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今年是《中国好声音》回归的第一年,带着往日情怀,观众期许能成为今夏的综艺爆款。但赛程过半,"好声音"却波澜不惊,低调的可以!火爆银屏的综艺节目突然声音暗淡,究竟是为什么呢?

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一、"好声音"为什么越来越没有特点。"好声音"本来就是创新的产物,他的成功带动了一批歌唱类节目的兴起。但今天的节目细分,互动性更强、养成更直接,特别是像《中国新说唱》等节目,专注于特定领域,倾情于音乐的小圈子,特色明显。也难怪当"好声音"学员有饶舌、黑嗓时,就会有弹幕说"感觉走错了片场"。

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二、"好声音"为什么越来越没有话题。往季"好声音"每周下来都会引发热论,为经典声音点赞,为落选者惋惜不平。更有的学员人红是非多,与唱歌不相干的话题也被拿来热议。小编不是支持八卦,但如果大家说都懒得说,那这个节目的关注度又在哪里呢。反观今年,最热的话题恐怕就是"李健的段子"了吧。

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三、"好声音"为什么再也记不住学员。如果在搜索引擎键入"中国好声音",你会发现首页相关人物不是导师就是往期的学员;如果键入"中国好声音2018",首页相关人物则基本上只剩下导师了!提到"好声音",我们会想到金志文、梁博、张碧晨、姚贝娜、吉克隽逸、吴莫愁、徐歌阳、还有犯错的李代沫,想到张玮高亢的《嗨歌》,还有蒋敦豪催泪的《乌兰巴托的夜》。今年呢,小编不是没认真听,说实在的,也就是廖野天的《空心》让人感动。一些所谓的创新学员,玩的只不过是抖音里的噱头,放在大舞台上,很难被大众接受,也不好说会走的更远。试想,今年的哪位学员能站上鸟巢的舞台,代表中国歌唱的一代新星,宿涵?旦增尼玛?打包安琪?好像都差了那么一点点。

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四、"好声音"为什么成了导师的表演。在前几季的"好声音"和"新歌声"中,观众对某位或某某位导师是比较排斥的。今年的导师阵容,应该说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尤其是两位新晋导师,谢霆锋阳光帅气,金属范十足;李健更是观众宠儿,满屏弹幕全是溢美之词。但这并非全是好事,舞台上导师夸夸其谈,观众们要欣赏的歌声呢,好像逊色了许多,可千万不要让《中国好声音》成了"中国好导师"!

咋回事,这还是以前的《中国好声音》吗?

说了这么多,小编认为"好声音"仍然可以代表一种音乐现象,延续辉煌关键还是在创新,主题和赛制的创新、选人和推新机制的创新,希望"好声音"不仅是以前的"好声音",还要声音更好,歌声更亮!(以上视频截图仅供交流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