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珠寶公司」的神祕「面紗」

實踐證明,天上的“餡餅”並不可靠,想發財的人最終遭到的是破財的結局。日前,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開設“代工珠寶”的虛假網站、一步步誘人入套的詐騙案件,對朱某、葉某分別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

去年4月9日,在太倉的陳某通過上網查詢招聘信息,發現一珠寶有限公司公司網頁,公司介紹可以專兼職做手工串珠,她感覺還可,就留下個人信息。中午12點左右,自稱是這個公司的女服務人員打來電話,簡單介紹了公司流程,讓她交3000元押金,貨到之前先交500元,貨到後交2500元,併發過來名為張某(系假名)的銀行賬號,陳某深信不疑,馬上轉賬了500元。過了2天,有一個自稱物流公司送貨人員給她打電話稱貨已到崑山附近,讓她電話聯繫“珠寶公司”,於是,她打那個女服務人員的電話,對方讓她再打2500元,她就又去匯了2500元,對方說過會有“主任”和她聯繫。半小時後,自稱“李主任”的給她打電話,讓我她交5300元押金,為她辦營業執照、企業法人證件,她又匯5300元后回撥“李主任”電話,對方說再打入5000元,她就又打入5000元。一會,自稱是公司的“技術人員”的打給她電話稱要匯3000元的車旅費來太倉教她操作方法,於是再次打入3000元。半小時後,“物流工作人員”打她電話讓交4800元保證金 ,她就又匯入4800元。這時“李主任”再次打她電話讓她再交6000元合同保證金,到這時,她才發現被騙,於是就報警了。

據同案犯交代,朱某、葉某讓人做了個公司網站,這個網址打開後是做兼職手工珠寶的網頁,上面有杭州某珠寶公司的情況及兼職做手工的信息,朱某“守株待兔”,把有興趣的客戶信息過濾下來,每條信息包括客戶姓名、電話號碼以及地址,然後交代“服務人員”打電話,對客戶依劇本說是珠寶公司的業務員,公司提供的業務範圍,其實這個公司都不存在,對方願意就讓他交500元,他們說錢到馬上安排發貨,然後就把打錢過來的客戶信息回饋給朱某,朱某冒充送貨的司機,過兩三天朱某就會給客戶打電話說貨到了,客戶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讓客戶把原材料的錢打過來,有的不打放棄了,一般也有打1000、2000元左右,也有打2500元的。過一會客戶說貨沒收到,他們就會以各種方式推脫、扯皮,朱某那邊會讓客戶辦營業執照、辦理退款保險等名頭,讓客戶繼續匯錢,後來他們半個月把電話換掉,客戶就找不到他們了。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朱某、葉某於2014年3月份密謀實施詐騙,後二人找人制作用於詐騙的假冒“杭州xx珠寶有限公司”網站,並準備詐騙所用電腦、手機、電話卡等作案工具。在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底期間,兩被告人夥同他人在湖南省長沙縣新沙鎮一居民住宅內設詐騙窩點,採用假冒“杭州xx珠寶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撥打電話、謊稱有珠寶手工加工業務、冒充物流工作人員發貨、提供銀行卡轉賬賬號等手段,以交付押金、辦理執照、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先後騙取被害人陳某等2人錢款共計2.4萬元。案發後,被告人親屬已代其賠償被害人被騙錢款。

2015年3月24日被告人朱某、葉某至太倉市公安局投案,到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法院認為,被告人朱某、葉某共同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在共同犯罪中,兩被告人均起主要作用,均系主犯。兩被告人均系自首,涉案贓款已退還被害人並得到諒解,依法及酌情對其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遂依法作出如上判決。

法官提醒:科技的發展,使騙子能更好地偽裝自己,騙術也與時俱進,呈現科技化、信息化。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是一個原則。諸如為珠寶公司加工之類賺錢的營生並不靠譜,有這等好事,還不如自己家人、親友做,為貪小便宜,終損失了大錢,實在是不划算的事情,好在本案的當事人終追回了損失。

(通訊員 陳衛平 楊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