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與「五「有怎樣的因緣?原來其中深藏神祕的玄機

五臺山與“五“有怎樣的因緣?原來其中深藏神秘的玄機

五臺山旅遊歸來,“五”這個數字始終在纏繞著我。我一直在想,五臺山與“五“這個數字是否有著一種神秘的因緣呢?

首先從“五臺山”這一名字開始,這裡面就有“五”字。

這實因五臺山是由五座高聳入雲的平臺山頂組成,即東、南、西、北、中臺。

東臺,也稱“望海峰”,以其東望明霞、如波似鏡而得名,海拔2795米,高度居五臺第三;

南臺,也稱“錦繡峰”,以其蒼翠瀰漫、燦若鋪錦而得名,海拔2485米,高度居五臺之末;

西臺,也稱“掛月峰”以其月近峰巔、儼然若懸而得名,海拔2773米,高度居五臺第四;

北臺,也稱“葉鬥峰”,以其仰望峰頂、猶似斗柄而得名,海拔3058米,高度居五臺之首;

中臺,也稱“翠巖峰”,以其巔巒雄曠、翠靄浮空而得名,海拔2894米,高度居五臺第二。這是從地理上來講的“五”字緣。

五臺山與“五“有怎樣的因緣?原來其中深藏神秘的玄機

北嶽恆山

除此之外,五臺山乃是從“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蜿蜒而來,面積達五千平方公里,這其中的“五”是一種原本就有的“五”,亦即五臺山本身就具有的。

而五臺山自從佛教東來之後,“五”字的神秘色彩便濃重了起來。佛教傳入五臺山是在我國的漢代,是在我國原始社會解體後,經歷了夏、商、周、秦、漢“五個”天下一統的朝代,至此,五臺山便開始了它的佛教“五”字緣。

在佛教中有“五戒”,即一不要殺生,二不要偷盜,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貪酒,五不要妄語;

有“五智”,即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有“五神通”,即能飛天入地、出入三界、行動自如的“神足通”,能窺見各種境界的“天眼通”,能聽見和明白各種聲音和語言的“無耳通

”,能瞭解他人心念的“他心通”,能知道眾生及自己來世命運的“宿命通”;

有文殊菩薩“五”使者,一名髻設尼,二名優波髻設尼,三名質多羅,四名地慧,五名請召;

五臺山的“五大禪處”,即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堠寺,菩薩頂;

還有佛教中的“五百羅漢”;傳說中文殊菩薩與其鬥法的“五百條毒龍”。

五臺山與“五“有怎樣的因緣?原來其中深藏神秘的玄機

另外,在我國還有五方文殊之說。這是說在隋文帝統一中國後,下詔在五臺山的五個臺頂,分別建造了五座寺院,都用來供奉文殊菩薩,但名號不同,這就有了“五方文殊”之說。

東臺望海寺,供奉“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奉“獅子文殊”,北臺靈應寺,供奉“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奉“儒童文殊”。現今尚存的當年楊五郎出家時的“五郎廟”,供奉五龍王的“五爺廟,還有那座高五十米的被作為五臺山標誌的”大白塔,更有那康熙五上五臺山尋父的傳說。

在五臺山,更使我感興趣的還是各處寺院裡供奉的文殊菩薩的形象,即所謂“五髻文殊”。據說,“五髻文殊”被視為文殊的本體,其它各種形象的文殊,均以“五髻文殊”為本體。五髻象徵五智、五佛。五髻形狀為童子形,童子形象徵天真。“五髻文殊”是“五字文殊法”的本尊,五字即五髻。《大日經疏》中說:“文殊師利,身鬱金色,頂有五髻,作童子形。

”又說:“首有五髻者,為表如來五智久已成就。以本願因緣,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

五臺山與“五“有怎樣的因緣?原來其中深藏神秘的玄機

五臺山,您這座號稱“清涼佛國”的佛教名山,是不是因為與文殊菩薩有了這些理不清的因緣,才有了您久經不衰的輝煌?據說,“五臺”是五方如來之座,五臺山有五頂,象徵文殊菩薩頂有五髻。這一說法,到是使我有一種“禪門公案”的感覺。是先有五臺山呢?還是先有文殊的五髻呢?我恍惚覺著,這決不同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提問,這是五臺山“五”字緣中的深奧的玄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