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有人說作為《三國演義》的重要謀士郭嘉是唯一可以與諸葛亮所匹敵的人,也有的人說,郭嘉甚至還勝過諸葛亮,有一句俗話: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是氣憤。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意思就是說,郭嘉如果不死的話,諸葛亮出都不敢出來,即使出來,也敵不過郭嘉,其實就是抬高郭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這些話都帶有一定的誇張型,雖然如此,但讓“當事人”聽到,郭嘉心裡肯定美滋滋,而諸葛亮心裡肯定有些不是滋味,人之常情。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諸葛亮確實是在郭嘉死後出山的,而且出山的氣場足夠大,方式足夠奇特,作為話題足夠有料挖,號稱一條臥龍,一座小小茅草屋,三次拜訪,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看來諸葛亮不僅軍事與政治方面的智慧過人,而且是一位具備高層智商的營銷高手啊。出山時,諸葛亮的名頭就迅速打開市場。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劉備立馬由草雞變成鳳凰。諸葛亮是直接造成劉備崛起的人,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也可能就是一輩子帶著關羽張飛外加個趙雲,提著雙股劍,跨騎的盧馬,今天投靠張三,明天投奔阿四了。諸葛亮的作戰方針是準備要興復大漢王朝的,即使諸葛亮死後,他的方針戰略依然影響著蜀國,以至於蜀國沒有那麼快滅亡。

諸葛亮會營銷,郭嘉也不賴,郭嘉的名氣不同於諸葛亮是自已炒出來與幹出來的,郭嘉的名氣除了自己幹出來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郭嘉死的太早了。郭嘉死的早就留給人們的空白太多,遐想也會豐富起來,但從郭嘉的戰績來看,絕不亞於諸葛亮,所以才有了“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實際上,郭嘉具備了諸葛亮所沒有的敢於走刀尖的冒險精神,郭嘉比諸葛亮料敵也準確一些,就是沒有諸葛亮會的多,這人連木牛流馬這樣的“奇貨”都能造出來,司馬懿誇諸葛亮:一代奇人也。論綜合實力來說,諸葛亮要優於郭嘉。這就如同比較金庸與古龍的小說。

很多人認為文化知識豐富的金庸整體的作品構架要優於古龍,但古龍的個別作品裡面的創造性是高於金庸的。所以誰高誰低,就任後人評說去吧,郭嘉與諸葛亮也是如此,至今對他兩人的高低還評價不一呢。而這前一句就是“志才不亡,郭嘉不出”,這讓郭嘉聽了很不爽,志才何許人也?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在郭嘉眼裡二流謀士而已,與郭嘉齊名都配不上,還竟然說他不死,郭嘉就不敢出來,這不是赤裸裸的沒有根據的謊言嗎?其實這就是一個巧合,郭嘉投奔曹操的時候,剛好志才死去,算的巧不如趕的巧,死去的志才熱烈歡迎,而留下這一句話,讓郭嘉承受著了。其實志才也是一個很優秀的謀士。

他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可以說是年輕大有為。志才死後,曹操一直找不到合適接替志才位置的人,後來荀彧才推薦的郭嘉,曹操發現得到郭嘉後,用著更作用更大,郭嘉給曹操解決了不少麻煩。但是郭嘉也是不幸早逝。可以發展,曹操手下人才怎麼都這麼容易早逝呢?可能是因為曹操本人就是一位智謀家吧,所以有些“命裡”反衝,當然這只是迷信的說法。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實還有前一句,郭嘉聽後很氣憤

作為《三國演義》中第一流的謀士郭嘉是可以擔得起“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這句俗話吧,但這句話的前一句“志才不亡,郭嘉不出”,讓智謀不如郭嘉的志才“調戲”了郭嘉一番,所以郭嘉聽後很是氣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