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最好德國爲何翻船?勒夫或難敵足協二度審判

“好好聽聽他說什麼吧!這也許是他最後一次發佈會了。”當德國0-2負於韓國之後的發佈會上,一名德國記者這樣小聲的說到。

儘管在兩個小時之後,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和領隊比埃爾霍夫都表示勒夫不會就此下課。但是不得不承認,世界盃賽前進入八強的承諾不僅沒有兌現,甚至270分鐘只有絕殺瑞典那一秒讓人還能看出世界冠軍的影子。其他,都淪為泡影。

發佈會上,勒夫的眼神不時挑看著天花板,對於自己的去留,他說現在自己還沒有從比賽中抽離開,或許幾個小時之後會做考慮。而德國媒體也有報道稱比賽當晚,或許德國足協就講進行一輪討論。即便他離開的決定沒有那麼快能做出,但是回到德國,這支德國隊也難免會再進行一輪解剖。儘管合約已經續到了2022年,但是勒夫能否堅持到卡塔爾,真的是未知數。

22年最好德國為何翻船?勒夫或難敵足協二度審判

勒夫的團隊能否撐到2022仍是未知數

毫無疑問,無論外界如何抱怨沒有帶薩內沒有帶瓦格納,那終究只是一個球員的問題。一個人面對這樣一個毫無生氣的隊伍,是無法完成救贖的。勒夫終究是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勒夫的離開就真的能挽救德國國家隊麼?12年前他接過克林斯曼的帥印,很多時候應該感謝他的這個好友。雖然身為德國人,但是從小嚮往美國生活的克林斯曼擁有者德國人少有的激情,他不再固守陳規,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給整個隊伍帶來了新的激情。那一批年輕的隊員也感受了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生活:在更衣室裡沒有沉悶的戰術分析,更多是激情地鼓勵,從而每一個球員都擁有了這樣的精神,並且傳承下去。

儘管克林斯曼離開了國家隊,但是這種球隊氛圍卻傳承給了勒夫。那一批教練班子和管理團隊裡,沒有固守陳規的老人,有的只是克林斯曼當年一起浴血奮戰的兄弟——比埃爾霍夫、科普克。他們把當年球場上的那股團結和激情,注入到了德國隊的教練班子。

然而,激情終歸要褪去,更何況勒夫原本在骨子裡性格就跟這三個人都不相同,他太溫吞,太執著於技戰術而忽略了這種球隊氛圍上的營造。但終歸,和這個領導團隊已經有了十幾年的默契和習慣。

如果勒夫離開,真的是換個人就能改變德國國家隊麼?新教練能否融入到老班底或者重新更換一個班底就能給國家隊帶來徹頭徹尾的變化麼?別忘了,勒夫帶領的德國隊終究是過去22年來最好的一支的國家隊了。一個新體系的建立究竟還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獲得成功呢?

一切都是未知數。或許這些問題也是德國足協真正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