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脫貧攻堅難 治好病和費用保障都要到位

健康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著很多難啃的“硬骨頭”。

記者|安曉雙

來源|縣域衛生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是不少百姓面臨大病時的真實寫照。健康扶貧一直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病脱贫攻坚难 治好病和费用保障都要到位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大病和慢病患者實施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加大醫保投入,積極提升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等。截至2017年10月,全國因病致貧返貧戶中已有493萬戶實現了脫貧,佔因病致貧返貧總戶數的46%,健康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雖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仍面臨著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實現精準扶貧,如何打造醫療扶貧聯動機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權威數據表明,大病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難度依然很大。

《中國縣域衛生》雜誌記者瞭解到,2018年中國醫院大會上,中國醫院協會向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發出健康扶貧行動倡議。中國醫院協會傳染病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李寧在2018中國醫院大會開幕式上宣讀了《健康扶貧行動倡議書》。

倡議提出,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統籌協調指導下,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梳理健康扶貧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明確重點任務,彙集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巨大合力,啟動新一輪健康扶貧行動,力求扶貧目標進一步精準、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脫貧效果進一步顯著,打贏精準健康脫貧的攻堅戰,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專家指出,要打贏精準健康脫貧攻堅戰,就要把實施有效的“大病”保障作為主攻方向,將治好病、解決好醫療費用作為當前兩項主要任務。創新醫療救助模式,創建深度貧困地區精準健康脫貧制度保障。積極開展遠程醫療與教育培訓,讓技術、資源、人才融入深度貧困地區。強化外援和增強內功兩手發力,推動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醫共體,使貧困人群的大病得醫治、慢病可控制。積極推動完成貧困地區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重點支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改善衛生條件。

打贏健康脫貧攻堅戰,是醫療衛生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近年來,作為健康扶貧的主力軍,醫療衛生機構及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落實健康扶貧任務,採用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扶貧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清醒地看到,要實現健康脫貧目標,時間非常緊迫,任務依然艱鉅,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人口仍佔較高比例,脫貧攻堅任務已經進入決戰階段。

精選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