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背影:身後羣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所有人都知道,不管馬雲是否在阿里巴巴公司任職,他都仍將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是阿里巴巴最好的使命與價值觀傳播者。

但這次馬雲真的要從阿里巴巴退休了。雖然他自己早有言在先,但由於互聯網歷史上卻並無先例,這意味著日後任何阿里的風吹草動都會不可避免地會被聯繫到馬雲的這一重大決定。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在2014年制定的“三大戰略”正在迅猛鋪展,在馬雲54歲尚在壯年的時刻,“蓋棺定論”自然不著邊際,“預測未來”也有些為時尚早。

但是,馬雲退休的倒計時啟動,給了關注中國商業歷史進程甚至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人們,以一個很好的契機。

這個契機讓關注者們從阿里巴巴以及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勇猛精進的激盪潮湧中暫時抽身出來,可以階段性總結一下19歲的阿里巴巴——除了全球前十的市值與中國第一的盈利,它究竟為中國和世界貢獻了什麼?

馬雲與阿里巴巴的弱冠之禮

在一個筆者所在的“駕齡18+”的互聯網老司機群裡,討論BAT的三位創始人誰退休對公司影響最小,最終投票結果不出意料是李彥宏。老司機們再預測馬雲之後下一個退休的會是誰?大家選擇的還是李彥宏。

但李彥宏沒有想到,想做Google同樣事業的百度,在20年後與Google在群眾評價上會有天差地別。

其實,馬化騰創業的時候並沒想到騰訊會成為一家以遊戲為主要營業收入的公司,周鴻禕沒想到網絡安全成為了自己的職業歸宿,王興則沒想到自己最後做大了外賣生意….. .

時勢造英雄,時代的弄潮兒們都是順勢而為,隨時準備切換賽道、增生羽翼。

只有馬雲,在1999年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的那個早春下午,他為阿里巴巴制定的使命與遠景,被以一種從未猶豫彷徨的前進方式筆直突進了19年。商業史上世罕其匹。

在這19年裡,阿里巴巴由最開始的B2B業務生長出了圍繞商品交易環節的各種覆蓋整個中國商業的交易工具與平臺,並且從10年前開始以“履帶”式的方式培育出了從物流產業到科技服務,再到文化娛樂等一系列新業務版圖。

在這19年裡,阿里巴巴的電商服務範圍從包郵區到北上廣,再到全中國,再到全世界,從不曾失去方向感。

這種罕見的商業成就,當然主要歸功於馬雲的戰略遠見與管理效率。沒有馬雲的這種創新,就不會有阿里巴巴弱冠之前的這種強勢與光環。

但是,在機場、火車站、商業書籍與會議演講之中的數不盡的“馬雲金句”之中,看客們的感覺還是“術”多而“道”少,或者說很難從馬雲的這些離散信息之中捋清一條脈絡。

馬雲和阿里巴巴帶給商業世界的創新到底是什麼?

筆者研究阿里十餘年,在這裡嘗試對馬雲和阿里巴巴的這種商業創新作出一種提煉。

很多人說馬雲的“讀心術”很厲害。其實,洞察力不能先天生成,都是後天培養。馬雲在阿里巴巴內部多作出的商業發明,來源是他對於歷史與人性的洞察。

哲學家說“真理是歷史的女兒”,又說“歷史沒有新鮮事”。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至少在科技行業,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的企業家很少。

馬雲是例外中的例外。

政治氣氛使然,很多企業家都到革命聖地去學習、感悟,但在下目之所及,只有馬雲在“紅色薰陶”的同時真地得到了歷史的精髓。

2018年5月,馬雲帶著湖畔大學的全體學員去革命聖地古田開大會。古田會議的歷史意義在本屆政府多有強調,這裡不贅述。

這裡節選呈現馬雲在給自己的“風清揚”班學員講如何做好公司管理的一些話:

“毛主席佔領一個縣都會成立工作組。李自成看起來很厲害,把北京一下子拱掉了,但什麼也沒留下。相比之下,蒙古大軍則是環球旅行團。企業幹了那麼多年,你留下了什麼業績?什麼思想?什麼遺產?

如果你今天還以為別人搞死你是因為別人比你先上市,那你還不如認為別人比自己多兩條槍的土匪….. 不客氣地說,在座的,大部分會成為軍閥,一部分會成為土匪團伙。要用思想去管理,用政治去管理,用組織去管理。最有戰鬥力的,不是子弟兵,而是你培養的理想戰士。

不要做流寇。紅軍離開古田不一樣了,你離開古田也應該不一樣…..“

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這番話只有馬雲能說得出來。

清奇卻深刻。

湖畔大學的這次兩小時講座,僅僅是馬雲職業生涯演講的一小段。但是,由於它發生在馬雲退休前夕,又是給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群體講座,所以會特別具有代表性。

馬雲對歷史與人性的這種深刻洞察,具體到阿里巴巴的管理經營實踐中,就表現為三個領域的生動實踐。

這三個領域分別是阿里巴巴的組織建設,作為電商開拓者的運營創新,以及阿里巴巴的戰略定力。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在組織建設方面,注入理想、調動激情是阿里巴巴的看家本領。

客觀地說,除了馬雲善於調動激情並塑造儀式感之外,電商的實物交易的服務讓阿里巴巴比起其他巨頭更容易讓用戶獲得成就感,而阿里巴巴在十年前用“雙11”的創舉,讓阿里巴巴員工的儀式感與成就感數倍放大。把消費行為打造成社會熱點“節日”,世界上只有阿里巴巴做到了。

在造節之外,作為電子商務探路者,阿里巴巴在前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就已經在組織內部把教育市場這門苦差事成功幻化成了改變中國人消費習慣、改造中國商業環境的使命行動。這相當於是給枯燥的日常工作注入了意義,一下子把人性之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

正是基於阿里巴巴的這種注入理想、調動激情的組織建設思路,讓阿里巴巴成為事實上而非口號裡的“一家真正使命願景驅動的企業。”

在這種思路之下,離開阿里的管理層員工也會繼續保持阿里巴巴人的這種特質。最典型的屬程維,滴滴雖然拿了騰訊的投資,但程維卻一直以阿里“中供鐵軍”的小字輩自居,並引以為榮。

在注入理想、調動激情之後,阿里又有著一系列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高級管理人員培養機制,去保證整個阿里巴巴大廈的吐故納新優勝略汰。

這包括大家耳熟能詳並已經被其他科技公司紛紛效仿的HRBP人力資源制度,包括完全是阿里獨創並因此不惜與保守的香港資本市場分道揚鑣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HRBP保證了業務單元的“政治建軍”,合夥人制度則為企業打造了一個開放高效的權力分配與權力繼承體系,大幅降低了“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的風險,亦即杜絕了馬雲在古田會議上說的那種“流寇思想”。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2018年阿里巴巴的36位合夥人,其中有3位80後)

而在這兩者之外,馬雲還會有一些商學院教科書上沒有,卻行之有效的獨特管理發明。

比如,張勇就曾分享過,在他空降天貓之後,馬雲給他身邊配了兩員“大將“,但是這兩員“大將”並不歸張勇管理,而是歸“阿里中央”垂管,到了任期,兩人是要收歸“阿里中央”的。

如果說阿里巴巴的組織建設創新是為阿里巴巴的戰略執行提供了組織保障,那麼關於電商運營的創新則是19年來阿里巴巴徹頭徹尾的本土商業創新。

與百度和騰訊都不同,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進行行業教育、社會教育的成本極高。在淘寶草創那些年,沒有人相信馬雲的C2C會成功,原因很簡單:國人缺乏誠信。

但馬雲就是把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辦成了。靠什麼?靠運營。

已經有一些行業研究者注意到,美國互聯網行業幾乎沒有與國內對標的運營崗位。箇中原因自然可以找出很多,比如美國的地域、階層差別小,美國行業競爭不激烈,美國商品標準化程度高,美國法律條文嚴格,等等。

但不容否認的是,正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令人眼花繚亂的運營手段,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效率高於美國互聯網公司。而在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流量枯竭時代,運營工作顯得原來越重要。因為橫跨銷售、客服與市場諸多角色的運營崗,是流量深耕與用戶精細化服務,是DAU與ARPU的重要保障。

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超越了美國,正是拜運營思維所賜。而電商運營思維的基本框架,是阿里巴巴探索出來的。事實上,京東、美團、滴滴、瓜子二手車等一系列互聯網電商(包括商品與服務)名宿,其公司發展史上都少不了出身於阿里系運營人才的身影。雖然從未喊過“狼性”口號,但阿里巴巴確是電商行業的“黃埔軍校”。

在阿里巴巴全球化的征途上,未來難免要與亞馬遜碰撞。坦率而非溢美,從電商運營角度出發,我更看好阿里巴巴。

在組織建設與運營創新之外,阿里巴巴取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成功要素是戰略定力。

阿里巴巴在2014年開啟的大數據與雲計算戰略是這方面的最佳例證。實際上,之前的阿里巴巴並非以技術見長,而是以戰略與運營見長。十年前被馬雲從微軟請來的王堅博士,一度曾被媒體質疑是否有足夠能力補上阿里的科技短板。

然而,在一系列的試錯之後,馬雲堅定未來的阿里爸爸的驅動之輪是科技。這才有了連續每年投入十數億之後的如今阿里雲計算業務每年超過100%的連續增長。如今,阿里雲的服務能力與規模是騰訊與華為趕超的對象,這得益於馬雲的戰略定力。而這方面最佳的負面案例就是百度,十年以來,無論是移動端、地圖、遊戲還是O2O,百度的戰略目標來回變換又輕易放棄,讓人唏噓。

組織建設、電商運營與戰略定力,馬雲帶領阿里巴巴前二十年取得的這些創新,是馬雲對中國商業的最大貢獻。相信,隨著這個時代漸行漸遠,這種創新將會商業史上愈發顯得價值連城。

張勇與阿里巴巴的未來想象空間

在湖畔大學的古田會議上,馬雲說了這麼一段饒有趣味的話:

“2013年,微信如日中天,(當時)我們想搞一下,結果門牙掉了兩顆。過了幾年到現在看,我們可以說肩並肩了,(這還)不包括螞蟻和菜鳥。這要靠組織建設。”

馬雲所說的,基本符合行業觀察者對於AT兩家公司在近些年的實力對比。而必須引起注意的是,馬雲辭去阿里巴巴CEO職務也是在2013年。

這說明,5年以來阿里巴巴的補齊短板、迅猛發展,並不是靠馬雲去推動執行到位的,而是靠阿里巴巴業已成熟的組織機制與公司文化。

實際上,5年以來阿里巴巴的高速成長與快速擴張,都與媒體口中的阿里巴巴“二號人物”——2015年升任集團CEO的張勇有著至關緊要的關係。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在阿里給出的新聞稿中,張勇加入阿里巴巴後的成就是被這樣敘述的:

“顧過去十餘年年,阿里巴巴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張勇的身影。張勇在主導天貓從淘寶商城分拆、天貓雙11、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實踐上,可謂‘戰功赫赫’。

2009年3月,張勇接手了處於困境中的淘寶商城,以內部創業的姿態主導了天貓的崛起,天貓是張勇首次創業的成果。

之後,張勇創意與主導的天貓“雙11”,成為現象級商業盛事,這一凝聚和調動全球商業力量的標杆迄今難有後來者超越。

張勇還重新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隨後力主舉全集團之力‘All in無線’,使手機淘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可以說,正是張勇奠定了阿里巴巴從PC端向移動互聯變遷的最重要基礎。

張勇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標杆盒馬,入股高鑫零售,收購餓了麼,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國際品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成為2017年以來的全球商業關鍵詞和重要趨勢。”

從張勇的履歷成績看,的確是享配馬雲在教師節公開信中的“傑出商業領袖”這一稱謂。並且,張勇在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時期的職務僅僅是淘寶的首席財務官,張勇在阿里巴巴內部的成長過程再次說明了阿里巴巴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的與眾不同。

而在張勇領銜的36個合夥人名單之中,業已出現了多名80後合夥人的名字,淘寶總裁蔣凡還是一名85後。在馬雲即將退休之時,阿里爸爸的管理團隊已經是群星閃耀。

從2019年的教師節開始,張勇就將正是成為媒體口中的“一號人物”,帶領弱冠之年的阿里巴巴去挑戰新的高度。

馬雲的背影:身後群星閃耀,創新史冊彪炳

8月30日的全球市值公司排行榜。阿里巴巴排名第七,十年前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如今排名第十一

已經市值全世界前十名的阿里巴巴,在2019年之後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目前來看,阿里的內部組織建設是比較成功的,其組織制度已經沉澱成為馬雲說的公司文化,所以不太容易出現由於關鍵人物失誤導致的“黑天鵝事件”。也就是說,阿里的內功是修煉完備的,在筆者看來,這才是阿里巴巴構建的最深的一條護城河,只不過這條護城河是通過“求諸己”而得來。

拋下螞蟻金服不算,目前,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業務與菜鳥業務雖然增長迅猛,但仍處於深度培育期,對主營業務的貢獻還不能直觀,至少要等到2020年之後,才可以成為“履帶戰略”之中新的頭牌業務。

而在國內新增流量枯竭,人口開始減少的大背景之下,阿里巴巴主營業務的持續增長必然要求諸於全球化業務佈局。實事求是講,站在弱冠之年當口,阿里巴巴在全球化方面的需求要比其他互聯網公司更為迫切。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便拋出三大戰略:全球化、農村戰略、大數據與雲計算,在全球化方面,可以說阿里巴巴佈局較早,並且阿里巴巴超強的組織文化,可以讓彭蕾這個級別的高管說轉崗就轉崗,專門負責事關阿里巴巴未來十年增長的全球化業務。

如今,阿里巴巴主營業務在東南亞的佈局已經初見端倪,但是否可以成為偉大公司,恐怕還是要在發達國家市場與亞馬遜較量之後。

這場較量,將是張勇以及合夥人團隊帶領阿里巴巴奔赴而立之年的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