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

清亮的村歌繚繞著村莊,散落建德各地的文化禮堂,賦予農村和農民以充盈的文化力量。農村文化,正依託著文化禮堂重新釋放出瑰麗的色彩。

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2017年建德自加壓力、迎難而上,以“建設全覆蓋、管理全星級”為目標,探索出了禮堂建設“建德經驗”,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呼之欲出。

文明之風,吹進心田。截至今年8月,建德市共建成文化禮堂153家,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2019年底,建德市229個行政村還將實現禮堂全覆蓋。

打造村莊文化地標

推陳出新建禮堂鮮活範例

「建德」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

漫步建德大地,153家農村文化禮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散落”,它們凝聚起人心,也凝聚起鄉村文化的精氣神。

2017年,建德市自加壓力、迎難而上,結合“德文化”地域品牌打造,以建設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為目標,制定了建德市農村文化禮堂三年行動方案,讓“德文化”在農村生根發芽。

“二四六”工作模式,開啟禮堂新風向。建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二”指的是“建設全覆蓋、管理全星級”。此外,他們還深化了“四駐堂”的禮堂管理模式,即理事駐堂、鄉賢駐堂、幹部駐堂、協會駐堂。同時,他們還要打造文體娛樂“惠民堂”、鄉風文明“育德堂”、產業發展“展示堂”等於一體的“六品堂”。

今年,建德市將打造50家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任務佔過去5年總建成數的39%,建設任務壓力前所未有。對此,建德市建立農村文化禮堂要素破解制、設計背書制、掛圖作戰制、督查通報制“四大”工作機制,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

在資金保障上,建德市財政將文化禮堂建設補助標準從20萬元/家提升到了50萬元/家,同時建立了“建德市財政撥一點、鄉鎮補一點、村社出一點、鄉賢能人捐一點”的資金籌集機制,有效地緩解了文化禮堂建設資金壓力。

能人志士下鄉來,文化禮堂更精彩。建德市組建了鄉村振興特派員、市委講師團、“德文化講師團”等宣講團,重點打造“德文化鄉音講習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美麗鄉村等建設內容,用建德方言、群眾語言傳遞主流聲音。

“我們還廣泛開展了道德模範、最美家庭和好鄰居、好兒女、好婆媳等評選活動,既淨化了鄉村人文環境,又促進了鄉村治理。”建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

值得關注的是,建德市還要點亮“禮堂經濟”。在建設禮堂過程中,建德市尤其注重禮堂和產業、鄉村旅遊相結合,通過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要素,把文化禮堂建設與產業發展一起謀劃、一起佈局,形成“文化禮堂+”的產業鏈。

播下一粒種,收穫滿園春。建德正邁著堅定而踏實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讓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享受到文化盛宴,讓文化禮堂如大地上點點星火,守住鄉土、傳承鄉風、留住鄉愁。

走心設計多道把關

鄉村文化禮堂美出新高度

「建德」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

在建德鄉村,文化禮堂的“顏值”越來越高了。

“農村文化禮堂能否讓人想去、願意去,‘第一印象’極為重要。”建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在建設文化禮堂過程中,他們堅持“設計先行”,村書記是本村禮堂“總設計師”,鄉鎮(街道)要進行“頭腦風暴”把好第一關。

農村文化禮堂要講求設計,就是要理清村史文脈,把散落於民間、存活在百姓記憶中的“活態”文化資源挖掘出來,形成一個個特色項目,彰顯文化禮堂的生活化、地域化、個性化特質,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禮堂新格局。

巧思之下,富塘村的百年祠堂,成了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禮堂。

在富塘村,胡氏宗祠門樑上高懸的“尚書第”牌匾十分醒目。門口正對著的是高大的戲臺,兩側棟樑上共掛有18幅胡氏先賢人像及其忠孝故事。禮堂一角是“幸福剪吧”,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髮;另一側是“幸福讀吧”和“幸福拍吧”,村民們可以免費看書和拍攝全家福。

“之前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提升文化禮堂內涵的同時,也讓村民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富塘村黨總支書記鄒建紅說,村裡有胡氏、毛氏、江氏三大祠堂。他和村兩委班子一合計:何不把閒置的祠堂盤活起來,打造為民俗體驗、歷史展陳、產業展示等於一體的文化禮堂?

在胡氏宗祠,村裡成立了鄉賢理事會,制定鄉賢理事會制度,定期開展鄉風評議;在毛氏宗祠,村兩委班子修復了毛氏故居為“富塘村譜牒展陳館”,展示著村民的家風家訓;在江氏廳堂,展示的是紫雲英花、荷花、菊花等產業。

如今的富塘村,道路整潔、鄰里和睦,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民居外牆上,隨處可見“忠孝”文化的彩繪故事。不起眼的荒地上,都種上了賞心悅目的花朵,搖身一變成了小公園。

富塘村的故事,只是建德文化禮堂的一個縮影。在大同鎮,宣傳委員黃光輝明顯感覺到,這兩年,大家尤為重視營造禮堂文化氛圍,在設計上下大功夫。禮堂設計稿審定後,由建德市、鎮、村三級簽字,並按照“一堂一檔”記錄在冊。

在牌樓村,這裡的凍米糖遠近聞名,“舌尖上的嘎嘣”打響了當地農特產品;豐畈村喊出了“拉長的記憶”口號,豐畈童氏拉麵深受村民和遊客的喜愛;伊村村以“聞香採茱萸、登高望伊村”為特色,打造禮堂新形象……

據統計,目前建德已經有50多個文化禮堂完成了設計方案的審定,村書記等還簽訂了“設計背書”。

招募“禮堂經理人”

美麗鄉村德文化“火”起來

「建德」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

盛夏時節,熱浪滾滾,但阻擋不了大家來建德當“禮堂經理人”的熱情。

這是建德市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今年6月,建德市發佈了“百家文化禮堂喊你來當經理人”的活動公告,向有志之士敞開了懷抱:只要你具備投資實力、設計水平、活動策劃和市場營銷能力,歡迎加入文化禮堂的建設、策劃和運營隊伍中來!

很快,招募消息不脛而走。今年8月,首批“禮堂經理人”候選人走訪了胥江村、鎮頭村、三江口村等5個農村文化禮堂。鄉村之悅目、鄉民之熱情、鄉風之淳樸,令大家眼前一亮。

建設文化禮堂,“建德經驗”日趨成熟。建德市文禮辦負責人介紹,除了招募“禮堂經理人”,還要打造禮堂服務“共享圈”,創設禮堂文化“體驗區”,把“鄉村會客廳”做得有品位、有品質、有品格。

而如今,建德已經把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作為“美麗建德”建設,尤其是“美德家園”建設的重要載體。很多文化禮堂內有鄉規民約,家風家訓牆,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誠信品德意識,傳播了正能量,弘揚了新風尚。

農村文化禮堂,或許不是村裡最高級的房子,但一定是如今村裡極具人氣的地方。晚上7時許,天色漸暗,陣陣宛轉悠揚的音樂聲從新和村文化禮堂傳來。舞臺上,婺劇《轅門斬子》正入佳境,不時贏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

婺劇唱畢,有人從觀眾席上起身上臺,開始表演下一個節目。“今天腰鼓隊和器樂班還沒出馬呢!”75歲的村民方法林說,自從加入了村裡的藝術團,身子硬朗多了,心情也開朗多了。

自從有了文化禮堂,新和村藝術團不斷擴容,成員已達53人,最大的75歲,最小的8歲。“現在每天的文藝排練和培訓活動排得滿滿當當,而且每週的表演節目都不重樣。”藝術團負責人呂桂芳說,“我們還和相鄰行政村結對,互送精彩節目。”

文化堅守,彰顯著農村文化禮堂的特色和魅力。這些“送文化”“種文化”的方式,激發了鄉村文化活力,真正做到了以民為主,為民所用。文化禮堂成為村民茶餘飯後的好去處,美麗鄉村德文化也“火”了起來。

“禮堂+”開啟新路徑

鄉村振興有了“文化綜合體”

「建德」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

文化如水,浸潤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氣。

而建德早已突破了慣常思維,謀劃出了一條“禮堂+”的新路徑:通過打造文化娛樂惠民堂、黨建理論宣講堂、鄉風文明育德堂、民俗文化傳承堂、和諧鄉村議事堂、產業發展展示堂等“六品堂”,使文化禮堂具備更多的功能和價值。

綠水青山間,走進鎮頭村,巷子兩側“小人書式”的牆畫,直通到百米開外的文化禮堂,連成一段村莊往事。

“1964年,天降大旱,鎮頭大隊一致決定在村莊後源溪上游修水庫。”“1971年,村裡終於修成了高32.3米的鎮頭水庫,從此6000多畝田地得到灌溉。”……

邊走邊看,故事看完了,也就到了鎮頭村的文化禮堂。文化禮堂佔地506平方米,磚木結構顯得古色古香,牆上貼著村民們的美好生活照片,二樓設置了小人書圖書館及火花文化廳,共有圖書5萬冊,其中小人書近萬冊。

短短半年,鎮頭村從平淡無奇的小鄉村,變成了有故事、有文化、有產業的“三有村”,文化禮堂的作用功不可沒。“鎮頭大隊精神是我們文化禮堂的定位,我們將以此助力美麗經濟,增強村民凝聚力。”鎮頭村書記餘永榮說。

漫步村中,鎮頭水庫紀念館、時光照相館、童年記憶跑道等景觀,都能看到“鎮頭大隊”的身影。辣椒醬、翠冠梨、藍莓等特色農產品,都印有“鎮頭大隊”的形象。目前,村裡700平方米的老廠房還將打造成大隊食堂、聚會場所和青年旅社。

文化禮堂,共建共享。通過建設文化禮堂,農村旅遊開闢出了新陣地。在三江口村,建起了九姓漁民展陳館,讓遊客瞭解九姓漁村的風土人情,每天還定點演出省級非遺“水上婚禮”。

三江口村黨總支書記黃偉介紹,除了開展送戲下鄉、電影進禮堂、專家普法進農村等活動,禮堂還創新引入木偶戲等文化遺產,進一步增長了禮堂的人氣,賺足了遊客的眼球,使文化禮堂成為三江口的又一新“景點”。

建好禮堂靠農民,用好禮堂為農民。為了讓禮堂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建德各地高招迭出,在大同鎮管村橋村,土法釀酒演繹土酒名村的精彩;李家鎮石鼓村傳承古法榨油技藝,打造“江南第一榨”……

文化新地標,精神好家園。依託文化禮堂,建德市開展各類服務進村活動,讓村民在文化享受中受教育、得實惠。得益於此,文化禮堂也逐步轉向“文化綜合體”,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