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這款重疾險,不怕自己命太長

也許看了題目你會問,還有人怕自己命太長的嗎?還真的有……

之前有個妹子來跟我諮詢重疾險。

她說:我一年預算2000不能更多。

我說:那你保到70歲不能更多。

她一臉不高興,說:我要是70歲的第二天才病不就什麼也賠不到了?那到時候豈不是要生不如死了?

神奇嗎?買了重疾險之後,居然開始怕起自己病得太晚,活得太久……

買了這款重疾險,不怕自己命太長

重疾發生的概率是多少?

72.18%呀!這個數字相信大多數保險代理人會脫口而出。之前我在悟空問答回答提問的時候說這個數字不靠譜,還被一些保險代理人指摘了。這個數字就像一個信仰,但凡要出重疾險保單的人必須背得比什麼都熟。

有大神找到這個數字網絡上現存的資料中最早出現於2001年。甚至有人說這都是90年代的數據了。

買了這款重疾險,不怕自己命太長

我沒仔細考證過這個數字,因為找不到考證的理由。我們希望知道人一生髮生重疾的概率,是為什麼呢?不就是想知道自己發生重疾的概率是多少,以此來決定怎樣去購買重疾險嗎?

但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人一生患重疾概率,這個數字與你之間的真正關係為:你是否患重疾會影響這個數字的變化,但這個數字並不能決定和改變你的命運。

只有一件事是真的,一個人年齡越大,或者說活得越久,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肯定就越高。

定期or終身,到底選哪個?

首先,定期重疾險不是不可以買,但是,人生第一份重疾險如果要選擇定期的,得有幾個前提條件。

第一,你還年輕,你真的沒錢,但害怕裸奔。

第二,你認為自己在70歲前大概率會得重疾。

第三,你確認70歲之後生病沒有保險,你也可以無所畏懼。

怎麼越說越中二了呢……下面聊正經的。

每當我建議一個人去購買定期重疾險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預算實在不夠。當購買重疾險的預算不夠時,兩個選擇:要麼犧牲保額,要麼犧牲保障期限。而絕大多數人不願意犧牲錢,故而會更傾向於買定期重疾險。

但是……

每當有一個人購買了定期重疾險之後,我都會告訴他們,等到預算充足了,一定要加保一份終身重疾險。理由很簡單:

我們根本不知道重疾會在70歲來臨還是71歲來臨。

我們根本做不到因為是70歲後生的重病就放棄治療。

我們根本無法預測70歲時財務狀況能看得起什麼病。

買了這款重疾險,不怕自己命太長

我們買保險時,絕對不要去算、去賭什麼時候能賠到錢。但是,我們有理由去把“保險抵禦風險損失的概率”儘可能放大一點,因為那是我們購買保險的意義。

所以,定期重疾險到底是權宜之計,或是一個不錯的補充。人生的第一份重疾險,還是儘量要購買終身重疾險。

一款“任性”的終身重疾險

陽光i保,可能是我見過的特別 “任性”的重疾險。之所以說它任性,是因為你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投保方式。

1. 沒有買過任何重疾險,希望能一步到位的人

如果是人生第一份重疾險,那麼這款重疾險再合適不過了。100種高發重疾,20種高發輕症,輕症豁免,身故責任,一個都沒有少。

買了這款重疾險,不怕自己命太長

特別指出它的輕症豁免條款。假如30年交費,首年交費等待期後查出輕症,那麼之後的29年保費都不用交了,但重疾保障依然可以延續至終身。

2. 已經買過重疾險,希望增加保額的人

陽光i保可以選擇不要輕症,直接購買純重疾。這種選擇主要適用於那些已經買過帶輕症的重疾險的人,如果希望增加保額,可以選擇購買純重疾保障。

當然,還是更建議捎帶上輕症保障。畢竟它有輕症豁免,可以極大地降低交費壓力。

3. 糾結於消費性重疾險如果沒得重疾,錢就浪費的人

陽光i保B款是有身故責任的。一款終身重疾險的身故責任,意即當被保人去世時,如果沒有賠付過重疾保額,那麼保險公司會賠付重疾保額。也就是說,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是一份無論如何都能賠得到的保險。

畢竟重疾險每年幾千塊錢保費的投入,誰不希望投入可以有確定的回報?

4. 希望在家門口就能快速理賠的人

很多人在買保險時要多想一步:保險公司是不是靠譜。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組關於陽光保險的數字吧。

全國各地分支機構共921家,曾被一位資深保險經紀人形容為“出門就有陽光”;

② 綜合償付能力224.83%,獲賠率行業排名第一;

③ 平均索賠支付週期行業排名第四;

④ 五日結案率,行業排名第四。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理賠不難這不正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嗎?

一款不管活多久,早晚都能賠得到的重疾險,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