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栽培養護管理 牡丹怎樣日常管理

牡丹花栽培養護管理 牡丹怎樣日常管理

1 牡丹的特性

牡丹其實是一種耐寒不耐熱的植物,喜歡陽光但不喜歡炎熱,只要保持充足的陽光且24~25℃的溫度,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牡丹喜歡沙土且鬆軟的土壤,特忌粘而硬的土壤,所以保證土壤的鬆軟也是牡丹成長的要素。同時,牡丹種植的最佳時節就是秋天,應為秋天天氣乾爽,所以牡丹在這個時節成活率可以達到99%、冬天是96%、春天98%、夏天最差在90%左右。

牡丹花栽培養護管理 牡丹怎樣日常管理


2 栽培與養護管理

露地栽培

牡丹生長健壯,栽培容易,因而在園林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使花大色豔,獲得良好的觀賞效果,應當根據牡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採取完整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

選地。牡丹喜涼懼熱,在年均15℃以上的地區常生長不良,尤其不耐夏季溼熱。生長適溫12~15℃。宜稍為蔽蔭之地,在光照充足處也可以正常生長。性喜高燥、忌低溼,栽植場所宜地勢高敞,排水良好。其根為粗長的肉質根,生長良好時,根長可達1m以上,故需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鹽鹼土、粘土和澇窪地均不適於栽植牡丹,喜輪作忌重茬,栽過牡丹的地方,需經過2~3年後方可再行栽植。

選苗。(1)品種正確。(2)生長旺盛莖粗壯、芽飽滿、粗根多。壯苗則抗性強、成活率較高,生長髮育迅速。(3)嫁接苗嫁接處癒合良好,分株苗保留的根系多。(4)無病蟲害。

栽植

栽植時期:牡丹的栽植通常與分株同時進行。從9月下旬(秋風)至10月中旬均可栽植。春季不宜分栽牡丹,這是因為早春根系開始活動,3月上旬芽萌發,接著抽枝展葉,現蕾開花,消耗大量的養分和水分。

栽植方法:栽前挖坑,直徑30~40cm,深40~50cm,坑距100cm。挖坑時,將表土與底土分開,以便栽時將表土回填在坑下部,並混入腐熟的堆肥和豆餅、雞糞和麻醬扎等肥料。土與肥混合均勻後,在坑內堆一“土丘”,再撒上一層無機表土,把苗株根系均勻分佈“土丘”上,使根系自然下伸,然後填土,填至半滿時,用於輕輕提苗,晃動,使土與根系密接,用腳踏實,注意使苗根部與地面相平。視土壤情況,如土壤過幹,1周後再澆水1次。土壤幹後用細土將植株埋好。這樣有利於保暖越冬和保持土壤溫度,提高成活率。

牡丹花栽培養護管理 牡丹怎樣日常管理


養護管理

澆水。(1)初栽之苗要澆足水,保證澆透,促進根系與土壤的充分接觸,以便從中吸取水分和養分。(2)澆水時間要有規律,天熱之時,宜在日未出或夜靜地涼時進行,而在寒冷的時候,則在天氣暖和時澆。(3)春芽萌動時澆一次返青水,利於牡丹生長髮育。(4)盛夏天氣炎熱,雨水多,牡丹不必澆水,水多傷根,每年不開花。(5)秋天要控制澆水,水多會引起秋髮,而導致明年成花困難。

追肥。牡丹花大葉繁,生長髮育過程中要消耗大量水分,為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適時施肥非常重要。通常栽植當年不施追肥,以後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在春天土壤化凍後,稱之“花肥”。第二次在花後,稱之為“芽肥”。第三次追肥稱之為“冬肥”。

中耕除草。中耕和除草通常結合進行。中耕對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和調節土壤的水分狀況有著積極的作用。雜草不但和牡丹競爭水分、養分,而且影響通風透光,容易發生病蟲害。從春天起,就要按著“除小、除淨”的原則進行鬆土除草,尤其在7、8月,天熱雨勤,雜草滋生快,更要勤除除淨。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牡丹栽培重要的技術操作,主要包括:定幹、出土芽、摘芽等操作。其目的是使植株保持均衡、適量的枝條和美觀勻稱的姿態。維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動態平衡,去掉繁枝贅芽,使之通風透光,有利於集中養分,使得生長旺盛。

促成與抑制栽培

促成與抑制栽培的影響因子。牡丹的促成又稱”催花”,最近幾年發展較快的技術之一,現論述如下:

種苗的品質是牡牡丹催花的基礎

(1)品種的選擇。牡丹催花過程中環境是外因,種苗的品質則是內因,是關鍵之所在。種苗的品質包括種苗的品種以及種苗的質量。由於品種間的差異,催花時的環境條件不宜等同。這是催花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2)種苗的質量。種苗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催花的成敗。品種選定後,種苗質量的好壞,即株齡的大小,枝幹的數量及粗細,芽體狀況等都對催花有著重要的影響。牡丹的催花一般應選擇壯苗,長勢強健,株型緊湊,枝條粗壯,總枝條數5個以上。

解除休眠是牡丹催花啟動的關鍵

(1)自然條件下牡丹的年週期變化規律。牡丹是溫帶落葉亞灌木,在正常自然條件下,年週期變化分為:生長期,包括生殖期和相對休眠期。年週期中牡丹開花物候變化以一定的順序進行,可分為:鱗芽萌動膨大期,磷芽開裂顯蕾期,翹蕾期,立蕾期,小風齡期,大風齡期,平桃期,破綻透色期,除開期,盛開期,謝花期12個物候過程。

(2)休眠的解除。牡丹催花打破了自然生長的規律,改變了其正常生長的週期,提早解除了休眠繼而萌芽開花,所以催花種苗首先要經過低溫春化作用,解除休眠才能保證催花成功。低溫處理是否適宜,牡月—花芽休眠能否解除,直接決定著花芽的萌動,影響開花及成花的質量。

催花過程中溫度的控制

(1)成花要求的積溫。每年春季當外界氣溫升高穩定在3.6℃以上時,鱗芽開始萌動膨大,頂端開裂。

(2)溫度的控制。牡丹冬季室內催花,其溫度的控制是一個逐漸升溫的過程,切忌驟然升溫或降溫,否則將影響花的成敗。溫度的控制,一般前期從萌動至翹蕾約有5天,白天保持7~15℃,夜間5~7℃為宜;中期即從翹蕾全圓桃期前約佔20天,溫度控制白天15~20℃,夜間為10~15℃為宜,後期即從圓桃以後約20天,白天應為18~23℃,夜間應為15~20℃。

光照是影響牡丹催花質量的重要因素之—。牡丹為長日照植物,花芽在長日照中形成,中長日照條件下開花,因此,冬季室內催花需要一定的光照。牡丹花色素的形成及其表現與光質有著密切的關係,葉紅素類黃酮等的合成只有在光下才能順利進行,催花後期每天晚上補光4~5h,效果較好。

平衡器官發育。為了防止因地上部分葉片蒸騰過大且根系吸水不足而使植株萎焉,甚至死亡,故對催花後的牡丹植株施以必要的修剪。

除殘蕾。在花後及時去蕾,終止其生長,而減少養分的消耗。

修剪。催花後的牡丹植株移至室外進行復壯栽培,須進行修剪,降低蒸騰,緩解地上與地下的水分平衡關係,同時去掉爛根爛枝,防止病蟲害發生。

遮陰越夏。夏季高溫和熱風直接影響植株的成活,在當年必須對牡丹進行遮陰,遮光率一般為50%左右,保持通風良好。

精細肥水管理

花後當年管理。牡丹開花後,新的花芽開始分化,分化的程度直接受到養分的影響,充是的養分是花芽分化的必要條件,在煉苗階段以葉面噴肥和澆施肥水的形式為牡丹植株補肥,以磷鉀為主。下地栽培後施足底肥,進行日常管理,以少量多施為原則,約20天施1次,葉面噴施10天噴1次,直到落葉。

第二年復壯管理。春季土壤解凍後,結合澆返青水施速效性肥料。展葉後進行葉面噴肥,薄肥勤施,約10天1次,直至落葉前,同時進行根部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