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貞前世,大漢今生

汲黯為人,剛正不阿,眼裡容不得沙子,常常當面使人難堪,顯得性情倨傲而又缺乏禮數。他沒有什麼超越常人的才能,但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質。崇尚輕刑簡政,有黃老遺風,對祖宗基業堅定不移地維護,忠心耿耿,倒是像一個社稷之臣。

汲黯擔任謁者時,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東越部族相互攻擊,武帝派他前去巡視。他走到一半就回來了,認為越人習俗如此,不值得他自降身份。河內郡失火,大火毀了一千多家民房,他被派去視察,在路經河南郡時,見到了當地有一萬多家貧民飽受天災之苦,便假借出使機會,擅自利用符節命令河南官府開倉賑濟,來了個先斬後奏。這種做法讓漢武帝很是欣賞,就沒治他的罪。汲黯處理政務,主張清淨無為,抓大放小,不拘泥於法令條文。在任東海太守時,首先謹慎地選擇了一些重要官員,然後就放任不管,只注意些大事,因身體多病,經常躺在內室不出門。僅僅一年多時間,東海大治,百姓均拍手稱快,深得人心。漢武帝聽後,於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召他回朝擔任主爵都尉,地位與九卿等同。

文貞前世,大漢今生

剛即位不久的漢武帝正大肆招攬文學之士和儒家學者,他向群臣表述了自己選人的標準。主爵都尉汲黯應聲回答說,“陛下表裡不一,心藏慾望卻做出仁義盡施的樣子,怎麼可能比肩唐堯虞舜!”武帝沉默不語,汲黯的做法很是讓他難堪,接著勃然大怒,土著臉宣佈結束朝會,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擔憂。武帝退朝回到內宮,對左右侍從說:“汲黯的愚笨剛直也太過分了!”群臣中有人批評汲黯。汲黯說:“不使君主陷入不仁不義之境,是我等公卿大臣的使命,縱死無悔。”

在孝景帝時期,魏其侯竇嬰擔任大將軍,郎官田蚡陪侍他喝酒時,恭敬如兒子。後來劉徹即位,作為叔叔的田蚡水漲船高,官升宰相。魏其侯失勢,門庭冷落,唯獨剛強正直的灌夫一如既往,竇嬰便待他像兒子般親切。灌夫酒品不好,曾多次因酒後鬧事而冒犯武安侯田蚡。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不忍羞辱的田蚡就向武帝彈劾,說灌夫家屬橫行霸道、禍害百姓。於是灌夫及其旁支親屬在內的家人全都鋃鐺入獄,被判處公開斬首示眾的罪名。魏其侯便上書營救灌夫,武帝命他去太后那和田蚡當面對辯,二人就藉此相互詆譭。武安侯是太后的親弟弟,在場的大臣們都畏懼太后的威勢,不敢站在竇嬰這邊,唯獨汲黯支持魏武侯,認為他更在理,最後在太后的插手下,還是田蚡完勝。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武帝任命公孫弘為御史大夫。公孫弘生性好猜忌,外表寬厚而內裡心機深沉。他用麻布做被子,一頓飯從不擺設倆種葷食。別人都認為他節儉樸素,可汲黯卻說:“公孫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給他的俸祿很多;但他如今卻是如此做派,這是騙人的把戲。”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因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戰績彪炳,被拜為大將軍,統領各路將領。衛青是皇后的弟弟,也是劉徹一手培養起來的,如今他又給劉徹如此長臉。因此,漢武帝對他的尊崇寵信超過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的官員都對衛青卑身奉承,惟獨汲黯用平等的禮節對待他。有人勸汲黯說:“讓衛青真正享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這是皇上的意思,您不能忤逆。”汲黯卻說:“以大將軍顯赫身份而有長揖不拜的平輩之人,大將軍就不尊貴了!”衛青得知此事後,越發覺得汲黯賢明,就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和朝廷的疑難大事,對待他也比先前更為尊重。漢武帝接見衛青等大臣時,有時不戴帽子甚至就坐在床邊接見。至於汲黯前來謁見時,劉徹沒戴上帽子就不接見。有一次,漢武帝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汲黯前來奏事,當時沒戴帽子的劉徹遠遠望見他,急忙躲入後賬,直接派人傳話,批准汲黯所奏之事。由此可見,當時汲黯所受的尊重和禮敬是何等的高!

文貞前世,大漢今生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廷攬士子文人,常常像是怕人才不夠用似的;但他對這些人極其嚴厲,要求非常高。即便是劉徹平日所寵信的重臣,只要他們一犯錯或發現有欺瞞行為,就會立即根據法律將其處死,絕無寬恕之理。汲黯非常憤慨地勸說道:“陛下求賢若渴,但還未發揮他們應有的才幹,就已把他們殺了。以無限的殺戮摧毀有限的人才,這樣下去,天下還有幾人能夠輔助陛下一同治理天下!”漢武帝不同意他的這番言論,認為世上不缺人才,只要善於發現,人才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況且人才不肯發揮他應有的才幹,又與平常人何異?這樣的人殺了就殺了。汲黯說:“我雖然理屈詞窮,無法說服陛下,但我還是認為陛下不對,應該改正,不要認為我愚昧而不懂道理。”漢武帝轉身對周圍眾臣說:“汲黯自稱阿諛奉承,那當然不是;但他說自己愚昧,還真說對了。”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不知是汲黯的作用發揮完了;還是平日得罪的人太多,遭人陷害;亦或是漢武帝已經徹底厭煩他了。總之,汲黯因觸犯法律被免職。淮陽郡地處楚地交通要塞,需要正直廉潔、德高望重的人去管理,漢武帝便任命汲黯為淮陽太守。汲黯認為自己戴待罪之身,一個勁的推辭,經過漢武帝數次下詔強行授予,才接受這一職務。汲黯淚眼婆娑地對漢武帝說:“我自以為自己已是老死無用之人,沒想到還能發揮餘熱。但我體弱多病,無法勝任一郡繁重事務。故特此懇求陛下,讓我繼續待在您身邊,甘願身當中郎官,只為陛下彌補過失和提醒遺漏之事,這也是我此生最大的心願。”漢武帝說:“你不要看不起淮陽,我很快會召你回來。之所以讓你去,是想借助你的威望去調節那邊官吏和百姓間的矛盾,你只要躺在床上辦公就行。”

文貞前世,大漢今生

汲黯離京赴任前,對李息說:“我被棄置到地方郡縣,不能再向往常一樣參預朝事了。御史大夫張湯,為人狡猾奸詐而又足智多謀,其骯髒行為難以讓皇上明察。張湯心思不放在正事上,,一心只想迎合皇上的意思。他還善於玩弄法律條文,喜歡搬弄是非,時時心懷詭異地左右皇上的想法,依靠提拔貪官汙吏來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您恐怕會與張湯一同受到懲處。”可李息懼怕張湯權勢,始終未敢開口。及至張湯倒臺,他被牽連時,才後悔莫及。

漢武帝給予汲黯諸侯國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陽。十年後的某一天,漢武帝的這一面“鏡子”,終於破碎,徹底消散於天地間。

大約七百年後,汲黯重生於唐朝,這一世的他正式響徹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