒暇無事便鑽進洞裡去看稀奇,直至爬過獨木橋到了石溝那邊的洞裡。走了不遠看見前面一間大屋子,兩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坐在石桌邊的明燈下對弈。他便悄悄站在旁邊觀看。

約有頓飯功夫,棋下成和局。一位老者停住棋回頭對孩子說:“還不回去,看你的放羊鏟也爛掉了”。孩子一看果真羊鏟成了半截子。他別過老者來到洞外時人間早已換了春秋,時光已過數百餘年,或許這就是人們傳說的“洞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了。

故事如此美妙神奇 ,讓人十分想去這個仙洞口一看,但惜乎天色已晚,只得帶著遺憾,披星踏月而歸。


呂梁深處汾河南,秋來去看黑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