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人們通常把戰、漢時期及其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業內有專家認為,高古玉是藝術收藏品中的頂級奢侈品。

而充滿浪漫、神秘、張揚、大氣、精美、珍貴的漢代玉器又是這類頂級奢侈品中的極品。

漢代,因為儒家道德學說從禮制上維護封建國家制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以禮器、佩飾為主的儒家玉器體系應運而生。

而當時國勢強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來往方便,特別是張騫出使西域以後,新疆和田玉材源源進入中原。

漢代玉器便在繼承前朝琢玉精華的基礎上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並由此確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1

漢代玉器的特點:

材質: 新疆和田玉被大量使用。

漢代玉器的原料主要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和新疆崑崙山北麓的瑪納斯碧玉以及少量的岫巖玉、藍田玉、水晶、玉髓、瑪瑙等。

而漢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見的。

器型:在春秋戰國玉器器型上,演化出現了大量新器型。

如葬玉中的金縷玉衣、九竅塞、玉含蟬、玉豬握等。

玉印、辟邪、剛卯、嚴卯、司南佩、翁仲、玉舞人、玉樂舞俑、玉祭祀人、玉鋪首、玉劍具、高足杯、角形杯、雞心佩等成為漢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響深遠。

2

線條及雕工:

漢八刀”,是漢代特有的攻玉刀法,多用寬陰線,線條簡潔明快,所琢出部位,看似一刀刀切削而成。

其實,大刀闊斧的的切削麵是用砣輪反覆琢磨而成,刀痕悉數磨平,工藝要求十二分的嚴格。這種雕工以玉豬握、翁仲、玉蟬等器型上多見。

遊絲描”,又叫“遊絲毛雕”或雙溝碾法。

這種遊絲毛雕,是用傳說中的“昆吾刀”(刀頭類似於現代的金剛鑽。

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而和田玉的摩氏硬度在6~6.5)一刀一刀的刻劃而為,故在放大鏡下觀察,進刀深、出刀淺,呈似斷似續狀。

明代高濂《燕閒清賞箋》中所說:“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人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在放大鏡下觀察應是似斷似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

遊絲毛雕起源於春秋,流行於戰國,盛行於漢代。漢代的比戰國的更纖細、勻稱、淺顯。及至明清,則是用砣具拉出的, 線條深、粗、呆滯。

琢磨工藝”,好的古玉器通常琢工精湛,轉折有序、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地子平滑。

具有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藝術美,絕不會給人以粗製濫造的感覺。

例如漢代圓雕玉器中動物的眼睛通常圓而突起(那一突起要剔除很多玉料,且工藝要求極高、費時費力),幾與真實的無異,因而炯炯有神,而贗品通常是寥寥幾筆陰線草草而為,不突起圓鼓。

漢代玉器的地子處理技術也是令人拍案的絕技,例如整齊劃一、平滑如鏡的“陽紋地平”,不僅在漢代以前沒有發現,漢代以後也難得一見。

漢代玉劍首的中心部位多有這種工藝。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紋飾:在春秋戰國螭紋上發展為漢螭五式,成為漢代的特徵紋飾之一。

在儒、道學說的理論基礎上創新出四靈紋,所謂四靈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漢代玉器通常紋飾較多,如很多的玉璧出廓,在谷紋璧、蒲紋璧的外邊添加螭龍、螭鳳、龍、鳳、神紋等裝飾,且優美異常、神秘莫測。

玉璧除了出廓的特點外,還出現了吉祥語,如“長宜子孫”、“延年宜壽”、“長樂”、“益壽”等,這是玉璧雕刻技法上具有語言內涵的裝飾內容,在東漢頂級玉器中較為多見。

另有許多紋飾是繼承前代,如捲雲新紋,又稱為“括弧雲”,不同於春秋的內卷和戰國的隆卷。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漢代精美玉器:

和田白玉高浮雕雙螭龍、鳳紋佩

長7Cm寬2.2Cm厚1·1Cm。呈扁平狀。

玉質: 優質和田白玉,玉質體如凝脂,脈理堅密,溫潤純正,精光內蘊。叩之其聲舒揚清越。

器型與紋飾: 呈扁平狀長方牌形。正面高浮雕鑽雲雙螭龍紋, 反面淺浮雕鑽雲螭鳳紋。

螭龍首方頭虎首形、耷耳、無角、頸飄長鬃、目光嚴峻、四肢外撇、繩紋尾、身體呈S形,極富動感,是典型的漢代螭龍;兩螭龍尾部靠攏、似相互保護、防敵偷襲;

兩螭龍首虎視環宇、蓄勢待發,作攻守同盟狀;另一面的螭鳳端莊靈秀,作回首顧盼狀,似運籌帷幄之中,調動千軍萬馬,決勝千里之外…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漢代玉牌飾,以圓形或正方形、單面浮雕或透雕獸面紋居多,而長方形、雙面雕,中心穿貫通孔,以利系佩的螭龍鳳紋牌形佩在漢代極為罕見。

沁色:受石灰沁、黃土沁、松香沁、血沁、銅沁及水銀沁…沁色綺麗,寶光熠熠。清朝古玩界稱這種群色沁為“群仙祝壽”,“萬福攸同”。

又稱“玉得五色沁,勝得十萬金”。

刀功技法:有深浮雕、淺浮雕、遊絲刻等多種技法。

地子極為平整。(明代的粗麻地與這種地子相比,有天壤之別) 轉折有如羚羊掛角,內鉤有如水銀瀉地。

刀工嫻熟老辣,乾脆利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寓意:龍鳳紋是我中華民族圖騰性紋飾,龍的神武英明與鳳的祥和仁慈,表示龍鳳呈祥、鳳和鸞鳴。

象徵王權天授、國運昌盛。佩之則吉星拱照,好運亨通。

羊脂白玉漢代雙螭劍首

直徑6.8Cm 厚4Cm。明顯大於一般的劍首,是—般劍首厚度的三到四倍,應為禮儀性玉劍飾,極為罕見。(亦即荊柯刺秦王時,秦王贏政情急之下,難以拔出的那種劍)

玉質:羊脂白玉,和田玉中的極品,玉質細膩純潔,雖入土近兩千年,稍加擦抹即顯溫蘊油潤,寶光熠熠。

紋飾:中央區起陽紋地平,上面以遊絲毛雕飾內卷式流雲紋(俗稱括弧雲)這種紋飾漢前不見,漢後(如乾隆時)極少,極為陽剛利落,陽紋地平與漢八刀及遊絲毛雕一樣,是為漢代玉器的主流線條,令人拍案叫絕。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外圍高浮雕雙螭龍,方首、方尖圓形耳與貓頭相似,是典型的漢代螭龍。

雙螭龍昂首扭頭作匍伏迅疾潛行狀,極為威猛靈動,螭龍的背及腿部以流暢的遊絲陰線勾勒出發達的肌肉,腿部的短平行陰線及尾飾繩紋,簡捷明快,看似毛色油亮似錦,盡顯螭龍的強健體魂。

在雕工技法上體現出弧線與直線的完美組合,螭龍身體軀幹完全騰空,僅四足及尾尖觸地,近乎圓雕,極為罕見。

用於固定劍柄的同心圓及三孔眼打磨得利索、對稱、工穩。

從外飾到內孔,做工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表現出漢代玉工的科學嚴謹、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和高超的攻玉技法。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沁色:水銀沁(根據沁色的深淺、大小形狀等分為黑漆古、淡墨光、釘金斑…)為主,略帶石灰沁(根據沁色的深淺、大小形狀等分為雞骨白、魚肚白、象牙白、孩兒面…)。

沁色深入肌理,沿綹裂分佈、深淺濃淡,自然、錯落而有規律。這種沁色極為珍貴,非千年以遠,難以形成。

寓意:高浮雕螭龍紋劍飾,是漢代玉器中最生動的特徵。它象徵著帝王、武將的神武雄強、百戰百勝。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令人遺撼的是可惜不是成套,還缺劍格、劍璏和劍珌。但作為一件玉擺件或玉鎮紙置於案頭還是蠻漂亮的。

漢代和田白玉長宜子孫龍鳳紋組佩

長10.8Cm,高5.4Cm,厚0.5Cm。呈片狀。一套四件,除文字不同外,兩面紋飾相同。無蝕孔蝕斑,無綹無裂,品相完美。

優質和田白玉而為。玉質溫蘊潤澤。油脂感強。局部受赭色沁,沁色單一。

古人把這種單一赭色沁稱為一片丹心,認為是饋贈好友的絕佳禮物。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主體紋飾是在一對螭龍、螭鳳之上以一飛鷹(或為鳳紋)展開雙翅懷抱一字,分別為長宜子孫。

從龍鳳紋的精雕細琢,錯落有致,層次清晰和秀麗飄逸的風格上和字體書法上看,(西漢及戰國的刀工凜冽俐落,龍鱗表現粗獷,龍紋張揚雄強,充滿霸氣)應是東漢鼎盛期之物。

為皇家陳設之用。成為隨葬品,可見墓主的身份極高,應為帝后級人物。

在琢工上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極為高超的淺浮雕工藝。尤其是地子的處理極為乾淨俐落,哪怕是細微末節、旮旮旯旯之處都收拾得清清爽爽。

外沿的內鉤及文字則採用透雕工藝,同樣的是俐落清爽,絕不拖泥帶水。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特別是“長宜子孫”四字,篆中帶棣,筆劃中無內凹的陰線(戰國至西漢中期玉器上的文字基本上皆為篆書、且筆劃中間有一條內凹的陰線,以增強立體感、厚重感。)極具書法美。

而且這種篆書帶棣書的風格正是極大地影響後世書法---漢棣的早期形態;也是斷定為東漢之物的重要依據。

整器極其完美地表現出工藝之美,藝術之美,書法之美。哪怕是當今極為追捧的清代乾隆玉器也難以企及。

在文字的寓意上,長宜子孫,即適宜子子孫孫能久長過上美好、穩當的生活。文字以龍鳳紋環繞是取龍鳳呈祥獻瑞之意。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著名玉器專家李彥君在《中國玉器的投資與鑑藏》P121寫道:漢代陳設壁中有一種文字壁,製作異常精美,文字壁也稱“吉文壁”是陳設玉器發展的最高階段。

玉質極佳,數量極為有限,集構圖、造型、圖案、浮雕、鏤雕、線雕技術於一器,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這類玉璧多屬國寶級文物,出土、傳世都極少…。所以這一類戰、漢玉器通常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漢代龍鳳組佩(六件)

玉質:極佳的和田黃玉。玉質體如凝脂,脈理堅密,溫潤純正,精光內蘊。叩之其聲舒揚清純。

和田黃玉產量極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其價值不在羊脂白玉之下。清朝學者谷應泰就認為“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型制與紋飾:皆為片狀,正反兩面紋飾相同。分別為,雙龍佩,朱雀紋佩(一對),雙龍、饕餮紋佩,雙朱雀、雙龍紋佩,朱雀、雙鳳紋佩。

玉佩構思縝密、造型規整、佈局合理。充分體現出我中華民族大中致正、平和穩定的精神內涵和審美情趣。

軀體塑造多呈“S”形。“S”形是極富美學含義的造型,軀體粗細變化,生動錯落有序,轉角流暢,圓中有方,極有張力和彈性。

擯棄了戰國玉器中龍、鳳的軀體多以臥蠶紋、勾連雲紋、網紋為主要裝飾風格的樣式。

龍、鳳軀體邊緣用弧面來塑造,突出軀體的立體感、肌肉感,用很少的遊絲毛雕線來裝飾軀體,強調關節轉折的力度和動感。

其間點綴的流雲紋、捲雲紋、如意雲頭紋和鼎紋,鮮明地拱托出龍行天下,鳳翔雲際的主題。


漢代精品玉器鑑賞: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漢代玉器是王玉的典範,尤其是以龍鳳為題材的玉器又是漢代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此後“龍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那種唯我獨尊的霸氣,捨我其誰的勇氣,胸懷環宇的博大是後世難以比擬的。即便科技進步,工具發展,工藝先進,可這種氣韻卻似凝固在那個時代。

後世從宋代就開始仿製,直到清代以傾國之力來模仿,或現在利用高科技手段仿製,唯有貌似卻難有神似。

因此漢代玉器的工藝美、藝術美;漢代玉器的神韻、氣勢、華貴;漢代玉器的神秘、浪漫和現實的完美結合。

漢代玉器在思想文化上所表達的趨吉避凶、壓勝避邪,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精神內涵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文化財富、藝術財富和物質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