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質量

“不好意思”,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不好意思”,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過去半年,消費降級頻頻被提起,不知道從何時起,大家不約而同將話題聚焦在了生活質量上。

大到購房置業,小到商場血拼,稍有不慎,我們就會陷入消費降級的怪圈。但其實,相對物質上的品質降級,精神上的降級才最可怕

一直以來,我都被“不好意思”絆住了腳。

中國自古講究中庸之道,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進入社會,我都被耳提面命地教育:好好和人相處

好好和人相處的結果就是:所有的不好意思自己買單

大學時候,許久不見的朋友向我借錢急用,我不好意思拒絕,自己掏了大半個月的生活費給她。那個月,我靠著白米飯加老乾媽度日。

畢業旅行時,我和閨蜜按照地圖指示,卻怎麼也找不到目的地。因為不好意思向行人問路,完全陌生的城市裡,我們多走了半小時的路程。

工作以後聚餐,大家興奮地對著菜單亂點一通時,因為不好意思點菜,面對紅彤彤的一桌,我回家吃了桶泡麵。

無論朋友還是陌生人,我對他們說的高頻詞語是:是的、好的、OK

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將這種性格歸結為“討好型人格”

“不好意思”,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少年成名的蔣方舟從小就在讚美與榮譽中長大,直到某天朋友問她“你有沒有跟朋友產生過很真實的關係?”她才恍然醒悟,自己從沒有在同事和朋友面前表達過真實情緒,就算在最親密的愛人面前,也一味避免發生衝突。

因為——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名氣大如蔣方舟,也會一直畏懼著世俗的眼光,試圖討好著所有人,遑論我們普通人。

“下份工作一定不能再這樣!”

朋友小優最近在準備離職事宜。在老一輩的眼中,小優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讀書上進,乖巧懂事,一畢業就直接進入一家大型國企。

但最近和她聊天,她跟我講起了她的職場經歷。

初入職場,她處處小心翼翼,儘量把每件工作都做得完美無缺。對同事的要求,她從來不會拒絕。每次和上司交流時,她也非常謹慎,嚴格按照上司的指令執行,以免給領導留下年輕自傲的印象,給整個公司的90後抹黑。

可越是這樣迎合,她獨自一人回家的時間越晚。“和同事要和諧相處”,每當她想反抗時,父母的話總在耳邊響起。

但最近,她在會上被領導點名批評:做事缺乏獨立性,沒有團隊意識

……平日裡“幫忙完成任務”的同事,沒一個出來幫她說話。

她突然意識到,進公司一年以來,她從來沒有獨立運營過項目,所謂的工作,全是其他同事的“邊角料”。而即使這樣,在同事的私下聚餐中,也永遠不會有她的身影,她只是一個“隨時可以接鍋的人”。

最後,不斷的委曲求全,換來的不過越加明顯的黑眼圈和被邊緣化的自卑感

事實上,我們身邊很多人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

從來不會拒絕朋友的請求,能借的錢一定借;

集體中從來不敢大聲發表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自己的意見;

就連朋友圈也不敢多發,怕別人看到對號入座;

卡倫·霍妮曾在書中這樣描述過“親近人“的三個特徵:

1.自覺地盡力做到無愧於別人對他的期望,因而常常看不見自己的真實感情。

2.迴避別人的不滿,逃避爭吵,躲避競爭。

3.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對他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這種特徵與討好型人格不謀而言,在他們的世界裡,一直期待以妥協換來更多的喜愛。

但事實上,借的錢多了,會被扣上了“人傻錢多”的帽子;現實和朋友圈裡沉默久了,就會變成集體中的隱形人;

當沉默到了一定程度,隱忍將變得毫無意義。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松子,一生渴求被愛,卻被不停地拋棄。

想要贏得作家的心,甘願被逼當土耳其浴小姐,最後對方棄她而去;

愛上有婦之夫,每週悄悄相聚也欣然接受,可對方還是選擇了原配;

與混混相戀,被打罵也甘之如飴,生怕對方不滿,最後一如既往地慘敗收場。

“不好意思”,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歸根結底,連堅持自己都困難的人,又怎能奢望有人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你?

這種討好型人格,其實一直把我們的喜怒哀樂系在別人身上,這難道不是一種精神降級嗎?

每個人都會怕得罪別人,但事實上,周圍最受歡迎的,反而是那些放膽直言的人。

那些毫無底線的妥協,都是在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給自己找不痛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