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唐人街是美國的「貧民窟」?

楊秋秋


在國外旅行,如果來到某個城市的唐人街,漢字招牌、紅燈籠、牌坊……會讓異鄉的我倍感親切。不過,雖然唐人街一般地處城市中心,但是相對道路狹窄、設施陳舊、建築擁擠,與城市老城中心輝煌建築或者CBD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不過,

如果將唐人街與貧民窟劃等號,我認為是很不客觀和公證的,雖然唐人街顯得有些“髒亂差”,但原遠沒有“貧民窟”那麼的不堪,其中最直觀的對比是唐人街的熱鬧繁華與貧民社區的破敗蕭條,而當地人不會排斥到唐人街就餐,而對貧民社區則避之不及。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唐人街”的髒亂差,尤其是一些餐館的周圍,地面骯髒、汙水橫流,很有中國某些街道的特色。我想造成“髒亂差”的有兩個原因:

  • 唐人街形成的歷史以及唐人街居民所處的社會階層

  • 當地政府對待唐人街的態度,以及美國公共服務管理不平衡

唐人街形成的歷史以及唐人街居民所處的階層

早期唐人街是移居海外的華人,因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為了應對新的環境,而共同居住在一個區域之中,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種情況沿襲了幾百年。

北美唐人街形成於19世紀,當時華人飄揚過來來到美國西海岸淘金、修鐵路,他們集中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餐廳、商店、學校、洗衣店等為華人服務的生活設施也逐漸設立,成為頗具規模、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生活區。

不過,無論是最初來到美國的華工,還是二戰前後隨移民潮來到美國的早期移民,其中大多是中國的窮人,很多人為了謀生而從事勞動力工作,是美國社會的底層人民,所以並不在意生活的環境。後來,唐人街物價便宜,又有工作(打黑工)的機會,所以成為很多移民來到美國的第一落腳點,其中不乏非法移民。

最後,有了經濟能力,可以很好的融入到美國社會的華人,大多搬離了唐人街,留下的要麼是無法融入美國文化的華人,要麼是隻能依賴唐人街生存的人。唐人街也沒有很好的規劃,大量的流動人口,尤其是修養素質不高的人湧入,讓其環境變得“髒亂差”。

當地政府對待唐人街的態度,以及美國公共服務管理不平衡

唐人街最初聚集的都是來美國淘金或者從事體力勞動的華工,他們也受到了美國社會的排擠和歧視。但是,因為這些早期移民給美國帶來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稅收,也讓政府對“唐人街”的態度也比較曖昧——既不插手干預華人的生活區管理,也不規劃改善華人的生活區,如果“髒亂差”,那麼就讓其“髒亂差”的發展下去,“唐人街”幾乎成為一座城市中獨立的“小社會”。

同時,美國對於社區的管理也是根據稅多少而分配,也就是誰繳的稅多,相應公共服務獲得的就多,管理也就會更好。富人區不僅環境整潔,甚至還有警察24小時巡邏,而貧民區,就算你人多,反正窮人沒有錢,亂就亂吧。同樣是華人聚居的地區,如果你去過洛杉磯的羅蘭崗、爾灣等地,因為主要居民都是中產階級以上,在這裡你絕對不會有髒亂差的感覺

現在越來越多的唐人街已經成為城市的商業中心,不少政府也著力打造“唐人街”的名片來吸引旅遊,唐人街的環境正在逐漸改觀,只是需要時間慢慢的改變。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說唐人街是“貧民窟”是一個早已過時的刻板印象。

拿紐約舉例,曼哈頓中國城裡的哥倫布公園,以前不僅有華人移民,還有黑人白人,特別是意大利、愛爾蘭籍移民在此逗留。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紐約黑幫》所描繪的“五點區”(the five points),就包括了這個哥倫布公園。這裡曾是1860年代紐約市最聲名狼藉、最危險的“貧民窟”。

(Image Copyright 2002 Miramax Entertainment 2002)

另外,早期在曼哈頓上的中國城有非常多的“堂口”,這是一種宗祠氏族聚集的公共場所,這些堂口與許多街頭勢力拉幫結派,甚至造成了街頭“堂鬥”的景象。在1980年,“鬼影幫”(Ghost Shadows) 和“飛龍幫”(Flying Dragons)橫行霸道,搶劫謀殺販毒賭博,劣跡斑斑。當人們說起中國城治安不好的時候,說的就是這些上個世紀的事情。


如今,這些幫派已經消失,中國城如今已經建設成一個旅遊觀光景點。每逢重大節日還有花車遊行舞獅助興。以前, 中國城的餐廳質量參差不齊,提供偏美式的中餐(比如左宗棠雞),大多偏油膩。而如今,隨著新一代移民經濟地位提高和饕客口味的需求多樣化,中餐館的檔次和質量也逐漸提升。 看唐人街如今是不是平民窟,我們也要可以看看數字:曼哈頓上的中國城家庭年均收入平均為十萬多美元,中位數大概是五萬兩千多美元:

(來自point2homes.com)

而位於紐約北面的哈萊姆(Harlem)社區的家庭年收入平均為五萬四千多美元,將近中國城的一半;中位數只有三萬四千美元左右,比中國城家庭每年收入少了兩萬美金:

(來自point2homes.com)

而整個紐約市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大概是六萬兩千美金左右(2016年)。

可見,中國城雖不能說非常發達,但是也不是“貧民窟”的地步。 紐約的中國城歷史悠久,只是美國大大小小中國城的其中一個例子。有一些新興的中國城乾淨整潔,甚至並不只有華人在裡面居住,房租也越來越高。和三十年前的景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記者王冠


作者米叔,“這才是美國”的創辦者,旅美學者,資深媒體人


我的觀點:唐人街確實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也沒到貧民窟的地步,近幾年各地的新的中國城、唐人街也在不斷地新建和發展,對於唐人街=貧民窟?太陳舊和絕對的刻板印象了,我有話要說。


目前去過位於紐約(位於曼哈頓的老唐人街和位於法拉盛的新唐人街)、芝加哥、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和休斯頓比較有規模的唐人街,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城市,如奧蘭多、哥倫布(俄亥俄州)迪摩恩(愛荷華州)和聖路易斯,這些地方也有華人的聚集點。但是,這些聚集點往往規模較小,歷史也短,因此就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裡了。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許多地方的唐人街確實給人以“髒亂差”的感覺。比如,陳舊的建築和設施,以及狹窄的街道,彷彿讓人回到了幾十年前的中國縣城。可以參考下面幾張圖給人的感覺,均來自於美國的唐人街。







我曾有一次和朋友開玩笑,說如果你到美國某地,發現街邊上有黃黃的滷水了,那說明你到中國城了。


唐人街的問題,在於老一代的移民(二戰時期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知識和語言的限制,無法很好的融入美國社會,因此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唐人街。並且,他們沒有跟上美國主流社會發展的步伐,所以導致了今天較為落後的局面。


但是,說到底,唐人街也就是給人以一個管理不完善的“農貿市場”的感覺,還沒到貧民窟的地步。很多朋友稱晚上不要前往中國城,有黑幫太危險了,但細想在美國任何地方都不建議夜晚外出吧。


有句話說的很好,美帝給不了我們深夜擼串的安全感。


美國的貧民窟,如芝加哥南部的社區,以及東聖路易斯,那是旁人任何時候都不願意去的地方,因為充斥著毒品、犯罪,並且街區環境極其蕭條。但是,對於唐人街,不僅當地人,還有很多遊客都會去參觀和享受中國美食。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近年來有很多新造的唐人街,如休斯頓地區的唐人街(目前有計劃建另一個更大的中國城Plaza),更像美式的購物廣場(plaza),在保留了中國超市和中餐基礎上,強化了對環境的管理。因此擺脫了唐人街固有的髒亂差的形象。而今各大城市也都有建設和劃分新的中國城區計劃,這與近十年來大批富裕的新移民湧進美國有關係。



所以,對新一代移民來說,唐人街未必適合居住,但也絕對不是貧民窟。相反,它們是大快朵頤的好地方,因為居住在中西部的我,真的很想念地道的中華料理。


這才是美國


誰說唐人街是美國的貧民窟?從沒聽說過!

以洛杉磯而言,除中心城區(DownTown)保留了上世紀上半葉奠基、後又擴建的“中國城”(China Town ,即唐人街)而外,東洛杉磯地區分佈、串聯了十多個華人集中聚集的區域,基本上可以將這些地區統稱為“唐人城市帶(群)”。

可以說,幾十年來,隨著華人的潮水般湧入,洛杉磯一座座城市崛起了,舊城換了新顏,荒野變成了富遮之地。據美國官方多年的家計調查,華人平均家庭收入及儲蓄規模、中產階級佔比、擁房的類型和檔次、平均受教育程度、名校畢業率、養老保障率等指標,都高居美國社會前列。自然的,華人居住區絕對不是什麼“貧民窟”,而是安居樂業的富遮之地。

當然,由於生活水準落差太大,被提前釋放的肖小之輩和社會上的其他族裔的肖小之輩,竄至華人區偷搶行為時有發生,已成為華人的心病。

藉此機會,貼一篇三年前寫的舊文摘要,具體地介紹一下洛杉磯華人社區的基本概況:

在洛城東區,沿210號、10號高速公路分佈著十多個華人聚集的城市。東西兩片城市個數大致均衡。東邊城市比較生疏,西邊城市則因居住於此,所以相對熟些。但嘉偉路靠最南邊,而我活動的區域更多地是在北邊、中部。所以,我想借此機會,走走嘉偉路,一了心願。故而甘願放棄乘車,吃苦受累,延遲返家行程。

慢慢推車上了一個大山坡,就進入了素有“小臺北” 之稱的蒙特利爾公園市。七八十年代,大量臺灣移民來此安家立業,形成中式城市街景和文化圈,人稱“小臺北” 。隨著新移民持續湧入,發了財的先期移民逐步搬到周邊城市並向更東邊的區域發展。如今此地據說多為“兩岸三地”的新移民,所以此城“中國化”的多元䞦局已經形成,主要經營餐飲服務業,是老饕們的好去處。

華人在洛城的分佈大致分西、中、東三部分。地處DownTown的“中國城”是洛城最早的華人聚集區,已有上百年曆史。華人底子薄,在歷史的夾縫中生存,故爾此地成長艱難。加之方園不過一二平方公里,難以容納大量投資和人口。所以,此地基本上以“淘金潮”來美的華工後裔為基本人口,且老齡化嚴重。這裡稀疏蕭索的景觀讓華人心中難受。因為同在DownTown的“小東京”、“韓國城”卻是現代化的街區,在消費、娛樂、旅遊方面都相當氣派和領先。對比之下,ChinaTown顯得老舊破敗,不成樣子。據報,有幾股大陸資本準備再造 此城。按照國內城市改造的模式,將此地打造成多功能的洛城新中心。只是協商談判、規劃設計、建設裝修、招商招租的過程,按美國程序,可能要十年左右。因此,未來如何,目前還只是紙上談兵。

離開DownTown約十哩,沿南中北兩條高速、三條城市幹道,進入“華人谷” ,即洛城的“聖蓋博谷地”。這裡是華人居住和產業發展的黃金地帶,分西、東兩片。西片的蒙市、阿罕布拉市、聖蓋博市、柔絲密市、天普市、阿卡迪亞市以華人人口為主,中華特色明顯,是“華人谷”的主體部分。周邊帕薩迪娜市、南帕薩迪娜市、聖馬利諾、愛滿地市、蒙洛維亞、杜瓦提市等也居住部分華人,呈犬牙交錯局面。在阿卡迪亞市以東20哩的淺丘地帶,以羅蘭崗、鑽石吧、奇諾崗為核心區域,又有約10個城市緊密相連,成為華人新的聚集區。整體來看,華人谷的人口規摸、城市體量、產業型態都遠勝“小東京”、“韓國城”,畢竟“兩岸三地”華人聯合起來的能量在此處要遠遠大於日韓。

華人谷在洛城不是孤島,而是群島,其吸納_聚集_擴散_幅射效應是十分明顯的。華人在此地謀生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戰略,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優勢產業有餐飲業、商業、生活服務業、專業中介服務業(法律、會計、商務、房屋等)、金融服務業、教輔業、房地產開發等。因華人在此地立足擴張不到半個世紀,故而在影視、港口、交通運輸業、農業、文化教育產業、旅遊及飯店業、高新技術產業、商業及服務連鎖產業、配送產業、城市基礎設施產業等涉足較少,競爭力弱小,尚難成氣候。上述所列優勢產業,具有“立足華人谷、服務華人圈、自我內循環、勞務型為主”的特徵。

因為是少數族裔,其生存發展具有“依附性、傳統性、封閉性、侷限性、基礎性、獨特性”特徵。說句大白話:掙華人錢易,掙老美錢難!兩岸三地中,大陸資本規模、人才優勢、本地能量、文化模式與臺港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後者具有歷史長、深耕久、眼界寬、人脈廣、抱團緊等特點,在華人谷集聚資源多,控制力影響力整合力強,在各行各業處於高端、上游。

大陸來美人士在此地有幾部分:老留學生,有學業專業技術優勢,一部分當了 老闆,一部分成為各業精英,吃得開,能掙線,是穩定上升的中產階級,已經本地化。金字塔尖的“財富精英”,數量稀少,主要是近年從國內轉移財富至美,並未深耕美國,影響力並不顯著,不象在大陸那樣能夠呼風喚雨。而大量以各種方式留美謀生的普通人,人數眾多,利用美國信用機制成為卡奴、房奴、車奴、學奴,要拼命打工掙錢,生活緊巴巴,並不光鮮,可能是華人圈裡默默無聞的大多數。這些見識是本人一年多來對洛城華人狀況的大致觀察。

當我騎著車,沿著嘉偉路一路東行,穿過蒙市、聖市、柔市,道路兩旁的中餐館、商鋪、超市、診所的中英文招牌格外地醒目生輝,疑似騎行在故國,內心感慨萬千。此地於我既熟悉又陌生,今日騎行所經過的山水道路、賣場教堂,路迢迢,行匆匆,身體愈累,心情愈好。無論如何,歷時12小時、行程50餘英里的艱難行程終於即將完成!

(9.22.2018)


太平洋之遠


在紐約讀了幾年書,感覺自己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紐約的唐人街一共有三個,曼哈頓下城一個、布魯克林八大道一個和皇后區法拉盛一個。規模來說法拉盛的已經不能稱之為“街”而可以稱之為一個龐大的社區了。在那裡中國人、韓國人、東南亞人混居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跟中國的小縣城商業街沒有多大的區別。居住在那裡的白人很少,比例很低很低。大部分都是中國的第一代移民或者可能是偷渡客,廣州和福建人居多,至少我每次去沒有聽到過北方口音的。因為房價便宜,造成了大部分的華人或者是亞裔的湧入,所以居民素質良莠不齊,髒亂差也是在所難免的;曼哈頓下城的唐人街環境稍微好一些。那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區,每天走在街上的大部分都是外國的遊客,同樣很亂糟糟的。但是由於地處曼哈頓,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錢住在這裡,這裡的房價也直逼下城區的均價,所以除了老一代的移民,新移民八九成會選擇布魯克林或者法拉盛去居住;至於布魯克林的八大道的唐人街,的確是我見到過的最差的一條,那裡治安很差,同樣居民的素質也不是很高,這可能是由於地方很偏僻的原因。各個唐人街現如今已經同幾十年前今非昔比,因為工作原因認識了一些老一代的移民,據他們所說在十幾二十年前,唐人街充斥著黑幫,專門綁架和勒索中國人,晚上八點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人敢在街上走了。由於紐約警察的大力清洗,現在才好了很多。不過在我看來唐人街尤其是曼哈頓下城區的那條真的很充滿了傳奇色彩。如果有幸來參觀的話,你會發現某知名黑幫的致公堂就設置在街口,頭上也會發現某幾十年前敗退的黨派的駐美東總部的牌子,由此可見幾十年前的唐人街是哪種色彩。


矩形貓


2010年去舊金山旅遊,唐人街是導遊推薦的一個景點。在去唐人街之前,我們見到的都是景色優美、乾淨整潔、充滿活力的城市景象,隨便一張照片不必修圖都可做明信片。可是,可是......唐人街真的驚到我們了。

舊金山唐人街的景象,絕對拉低了旅遊體驗。主街類似於城隍廟旅遊街,路兩旁擠滿了賣工藝品的小店,絲巾、擺設,至於款式嘛,難道我是穿越回了中國九十年代初期?這些東西拿到中國農村也不會有人買的好麼。我敢打賭,中國遊客絕對在這裡沒花一分錢。這裡店主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實際上整個唐人街都是老年住客居多,特別是七八十歲老人,他們衣著比不上國內城裡老人,看起來極端孤獨,三三兩兩坐在破敗的街心公園裡,很少交流。公園旁邊的廁所牆壁都塌了一半,花壇裡光禿禿的,即使有點植被也是枯黃的,這和主城區綠草如茵、修剪齊整的花園根本不具可比性。這是美國裡的另一個世界,偶爾也看到有美國人會來這裡淘寶,但看起來他們也不是混得很好的樣子。

回到旅遊大巴上後,車內久久都沒人吱聲,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媽打破了沉默,“看來美國的月亮也不都是圓的啊!突然覺得自己在中國好幸福。”好吧,參觀美國唐人街的收穫就是,提升了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也算值了!

以上僅代表一個遊客的個人觀點,難免有偏頗,見諒!


手機用戶6369268488


  因為唐人街一直是中低層人群聚居的生活區!美國人不會住在這裡,華裔富人也不會住在這裡,有知識的中產更不會住在這裡。

美國人覺得,住在唐人街裡的,不是偷渡客,就是打苦力的餐館工,還有開大巴的、倒假貨的、賣皮肉的,所以唐人街很多時候就是髒、亂、差的代名詞。

 

無論哪個國家,都有窮人、富人,唐人街跟黑人區、墨西哥村一樣,都是給沒錢的人生活下去的地方,富人都住在曼哈頓的下城和中城。

外面繁華的美國和陽臺上簡陋的華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奔跑的小小喵




因為唐人街都是中國較平凡的人,在那生活,打工,或華人在那經營華人餐館與經營華人特色生意的地方,主要還是有太多非主流渠道去美國的沒正式身份更沒美國公民身份的中國人都集中在那裡打工生存。管理方面稍微有點雜亂的原因。


莉莉141653902


看了幾個唐人街,的確是髒亂差!

同一個城市,其他地方基本上看不到菸頭、廢紙等垃圾,蛋唐人街垃圾不能說遍地都是但也隨處可見!很多老人奔著兒女去了養老,三五成群的聊天、曬太陽、打撲克、拉器樂、唱歌、大媽舞……

歌的趕腳是這些老人語言不通、當地文化不懂、習俗難以融入,他們很無聊、很無奈!兒女上班賺錢哪裡會有時間搭理他們啊!

至於說貧民窟也看不出來,蛋可以肯定的說不是富裕人呆的地方!富裕的中國移民不會聚集在唐人街,他們都在郊區的別墅裡!100萬刀買個很不錯的別墅了!當然你不要非和比爾蓋茨的別墅PK!

以下是西雅圖的唐人街&舊金山東灣的別墅!

(這幾天剛拍攝的)











我就是要你


唐人街是美國國內的小中國,以前到唐人街來落戶的那是中國當時的“精英”,至少是腦子靈活的人,所以在當時的美國,他們憑藉著精明的腦袋,獲得的收入可能比大多數普通美國人高,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他們還是在唐人街的小圈子裡生活,聰明點的已經出去了,不聰明的已經學會了美國的“人權民主”了,勤勞的生活習慣已經失去了,再加上交通發達信息快速,唐人街已經失去了優勢,甚至於成為犯罪分子的藏身地。所以唐人街已經成為過去式,以後只會是個名稱,沒有多少“含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