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掀起成都「熱」,是時候與肥宅告別了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位於成都遠洋太古裡廣東會館,展期將至10月07日,公眾可在這場展覽中體驗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碰撞融合的生活美學。

前幾日接待了兩位北京來的媒體朋友,午飯閒聊時,對方忽然坐直了身板,一臉嚴肅的問我:

”成都本地人,究竟早餐吃啥?“

話音剛落,笑意直線上竄我忍住了,怕對方尷尬。只好認真的拉高了嗓子說”老成都早上都愛吃麵,也有吃醪糟粉子的。“我家老輩子,總說習慣是不能推翻的,早上吃麵中午也吃麵,麵條必須是菜市場當日的水面,面形必須是“棍棍兒”面。

當然了,倉促的從早餐去了解一座城市,未必是正確的切入點,畢竟如今的成都,沒有一件事的選擇是單一的。

吃麵求快,選擇Brunch求精,兩者皆為成都人時下的生活方式。沒毛病。

今年9月的成都依舊很“熱”。作為一枚資深肥宅,我很焦慮。

藝術、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活動相繼抱團似湧進成都,不偏不倚的都選擇在9月。光是上週四五,就接連挨著兩場城市級別的活動。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TEDx Chengdu。還有一個則是本週一剛結束的,成都國際書店論壇...

我為什麼花篇幅來講“成都人早餐吃什麼”這個看似前後不搭調的事。

抽身於“老成都”這個身份,我才真的察覺,如今的成都確實很用心的,在平衡市井文化與藝術追求,這兩個不同的“城市面”。

上週六結束的TEDxChengdu2018年度大會,我其實是稍微有些納悶的。今年的活動,朋友圈子裡呼聲特別高,到底是有什麼隱藏亮點嗎?帶著一堆疑問,找到了TEDxChengdu策展人、TEDx中國區大使沈長錕

t+:此次活動呼聲很高,成功舉辦之後,是否有一些來自這座城市裡的有趣的反饋?

沈長錕:每年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好評、建議,吐槽和期待。我一直對那些偶然闖入者的評論印象深刻,比如這樣一條: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沈長錕發來的微信截圖,我看了許久-

t+:很多城市都無法避免被討論“過去與將來”,那麼在您看來,選擇成都來做這樣一場專業的發聲,更看重這座城市怎樣的特質?

沈長錕:從我們近兩年的主題可見,去年是“The Present is a Present”,即好禮知時節,今年是“The bigger Pie”即同心擴容。前者是過去與當下的討論,後者是當下和未來的討論。注重當下、兼容幷蓄、包容同欲,就是這個城市最好的特質。

t+:從您自身的角度出發,您希望明年此時的成都能夠呈現怎樣的一個狀態?

沈長錕:明年是TEDx全球項目十週年TED/TEDx全球社區都在醞釀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我們也不例外。我們內部提了一項價值觀:越開放越專業。這是成都這座城市給我們的正面反饋中萃取的。可預見成都明年在商業、藝術、文化上的土壤會更加肥沃。

城市的默契與溫情,一半取自生活的氛圍,一半則來自人與人的溝通。上週四參與了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及成都Parcours藝術節,當天即連夜撰稿出了報道。但此次活動帶給我的反思,字裡行間卻鮮少透露。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由成都IFS主辦的首屆成都Parcours藝術節於已開幕。圖為德國塗鴉藝術家MadC,攜手成都書法藝術家馬錕,於紅星路上共同創作的大型塗鴉藝術裝置《成都印記》。針對成都Parcours藝術節,以及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我們分別採訪到了成都IFS和T magazine編輯團隊。

t+:成都於此次活動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

成都IFS:建立之初,成都IFS就早已將藝術融入到了品牌基因當中。在今年5月我們邀請了兩位川籍藝術家去巴黎聖日耳曼Parcours藝術節參展,9月又將藝術節的主旨和精神帶回成都,舉辦了成都Parcours藝術節。就是希望以成都為起點,促成中國與世界對話。

t+:選擇成都來做這樣一場專業的發聲,更看重的是這座城市怎樣的特質?

T magazine:成都兼容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國際大都市的特質,成都人熱情、自信、熱愛生活,有獨特的氣質。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成都是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方。

t+:活動成功舉辦之後,是否有一些來自這座城市裡有趣的反饋能否分享?

T magazine:去年舉辦了第一屆全球風格論壇後,成都就成為了熱門城市。今年第二屆論壇舉辦後,大家就覺得T雜誌和栩栩華生的DNA裡有著中國西南首府的基因。很多人問我們有沒有成都office,老闆是成都人嗎,特別有意思。

雖已入秋,顯然,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長夏季。

一位上海朋友曾有些抱怨的跟我講,上海的忙碌是不分季度的,因為每一年每一個月甚至每一日,這座國際都市都有著承載不完的活動。

成都呢,當然暫未開啟高速更新的紐帶。但無論開放和發展的速度如何變成可計算的數量,成都人骨子裡對待藝術文化的真實渴求,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我們需要有溫度、無距離感的體驗。

而這份需求,從某種領域而言,成都,其實做得並不少。

2018年9月14日,“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在方所成都店隆重開幕。往屆成都國際書店論壇曾分別以“當世界最美書店彙集於此”“書店與城市風格”為主題展開討論。今年,成都國際書店論壇特別以“閱讀,新浪潮”為主題,希望回到內容提供與閱讀需求的本身。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透過書店看讀者,是面到點的收縮。而城市公共空間的打造,則更像是一塊,能夠承載彙集無數形態、花色的細小珍珠的龐大玉盤。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成都遠洋太古裡總經理伍玉珊女士、著名藝術家鍾飆先生、著名藝術家楊冕先生、國際藝術策展人程昕東先生、知名建築設計師郝琳博士、著名藝術家羅發輝先生等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學者齊聚一堂,共話人、文化、藝術的交融與發展,探討公共空間的多元化精神。

2018年9月11日,一場由成都遠洋太古裡主辦的《人與文:公共空間的多元化精神》對談在博舍酒店精彩上演。正如知名建築設計師郝琳博士所言:城市之道,在於把民眾生活、人文雅緻和自然哲學昇華為街巷的氛圍。成都遠洋太古裡的存在,仿若另一座拆掉圍牆的公共博物館,它有溫度地收藏著成都的記憶並不斷加以活化,以一種人文的、情趣的、生活美學的基調推動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時尚進程,它收藏的“人文”元素鮮活又時尚、多元又統一。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既是多元的,那麼成都也就不存在缺少音樂一說。

展開一定的時間軌跡,那些可以循環、延緩或是收藏休止的成都本土音樂,就像青春記憶裡最猛烈卻略帶蒙太奇的畫面。我們,都有經歷過。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成都Livehouse地圖-

9月15、16日,簡單生活節首次登陸成都。如同新聞發佈會上,李宗盛所言:“我今年60歲,前半生我一直專心致志做音樂,而人生的後半段我一直在追尋簡單的生活方式。”

簡單並非等同於,停止大腦對創意、對藝術文化的追求。所以,每一年的這個時候明堂創意都會以全新的主題舉辦“NUART FESTIVAL”。

這個看似僅僅倚靠社區發聲的音樂藝術文化創意活動。其實早已匯聚、拉攏了一眾青年文化的擁護者。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暫別一年後的NUART FESTIVAL,在地再生。10月1日-3日,他們帶著音樂(NU MUSIC、獨立&原創),展覽(Exhibition、新銳&趣味、藝術 Art | 創意 Design | 讀物 Books),市集(Street Market、造物&手作),特別呈現(脫口秀、Featured Talkshow),等你。

城市樂於活躍,不斷的構成完善它最重要的元素——創造和開放。我們要做的,只是走出去。

#今日互動話題

“聊一聊9月裡你的未完成”

留言區和t+分享下吧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9月掀起成都“热”,是时候与肥宅告别了

“冷幽默偏執狂”

內文圖片部分由成都IFS

成都遠洋太古裡提供

開篇豎圖 攝影張雪峰

其餘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