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與「代筆」原義是代人作文嗎?

“捉刀”與“代筆”原義是代人作文嗎?


“捉刀”一詞來自於南朝宋人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容止》,其文字如下:“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為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這段話意思是說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適逢匈奴使臣來朝見。曹操認為自己長相不夠威嚴,難以達到震懾之目的。於是便命長相俊朗、氣宇非凡的崔琰代替自己坐在床上,而自己扮成侍衛提刀立於床邊。參拜結束後,魏王命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對魏王印象如何啊?”匈奴使臣答曰:“魏王俊美,風采高雅,但是,床邊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曹操聽後,怕使者洩漏了真相,於是便派人殺了這個使者。

這個典故中,“捉刀人”是請別人代替自己的人,與現在詞義並不一致。至於後來人們用“捉刀”來比喻代替他人做文章,大概是詞語流傳過程中出現了轉義現象。所以,我們常說的“捉刀代筆”,意為替別人撰寫文章。此外,替他人代寫公文和狀詞的人舊時被稱為“刀筆吏”,也足可見“捉刀”和“代筆”的密切關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