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含微劇透,抱走不介意的小可愛)

這不是我們青春記憶裡的那本小說,所以原著黨很失望,這已經不是一部僅僅靠原著黨的情懷去支撐的電影了。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唐小米站在診所面前說:“這裡有好多生僻字啊,我都不認識。”

那種無辜的陰森,和暗黑的搞笑,好像專屬於郭敬明,明明是應該哭的場景,卻生生地讓你把眼淚憋回去。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顧森西對易遙說:“心律不齊,搞不好活不長,不信你聽聽。”

那種想想都會微笑的美好,單純乾淨的甜,也屬於郭敬明,籠罩在回憶裡。

你以為這是書裡的1:1還原回憶,不是,這只是為全場擦眼淚做的鋪墊。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看完電影老實說,落落的導演功力早就甩了當初《剩者為王》好幾個街區,當我這個半吊子觀影者絲毫感覺不到這部影片在騙眼淚,卻莫名其妙地就涕泗橫流,她就已經差不多要收服我了。

電影的鏡頭看似緩慢,卻沒有廢料,電影情節兩個最高潮部分節奏既準又穩,一氣呵成。如果沒有道具邏輯上的小bug,導演的用心程度是值得一個滿分的。

OK,以上一句純屬裝x,徹底讓我服氣的還是人物角色。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你要說幾個新人演員演技有多好,那真是胡扯,但是在電影裡,真摯可能比“演”要避雷。這裡先誇一誇電影造型,電影裡的演員們臉上一律沒有濾鏡,沒有重妝,在真實和“美觀”上選擇了前者,所以就剛剛好還原了高中生的樣子。

而且影片給我的最大的驚喜就是在角色上——完全、沒有、一個、不典型角色。

瞭解過電影信息的人應該知道影版《悲傷逆流成河》把焦點放在了校園霸凌上,如果為了切合主題,勢必要突出“正確遇事態度”。

所以在角色這一部分,電影進行的整體改動雖然不大,但是足夠與原著區別開來。而且因為每一個角色都刻畫得完整,每一個角色都有充足的立腳點,所以看起來非常過癮。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易遙,還是那個被霸凌的敏感少女。唐小米,還是那個假面蛇蠍。顧森湘,還是那個不染塵埃的小仙女。

可是畢竟,易遙的敏感來自於與林鳳華戰戰兢兢的相處,來自於無人訴苦。唐小米,一直被欺凌的人,只會在別人身上翻身。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顧森湘,一直被保護的人眼中,世界永遠美好乾淨。

所有的悲劇,都起源於:因為我被怎樣對待,所以我這樣對待別人。

不過關於我最想說的還是電影裡兩位男主角(私心把小天使顧森西強歸為男主,不接受任何反駁)。

齊銘和顧森西是易遙黑暗世界裡的兩道光,齊銘是黑暗弄堂裡的路燈,顧森西是膽量。一個是失去了你會絕望,另一個是隻要有他在世界永遠有光亮。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電影在這裡的細膩刻畫,從開頭就很有趣,最好笑的是我身邊坐著的女生,在電影開場不久就看著齊銘說:“你可千萬別變成大豬蹄子。”然後一語成讖—— 一個大家都能猜到的小心機,卻能簡單牽動情緒。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齊銘是善良的,但這種善良很膚淺,也很要命。他的善良是六百塊,是為你好,是我都明白但你不應該……所以最容易把人推向絕望深淵。因為,你對我好,我信任你,也信任你相信我,可是最後你懷疑我。

顧森西呢,是影片臨近末尾警局裡那一回頭,是混亂海邊看臺上那一躍身,是最後竟然改掉的那一句自我介紹。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其實到底易遙還是很幸運的,畢竟不是每個被霸凌的人身邊都有一個顧森西。但就是因為難得一個顧森西,霸凌才真正可怕。

那麼,希望所有的人,都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溫暖。

最後,一個段子。這部電影足夠好,是因為電影的編劇是原著作者,監製是原著作者,導演是原著作者摯交,演員全是新人沒有膽量改劇本。

預祝觀影愉快~

作家當導演的理由,是完美的人物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