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清水河: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清水河: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清水河: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秋日的青城,一派豐收景象。走進清水河縣宏河鎮元子灣村的扶貧林果基地,連片的小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在向我們招手。

“元子灣扶貧林果基地是清水河縣2017年重點打造的扶貧林果示範基地之一。項目規劃總建設面積1.3萬畝,其中新建1.1萬畝,改造山杏林0.2萬畝。”清水河林業局的工作人員王亮告訴記者,“這片基地栽種的果樹品種很多,栽植的海紅果8.5萬株,大接杏14萬株,寒富、西梅、桃樹、梨樹、黑枸杞等9萬株,生態經濟溝栽植123、李子、杏樹等9萬株,山杏林改造嫁接11萬株。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還在修築作業路兩側栽植了12萬株以樟子松、油松、旱柳為主要樹種的防風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近年來,清水河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要求,將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相結合,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引導企業投資、創建合作社、鼓勵農戶參與建設、爭取上級投資等多種方式,在全縣範圍內建設扶貧林果基地。2017年,建成扶貧林果基地12萬畝,其中新建10萬畝,改造山杏林2萬畝,總投資6.9億元。主要發展了以海紅果、大接杏、李子、蘋果等為主的優勢特色樹種,並積極引進了蒙富、榛子、黑枸杞、紅棗、文冠果等新品種。2018年,在全縣範圍擬實施扶貧林果基地項目建設30萬畝,其中鼓勵和支持農戶自行栽植14萬畝;引進的北京博大綠澤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宇航人高技術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6萬畝;結合沿黃生態走廊項目建設5萬畝。

“經濟林三年掛果,就有收益了。以海紅果樹為例,初掛每株單產5-10公斤,中掛30-50公斤,盛果期100-200公斤。按現行市場每公斤海紅果5元計算,達到正常生產時,每畝海紅果樹年收入可達6000-10000元,進入盛果期畝年均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王亮介紹,“

為了更好地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元子灣村還將規劃建設集各類風格窯洞為一處的窯洞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窯洞民居民俗文化特色,發展旅遊業。

清水河縣還堅持把培育和扶持主導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根本,把生態建設保護與農村脫貧攻堅工程相結合,多措並舉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使項目建設覆蓋了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凡列入項目區的貧困戶的耕地,全部納入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享受退耕還林補助。同時引進企業投資建設,並與企業合同約定優先吸納貧困人員參與項目建設整地、栽植、撫育等勞務服務,從而獲取勞務收入。同時,交通便利的村莊還可發展旅遊觀光采摘園及農家樂,從而增加旅遊收入,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還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流轉經營林果基地,經營開發林果產品,讓貧困戶將各自林果地參與入股分紅,從而保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據悉,清水河縣百萬畝扶貧林果基地總建設規模為100萬畝,其中新建70萬畝,改造現有山杏林30萬畝。各項目區林果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生產乾鮮果品34.5萬噸,年可實現產值7億元。在不久的將來,清水河縣將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品牌效應明顯的優質高效的經濟林產業發展新格局,使林產業真正成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壯大縣域經濟的民生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