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指數發布!深圳綜合經濟競爭力全國第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競爭力

最強的是哪些城市?

你的Dream City排第幾?

今日上午,答案揭曉啦!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在象徵著人才、創新、實力的深圳人才公園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隆重發布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南山區人民政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在人才公園求賢閣二樓,聯合主辦了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競爭、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深圳)報告發佈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展開腦力激盪,縱論城市競爭力。

《報告》主題“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

經過課題組的長期研究,按照指標最小化原則,構建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宜居競爭力指數、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對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研究。

在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報告》回顧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波瀾壯闊的宏大曆程,解讀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一二三”成功密碼,論證40年中國城市崛起的五項標誌性理論與現實意義,分析中國城市面臨的四項嚴峻挑戰,展望中國城市的美好未來,發現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成功的40城市。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報告》在南山發佈意義重大

報告發佈會由南山區委宣傳部、深圳中社智庫研究院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協辦。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南山區副區長練聰

“我們在南山區發佈《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大力宣傳該書的研究成果,就是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一體化規劃發展的背景下:

✔加強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合作;

✔共同開展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教育、宣傳和成果發佈等活動;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南山創業發展;

✔吸收國內外社會科學的優秀研究成果;

✔進一步增強南山區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同時認真學習借鑑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努力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兩大戰略,推進南山經濟、科技、文化、國際交往'四大中心'建設,大力提高城區競爭力、影響力,把南山建設成為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數據知南山

南山區近年來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

今年上半年南山區新增總部企業15家,佔全市新增數的40%。

目前南山區累計培育上市企業已達到148家,居全國區(縣)第二位。

南山區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高層次人才、7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重大科研平臺。

據統計,2017年南山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1萬件,佔全國1/4,每萬人發明專利申請量339件,是全國的40倍。特別是今年以來,南山12家企業和機構摘取了10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5家企業獲得省級版權示範興業基地稱號,中國馳名商標總量超過全市1/4。

報告裡哪些內容你最關注?

2017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

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

經濟發展仍然是城市所有發展的基石。

與2016年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前5名沒有變化,6到10名變化明顯。具體來看,北京取代天津,位居第6位,天津則下降一位排在第7位,蘇州上升一位排在第8位,南京則直接上升三位進入十強。

從十強城市的區域分佈來看,總體分佈格局與2016年基本一致,中部仍然只有武漢進入十強城市榜單,除此之外,其它城市都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港澳臺地區。

從綜合增量競爭力指數來看,上海處於領先地位,而從綜合效率競爭力指數來看,臺北則名列前茅。

2017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

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澳門、成都。

可持續發展決定城市的真正未來。

與2016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現明顯變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仍保持在全國前列,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中部城市武漢列第8位,西部城市成都首次進入十強榜單,從2016年的第13位躍居至2017年的第10位,成為西部地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主要代表。

總體來看,大多數城市對提升可持續競爭力的熱情高漲,城市間可持續發展的競爭越發激烈,中西部部分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2017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

香港、無錫、杭州、廣州、南通、南京、澳門、鎮江、寧波和深圳。

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爭奪的首要砝碼。

與2016年相比,香港繼續獨佔鰲頭,並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差距,無錫則繼續位居城市宜居競爭力排行榜第二位,而杭州、南通、南京和寧波的宜居競爭力有所提升。

從區域分佈看,長三角地區有六市入選,珠三角地區則有四個城市入圍。

總體來看,中國城市間的宜居競爭力水平差異正在隨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空間分化的態勢進一步加劇,這一判斷也是對本報告去年所作結論的驗證,進一步說明提高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整體水平,彌合城市間宜居競爭力差距已成為當前中國城市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40年,誰是最成功的40城?

為總結城市發展經驗,探索城市發展動力,解釋城市成功的原因,報告使用近40年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增長兩個標杆,非資源城市和近年人口淨流入兩道門檻,從內地28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選出40年來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排名不分先後):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深圳、廣州、廈門、珠海、佛山、中山、汕頭、烏魯木齊、北京、三亞、蘇州、鄭州、上海、天津、東莞、太原、蘭州、南昌、江門、常州、大連、重慶(中心城區)、南京、無錫、杭州、寧波、合肥、蕪湖、青島、武漢、長沙、成都、昆明、西安、銀川、溫州、福州、濟南、株洲、南寧。

其中,廣東佔據8城,分別為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汕頭、東莞、江門(排名不分先後)。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報告指出,深圳市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深圳將高科技產業和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截至2015年深圳經濟密度約為全國的122.7倍,人口密度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3倍。“深圳由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中國一線城市,近年來競爭力一直居全國之首。”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此外。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樑,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報告認為,立足2018年進行觀察, 深圳的轉型升級已經初步成功;深圳改革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先行一步;深圳在人才競爭中起步早並一直堅持。但同時也必須意識到,深圳的發展任重道遠,必須克服先發劣勢,克服“富貴病”;必須瞄準世界前沿,銳意改革、不斷進取。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

綜合來看,在全國289座城市中,深圳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全國城市競爭力均為全國第一,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全國第四,位列在香港、北京、上海之後。但在宜居競爭力排名方面,深圳僅勉強進入全國十強,位居全國第十位。在宜居競爭力的細分項目排名中,能夠看出除了活躍的經濟環境、綠色的生態環境排名較好,分別為第二、第五外,深圳在優質的教育環境、健康的醫療環境、舒適的居住環境和便捷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排名均與前十“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