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本故事純屬虛構】

大家好,我是支付寶的運營總監,2018年一半過去了,我的內心慌的一匹。

商家有的不用支付寶啊,我心慌慌

老百姓不使用支付寶啊,我心慌慌

老馬的 KPI 完成有點懸,我心慌慌

經過一番思考,以上4點,根本原因還在於老百姓的使用。而老百姓不會平白無故的自己去用,需要引導。結合產品特性(支付工具),那我給老百姓發錢,應該可以讓他們來用支付寶吧。

可是,怎麼發錢呢?直接發?老百姓都不用支付寶,直接發不了啊。

經過我聰明的大腦,得出了四個連接老百姓的關鍵點:KOL/商家/網絡推客/個人社交網。(為什麼這四點?且往後看)用這四點可以完成發錢的動作,老百姓獲得錢便可以開心的去用支付寶啦。

等等,他們為什麼要幫你去給老百姓發錢呢?

恩,是個好問題,給他們發錢應該就可以讓他們幫我了?那麼怎樣保證他們給老百姓發錢又不失主動性,我不能沒見結果就給他們錢吧。對了,績效考核,我把給群眾發錢的流程,設計成一套考核的流程。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大家看到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了麼,我發錢給老百姓是為了讓老百姓使用支付寶。這樣設計有以下保證:

1.小人(A)是幫我們完成了一個老百姓對支付寶的使用,我們才給A賞金

2.A在給老百姓發錢的時候,我們會給A及時反饋,讓他知道他給幾個人發到了,能獲得多少人的收益。這樣A就動力滿滿

3.A能完成流程的關鍵因素是A最終可以賺到錢

完成了基礎想法構建,我就可以出活動方案,為了方便你感受,我給你四個場景:

KOL:這些人,有著自己的粉絲群體,缺少流量變現的渠道。現在知識付費炒的很火,那幫子在課程分享賺賞金榜單上的,都能很好的幫我們給老百姓發錢。

商家:不用想太大,就拿早上擺攤賣煎餅的說,如果他給買早餐的老百姓安利說,用支付寶領紅包,早飯運氣好都不花錢的。(這種是最見效的,因為買早餐的會立馬用掉紅包,而商家也就立馬賺到賞金)

網絡推客:這是一幫子善於在網絡上薅羊毛的人,會利用SEO、短信群發等技術手段去給老百姓發錢,發的量越大,賞金越多,以此牟利所以積極性和戰鬥力都是槓槓的。

個人社交網:針對正在使用我們支付寶的個體,在APP裡面讓他們明顯的感知這次活動,他們獲取大額賞金的唯一路徑就是分享到各種群,比如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在社交關係的信任度背書下,會成功安利一些親戚、朋友來到支付寶)

根據四個關鍵點的特性,我們應該提供工具上的支持

1. 給商家提供領紅包的貼紙,方便商家宣傳

2. 給其他分享提供不被微信查封、易於操作的分享碼

3. 針對大規模操作的網絡推客/KOL,提供搜索碼

大家都該知道,如果錢放到支付寶餘額我們是不賺錢的,現在主推的是餘額寶的理財產品,所以給老百姓發的錢,我做了分類,目的是誘導他使用餘額寶。

1. 小額通用紅包(限實體店使用)

2. 大額餘額寶紅包(限餘額寶支付)

在這裡我用了一些小心機,老百姓點開紅包後會獲得一個幾毛/幾分的通用紅包,但是可以通過點擊,獲得一個餘額寶使用的大額紅包。

當然我不是傻子,在給老百姓的紅包,我們是會判別的,如果他沒使用過支付寶,那我們發的紅包就比較大。如果是餘額寶的老用戶,使用頻次也高,那就發1毛2毛的,意思意思。還有,為了促進使用頻次,通用紅包使用優先級高於餘額寶紅包。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在這裡我們粗暴的計算一下,

如果按照A的賞金 = 用戶使用的紅包

按照上圖數據跑出來,單個老百姓的成本是:

612.53 × 2 ÷ 281 = 4.35

86.83 × 2 ÷ 49 = 3.54

PS: 真正的總監,肯定是事先就設計好紅包的發放體系,以及成本模型。作為假的,我只能用實際數據來估計活動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老百姓的成本應該是4元左右,支付寶投1元,餘額寶給2元,活動里加廣告賺1元,本次活動的預算攤下來也就不算多。(隨口一算,你別當真~)

如果再算上,本次活動所製造的話題,以及支付使用率,拉新等各方面數據,無疑是一次低成本的好活動。戰略層面我就不扯了,實在不懂扯不動~

最後大家欣賞一下我們落地的活動頁面。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一位支付寶運營總監的內心獨白

就說到這裡了。老百姓用了支付寶,我們後面還有一系列手段去將他們變現,支付寶是一個生態,具體的就不和你們說了,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