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100個基層院」廣西靈川:做大「朋友圈」 擦亮監督眼

「走进100个基层院」广西灵川:做大“朋友圈” 擦亮监督眼

1987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檢察院幹警與稅務人員一起下鄉開展普法活動。由於許多鄉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他們只能開著全院唯一的一臺三輪摩托車早出晚歸。

院情小貼士

➤現任檢察長:曾秀維(第七任)

➤幹警人數:37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人

➤最高榮譽:全區檢察機關案件管理示範單位

“40年彈指一揮間。檢察監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不容易。”提起辦理檢察監督案件,檢察“老炮兒”們深有感觸:“那時我們做偵監用的是‘老三件兒’——一本案卷、一個放大鏡、一支鋼筆。就這樣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

“現在檢察監督工作完全脫胎換骨了,電腦代替了‘老三件兒’,這些年的檢察信息化建設給檢察監督工作裝上‘千里眼’‘順風耳’,監督範圍更廣,監督的精準度更高。”

2015年發生的“頂包案件”充分顯示出檢察監督的威力。

2015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城北加油站內發生一起嚴重的交通肇事案件,一名路經此地的8歲小女孩被一輛來此加油的越野車撞倒,事故導致女孩當場死亡。該案經交警部門處理後,當事雙方家屬達成賠償協議,被害人家屬對行為人也表示了諒解。從表面看來,案件沒有瑕疵,本應到此結束,然而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有群眾向靈川縣檢察院舉報,稱該案有人“頂包”。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真如舉報信所說,這就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了,而是一起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案件。

靈川縣檢察院迅速部署調查此案,開啟“千里眼”“順風耳”。經過審查數個攝像頭的視頻錄像,以及對現有證據的分析評估,該院幹警最後終於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了“頂包”的關鍵證據,揪出了真正的肇事人,還原了案件真相。2015年7月9日,靈川縣檢察院啟動立案監督程序,監督縣公安局對該案重新偵查。在該院全程監督指導下,經縣公安局縝密偵查,該案得以成功偵破,“肇事人”和“頂包人”均受到了法律制裁。

自1978年恢復重建以來,這座灕江邊的小小基層檢察院歷經40年風雨,換了一茬又一茬的檢察人,但始終沒有變換的是一顆堅守公平正義之心。他們立足檢察監督職能,公正司法,以清冽的灕江之水滌清監督的眼睛。

“現在我們開展檢察監督工作,不僅需要法律智慧,還需要政治智慧和監督智慧。40年來,我們院的檢察監督工作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斷邁上臺階。”靈川縣檢察院檢察長曾秀維告訴記者。經過不懈的努力,靈川縣檢察院在檢察監督工作方面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檢察監督之路。

——拓展檢察監督工作的“朋友圈”,與相關單位達成各種溝通機制50餘項,廣泛開展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地的“六進”活動,深入宣傳檢察機關監督職能,拓寬案件線索渠道,讓檢察監督之眼望得更遠。

——案件線索摸排實現“華麗轉身”,開始藉助“信息化”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手段廣泛蒐集線索,讓檢察監督之眼看得更寬。

——建立了立案監督為龍頭,各業務部門相互配合的檢察監督內部運行體系。不斷完善偵監與公訴、控申、監所、民行等業務部門的日常協調溝通,及時獲取、受理、查辦移送的監督線索,形成辦案合力。控申、公訴等部門將在履行工作職能中發現的立案監督線索及時移交偵監部門進行立案監督,偵監部門在立案監督工作中發現其他部門的案件線索也及時移交,由其進行處理。內部機制的運轉,讓檢察監督之眼盯得更細。

——建立檢、警合作機制。與公安機關確立《關於刑事立案監督有關問題的規定》《關於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提前介入公安機關偵查工作的意見(試行)》等制度,加強提前介入和引導偵查工作。同時完善案件跟蹤制度、備案審查制度,完善捕訴銜接機制,辦案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檢、警緊密合作,讓檢察監督之眼看得更真。據統計,自2008年至2018年,該院共辦理檢察監督案件175件221人,有力捍衛了法律尊嚴,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

(文字:鄧鐵軍 胡琴 編輯:胡仲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