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世系中,爲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觀察各姓氏家譜,不知道各位前輩有沒有發現家譜中一脈單傳的現象很普遍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我們先搞清楚一個概念:家譜世系是什麼?

家譜世系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分為源流世系和宗支世系。比如某村某氏要修譜,宗支世系是從第一個遷來者開始,一代代往下延續,這時一脈單傳的較少。那麼這個村的該姓氏是從哪裡來的?這就是源流世系,源流世系並不完整記錄遷出地該姓氏的所有成員,而只記錄與修譜的這個村有關的歷代先祖,這看起來似乎就是一脈單傳了。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但就算宗支世系,古時候一脈單傳甚至絕戶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各位前輩都知道,重男輕女,是中國古代的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由於古人覺得只有“子”才是家族繼承者,所以古代女子都不能入譜。一家不管生了幾個女兒,也和絕戶沒什麼區別,連單傳也說不上。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來臨,現如今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小編大膽猜想,如果按照過去的規矩修譜,那怕是得有超過一半人家是絕戶了。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古時候經濟水平落後,生活和醫療條件跟現在相比,那不是差了一點,那是相當差啊!新生兒死亡率高不說,就連平時感冒發燒都有可能死人,皇帝之子也多有夭折。如今的宮廷劇中,某個嬪妃為了生下皇子也是拼了老命,最後還是母子俱亡。有些貧苦人家更是慘不忍睹啊,就算僥倖生下孩子,可養育子女卻十分艱難,使得一脈單傳甚至絕戶現象增加。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古代家譜中的一脈單傳,其實有的就算是單傳也傳不下去,由於身體原因或是其它原因,比如戰爭年代抓壯丁,家中只留一男,或一男不留。有些父母只能狠心將兒子致殘才能留下。戰爭是殘酷的,每場戰爭都會死人或全軍覆沒。這時需要靠過繼他人才得以維持一脈單傳。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宋代以前都是官方統計,難免有很多人,不是嫡長子,或者就是妾所生,就沒有計入族譜

家譜世系中,為什麼經常看到一脈單傳的現象?

由於各種因素交織盤錯,中國過去人口增長率低,從清朝時四萬萬同胞,民國時四萬萬同胞,建國時還是四萬萬同胞,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出現人口劇增。所以以現代人的眼光看過去,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很多家譜世系,只是作為源流世系,並非實錄,一脈單傳的現象就較嚴重,實錄以後,情況就好多了。

你覺得小編說的有道理嗎?歡迎各位前輩積極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