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南美白對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

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南美白對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

44年,對於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廣東湛江市用了44年時間,講述了一個從零散對蝦養殖的小城市蛻變成“中國對蝦之都”的故事。如今,還演繹著“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的傳奇。

湛江港是我國大陸通往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深水港口,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條件,為湛江發展對蝦養殖、加工、出口奠定了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湛江積極實施“兩水一牧”戰略,以對蝦為漁業主打目標,開始致力於培育、發展、壯大對蝦產業。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湛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對蝦產業基地,對蝦業為社會創造了上百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當地漁民的生活出路,推動了湛江經濟的發展。

養蝦成為“潮流風”

以前,湛江的對蝦主要依靠漁民在自然海區裡捕獲,主要品種是墨吉明對蝦和長毛明對蝦。1974年,湛江漁民首次開展小面積試養,養殖的成功為蝦農贏得了資金和經驗,之後便開始嘗試自主育苗。帶著成功的喜悅,蝦農創造了年產蝦苗(墨吉、長毛對蝦)208萬尾的佳績。採用“自家產”的蝦苗養殖,1980年湛江對蝦養殖面積達7.27公頃,產量達1260公斤/公頃,“中國對蝦之都”雛形初現。

隨著明對蝦的消費市場逐漸擴大,在體型和肉質上更具特色的斑節對蝦也進入到人們的視線。雖然當時的試養面積僅有0.4公頃,但保守的開始卻換來了豐厚的利潤,得到1060元/公頃的淨利潤,這樣的收入水平在1984年無疑是筆“鉅款”。隨後,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出現了第一次“養蝦熱”,雷州、廉江、坡頭等地建造了5萬畝連片蝦塘。1988年,湛江對蝦養殖面積達8186.7公頃,產量3762噸,分別比1985年增長17.95倍和14.87倍。

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南美白對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

創業維艱,蝦病蔓延

在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湛江蝦農都賺到了第一桶金。然而,當大家都沉醉在養蝦發家的美夢中,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正逐步逼近。大家沒想到,隨著對蝦產量的劇增,疾病也頻頻出現,養蝦業一度陷入低谷。創業維艱,這次的考題是蝦病,在短時間內蝦病大面積的蔓延,使得生產水平大幅下降至69.7公斤/公頃。

說到這,湛江市水產協會秘書長岑堅向記者分享了四道“守業秘笈”:第一,投資主體多元化,據資料顯示,1997~1998年期間,湛江市投入養蝦的資金總計近3億元,其中業主自籌佔95%,擴大養殖面積5萬多畝,投資主體已由政府轉向生產經營者,整個投資格局趨向穩固;第二,注重技術創新,經過不懈的努力,湛江自主探索出半封閉或封閉式養蝦技術,採用淡水隔離病原技術和高位池養蝦技術等,使對蝦養殖業闖出新路子;第三,加強生產要素的建設,吸取前些年“賤死蝦”、“餓死蝦”的教訓,從根源上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必須加強後續加工、銷售環節的經營,以保障銷路;最後,重視生產技術培訓,為蝦農送去一線的技術指導,近年已形成了以飼料廠牽頭、養蝦專家出任顧問的飼料、種苗、藥物、技術一條龍服務,可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深受蝦農歡迎。

加工出口屢創佳績

在1996年湛江對蝦產量突破1萬噸關卡後,對蝦養殖一路高歌,至今已初步形成了蝦苗繁育、對蝦養殖、飼料加工流通、交通運輸、水產機械、漁藥產品等較為完整的對蝦產業鏈,出現了“一業興,百業旺”的繁榮景象。

目前,湛江市水產品出口加工工藝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全國各地的買家都慕名而來,交易額節節上升,可謂“蝦如輪轉”。在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湛江市孕育了一大批特色的本土企業,如“恆興”、“國聯”、“中聯”等,這些現代化大型水產加工企業已呈現出“榕樹效應”,形成規模園區。全市水產加工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構成了湛江市場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至此,湛江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成為國際上對蝦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基地。據透露,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對蝦佔湛江本地所產的80%,岑堅用一個數字解釋道,“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蝦中就有一條來自中國湛江。”對蝦作為湛江市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得到了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

湛江對蝦已經成為國際對蝦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經過精心的籌備,湛江已成功舉辦兩屆獨具特色的國際性對蝦論壇,邀請了來自泰國、印尼、印度、越南、美國等主要對蝦生產國和貿易國的企業代表和專家代表,受到水產界的高度讚揚。

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每4條南美白對蝦中就有一條來自湛江

四級監管捍衛對蝦安全

優質的種苗加上精湛的養殖技術造就了湛江對蝦的輝煌,一直以來,品質都是湛江對蝦業所追求的核心價值。該如何保證品質?湛江市有一套完善的四級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包括企業自律、CIQ(檢驗檢疫部門)監管、行業協會引導、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服務監管,實行全方位、高精度的保障。

作為管理層面的一員,CIQ為湛江對蝦業建立了出口養殖場備案、年審制度、日常養殖生產監管制度、對蝦產品電子標籤制度以及違規黑名單制度,為對蝦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其中,出口養殖備案、年審制度是CIQ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主要對蝦產品進口國的要求,針對對蝦出口養殖場設置的一種質量安全符合性或門檻性的制度。制度明確規定,只有達到並符合相關衛生、技術、硬件、管理標準的對蝦養殖企業才能獲得CIQ的備案,該備案得到歐美檢驗檢疫機構的唯一認可,這意味著他們只認可經備案的養殖場的對蝦產品。CIQ、漁業主管部門每年都會聯合行業協會對各備案養殖場進行嚴格的審查,對於年審不合格的備案場將取消其備案資格,即喪失出口資格。隨著互聯網的發展,CIQ正著手在湛江對蝦行業推行電子標籤制度,消費者可以通過數據庫查詢到相關數據。

2003年8月,為有效應對對蝦反傾銷“日落複審”,湛江市成立了水產進出口企業協會、對蝦種苗協會等。各大協會成立以後做了兩項工作,首先,針對行業特點,配合漁業主管部門開展行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為產品質量安全打下了人力資源基礎。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培訓一百多場次,培訓人員達到兩萬多人。其次,各大協會還充當“智庫”,分析當前行業發展形勢,結合產業特點,及時、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並指導業界如何應對,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如針對歐、美、韓國、日本等國的考察,以及應對對蝦反傾銷“日落複審”,協會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對法律法規進行深入解讀,從而使對蝦產品的出口保持通暢,快速適應政策變化。

文|《海洋與漁業》記者李易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