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據路透社報道,2018年6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家航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做開場講話時明確指示國防部啟動設立“太空部隊”的程序,使之成為美國一個新的與其他軍種“獨立、平等”的軍種,也就是繼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空軍、海岸警衛隊之後的第六大軍種。組建太空部隊,特朗普不是第一個人,但他是最積極的,據報道他曾四次在不同場表示要建立太空部隊。

組建太空部隊呼聲由來已久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自海灣戰爭以來,將太空軍事力量從空軍獨立出來的聲音在美國就從未間斷。多名國會議員在不同時期都曾呼籲成立獨立的太空部隊,並且以歷史上空軍從陸軍獨立出來作為案例,論述組建獨立太空部隊的必然性。但是由於空軍始終反對,此事一直被擱置、未有定論。2016年,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提出"有限太空戰"構想,認為美國太空霸權不受挑戰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太空戰不可避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提出太空戰略再平衡,建議實施"主動預防"太空戰略,為太空戰做好準備。在美國國防部支持下,有線新聞網(CNN)特別製作了一個45分鐘的專題節目"太空戰爭",聳人聽聞,衝擊大眾觀感。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頓上將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公開聲稱:"失去太空,我們將回到二戰時代,回到工業時代的戰爭。

近年來,圍繞“天軍獨立”這一問題,美國軍方和國會早就吵得不亦樂乎。2017年6月,美國眾議院提出組建獨立太空部隊,並寫入《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按照美國眾議院的想法,太空部隊將包攬美軍現有全部太空軍事力量,雖然歸屬美國空軍部和空軍部長管轄,但享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軍種管理等地位和權限。不過,這一法案遭到美國國防部強烈反對,最終在參議院投票中被“扼殺在搖籃裡”。

美國積極搶佔“高邊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蘇聯搶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後,太空就成為美國高度關注的戰略新疆域。冷戰時期,太空就是美蘇激烈博弈的戰場,更是美國“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要情報支援力量。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更彰顯了美國在太空軍事化上的巨大“野心”。儘管美軍五大軍種中一直沒有獨立的太空部隊,但成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事實上就承擔著“天軍”的部分職能。上個世紀80年代,美軍三大軍種都成立了太空司令部。1993年,美軍成立聯合太空司令部,並在隨後的2002年將聯合司令部併入戰略司令部旗下。時至今日,美軍的太空作戰力量依舊分佈在陸、海、空和國防部下屬部門中,其中掌握絕大部分實力的當屬美國空軍的太空司令部。

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海灣戰爭中,美軍太空系統首次大規模運用於實戰,共調集70多顆衛星支援聯軍作戰,為聯軍迅速贏得戰爭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戰後,美軍高層意識到“太空是未來戰爭的終極制高點”,極力推動政府為軍方發展太空戰能力鬆綁。在美國防部的推動下,1996年克林頓政府出臺了首份《國家太空政策》,指出“和平利用太空政策允許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利益在太空進行防務建設”,這份文件為美軍發展太空戰能力打開了方便之門。10年後,小布什政府強勢出臺升級版《國家太空政策》,霸道地指出“如有必要,美國有權不讓任何‘敵視美國利益’的國家或個人進入太空”,企圖為美軍發動太空戰披上合法外衣。奧巴馬政府於2010年6月推出的新版《國家太空政策》,則提出要強化與盟國的太空軍事合作,為美軍與盟軍實施聯合太空作戰提供了法律依據。半年後,美國防部出臺了首份《國家安全太空戰略》,規定了美軍在太空戰領域三大任務,即:“懾止對美國太空資產的侵犯”“準備挫敗太空攻擊”“在太空能力削弱情況下作戰”。

美軍還積極更新太空作戰條令,發展太空作戰理論。早在1971年,美國空軍AFM1-1號條令就提出了太空作戰思想。1998年,美國空軍頒佈了AFDD2-2號《太空作戰》條令,正式提出“太空作戰”理論。2004年,空軍頒佈了首部空間對抗作戰條令AFDD2-2.1《反空間作戰》,為有效運用空中和太空力量奪取太空優勢提供了作戰指南。此後,空軍對《太空作戰》條令進行了多次修訂,不斷豐富和完善太空作戰理論。

同時,美軍還在聯合作戰層面開發太空作戰條令,積極將太空作戰納入聯合作戰框架。2000年,美軍參聯會公佈了首部聯合太空作戰條令——《太空作戰戰術、技術和程序聯合條令》,標誌著太空作戰正式成為美軍聯合作戰的組成部分。2002年,頒佈了聯合出版物JP3-14《太空作戰》,並定期進行修訂。2013年,美軍新版《太空作戰》聯合條令出爐,規定了太空作戰的六大任務領域,闡述了擬製太空作戰計劃的程序方法。上述文件和條令的出臺,標誌著美軍太空作戰理論已趨於成熟,太空作戰理論體系初步形成。

指揮控制體系日益健全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美軍認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目的是有效實施太空作戰的關鍵。冷戰後發動的幾場大規模戰爭中,美軍使用太空資產的規模逐次擴大,釐清指揮控制關係、建立指揮控制體系的重要性凸顯。通過總結實戰經驗和開展演習論證,美軍不斷調整和完善太空作戰指揮控制鏈,形成了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太空作戰指揮控制體系。

位於美軍太空作戰指揮鏈頂層的是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根據《聯合司令部計劃》規定,戰略司令部司令負責計劃和實施太空作戰,對美軍所有太空部隊擁有作戰指揮權。戰略司令部司令通過其助手——負責太空事務的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指揮官——對下屬和配屬的部隊實施指揮控制。在軍種層面,陸海空三軍均設有負責本軍種太空作戰的專職司令部,如美國陸軍設有太空和導彈防禦局,空軍設有太空司令部,海軍設有艦隊網絡司令部等。這些軍種司令部在平時負責組織、訓練和裝備本軍種太空戰部隊,在戰時根據戰略司令部司令指示為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太空部隊,執行各自的太空作戰任務。

實戰中,太空作戰通常作為聯合作戰的組成部分組織實施,因此其指揮控制體系以聯合部隊指揮官為中心構建。以大規模戰區作戰為例,聯合部隊指揮官通常由戰區司令擔任,戰區司令負責整合、確認、排序聯合部隊的太空需求,提交戰略司令部司令。戰略司令部司令據此向戰區司令提供太空能力,必要時向戰區司令移交太空部隊的作戰指揮權。戰區司令通常指定一位職能部隊指揮官負責太空作戰事務,該指揮官通過設立太空協調機構查明聯合部隊的太空需求,制訂聯合太空作戰計劃,協調聯合部隊軍種組成部隊的太空作戰行動。

作戰力量體系趨於完備

美軍是最早開始籌劃組建太空作戰部隊的軍隊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軍就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宇航員和7000多名航天技術人員組成的“準太空戰部隊”,負責美軍航天器的發射和控制工作。2000年,美國空軍頒佈了名為《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的美國》的白皮書,首次以綱領性文件形式確立了組建太空戰部隊的遠景規劃。同年,美空軍還成立了太空作戰學院,負責培養太空戰專業人才。

經過20多年發展,美軍已建成結構合理、精幹高效的太空作戰力量體系。在戰略級,美國戰略司令部負責計劃和實施美國太空作戰。除了負責太空事務的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外,戰略司令部下屬的網絡司令部以及負責情報監視和偵察、一體化導彈防禦和全球打擊的三大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均可參與太空作戰。在軍種戰役級,美國陸海空三軍太空戰專職司令部負責計劃、整合、控制和協調本軍種太空作戰。在戰術級,陸軍編有2個太空作戰旅,負責執行太空支援、太空力量增強、太空控制和太空力量運用任務。海軍於2009年組建了第10艦隊,作為其衛星通信系統的太空支援分隊。空軍專司太空戰的第14航空隊下轄4個聯隊,主要擔負導彈預警、空間監視、火箭發射和衛星控制任務。支援太空戰時,空軍還可向戰略司令部提供14個航空隊,作為戰略空軍使用。

此外,國防信息系統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戰鬥支援機構以及國家偵察局、國家地面情報中心等其他國防部機構將視情向戰區部署戰區支援小組。必要時,美軍還可獲得美國航空和航天局、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非國防部機構甚至盟國太空力量的支援。

攻防武器體系加速升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美軍太空戰攻防武器體系主要由對地支援太空系統、太空態勢感知系統和反衛星武器系統組成。近年來,在太空霸權思維的影響下,美軍加快了對太空作戰和支援系統的升級換代,力求牢牢掌握太空優勢。

一是部署新型衛星系統。2010年,美國開始部署安全性更強的第二代GPS衛星,導航精度將提升一倍。2012年,美空軍啟用了新型“天基紅外系統”,彈道導彈發射探測能力成倍增長。此外,美軍還陸續部署了“新一代光電系統”“薄膜光學即時成像儀”等新型偵察衛星,以及“移動用戶目標系統”“先進特高頻通信系統”等新型通信衛星。上述衛星系統的部署到位,將顯著增強美軍太空系統對地面行動的戰術支援能力。

二是編織太空態勢感知網。上世紀末,美軍就已建成由30多部大型地面雷達、光學望遠鏡、深空探測系統組成的地基太空監視網。近年來,為確保在未來空間對抗行動中掌握信息優勢,美軍又著手打造“密不透風”的天基太空監視網。去年3月,美軍首次公開“同步太空態勢感知項目”,並在年內連續發射兩顆高軌衛星,著力提升對地球同步軌道的監視能力。去年12月,美國海軍“空間監視網絡”首顆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該項目將使海軍對衛星追蹤精度提高到釐米級。當前,美軍正全力打造由4顆衛星組成的“天基太空監視系統”。一旦該系統組網運行,美軍對靜地軌道衛星跟蹤能力將提高50%,空間目標編目信息更新週期從5天縮短至2天。

三是研發太空戰“殺手鐧”武器。美國是唯一具備反衛星實戰能力的國家,2008年美軍利用“標準-3”導彈在實戰條件下擊毀了一顆失控衛星。此外,美軍還掌握了衛星信號干擾和欺騙、微衛星攻擊、激光癱毀等多種反衛星技術。近年來,一心追求絕對安全的美軍將目光轉向太空戰“殺手鐧”武器。2011年以來,美軍對“全球即時打擊”計劃保持高額投資,陸續成功試射了“獵鷹”HTV-2、“先進高超音速武器”等高超音速武器。一旦該計劃成為現實,美軍將能夠在1小時內打擊包括地面衛星指控中心在內的任何目標。今年5月,美國空軍啟動了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的第四次飛行試驗。作為美軍“空海一體戰”構想中的核心武器系統,X-37B在未來太空戰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前司令威廉·謝爾頓所言,X-37B擔負的“是一種能夠改變戰局的任務,是能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戰略行動”。

從上文來看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上來看,可以說美軍組建太空部隊是水到渠成的事。

為何要這事久拖不決呢?原因很簡單牽扯到政治利益和軍種利益。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長期以來,美國空軍就極力確保太空部隊在其麾下,對太空部隊剝離後的美國空軍地位和預算額度一直顧慮重重。空軍向來是個“燒錢”的軍種,美國空軍近年來極力確保軍費用於爭奪空中優勢和戰略打擊等“核心業務”,太空作戰等任務自然“能省就省”。此前就有議員抨擊美國空軍多年來借控制太空部隊預算之便,把太空專項經費作為發展新型戰機的“錢袋子”,可見美國空軍的某些做法早已是“空開的秘密”。一旦太空部隊成為與自己“平起平坐”的獨立軍種,不僅將切走美國空軍的很大一部分預算“蛋糕”,還將削弱美國空軍爭奪國防預算的話語權。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美國空軍自然不會輕易交出太空部隊的控制權。目前美空軍下轄的太空司令部麾下有36000人,在世界各地134個地點工作。

美國國防部這幾年也是“焦頭爛額”,對此也有自己的考量。在沒有明確戰略規劃和追加投資的情況下,太空部隊的獨立成軍不但沒有實現太空作戰力量的整合,還將形成新的官僚集團,甚至還可能加重美國的國防負擔。更何況,美軍現有的太空武器依舊面臨著諸多問題,個個都是“吸金大戶”。現在重點投資太空部隊挑起太空軍備競賽,可能將更多的錢“打水漂”,確實有些不划算。

早在去年美國國會爭論是否建立獨立的太空部隊時,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就曾明確表示反對。而在馬蒂斯背後,還有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恩,美國參聯會副主席塞爾瓦,以及現任戰略司令部和太空司令部的司令等多名美軍高官持相同的意見。馬蒂斯認為在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和追加投資的情況下,盲目地使太空部隊獨立成軍不但對太空力量整合沒有益處,還增加美國國防管理體制的負擔。而許多出身美國空軍的高級將領則顧慮太空部隊脫離空軍會降低空軍的地位和預算額度。

在美國國會層面,對這一提議可能產生的反對意見則更為多元。除具有空軍背景的議員會站在空軍一邊外,具有陸軍、海軍以及軍工集團背景的議員政客們,對於太空部隊這種爭奪軍費的“吞金巨獸”的出現也未必支持。此外,主張推動太空和平利用和限制太空軍備競賽的議員們,主張特朗普政府應控制軍費開支的議員們,以及企圖在政治議程上阻滯特朗普實現其政績的在野黨政客也都會成為太空部隊建軍的障礙。雖然特朗普有充分的動機和熱情去推動“天軍”的發展,但現實存在的諸多困難使得這一提議的前景殊難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建立太空部隊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雖然特朗普決心很大,但未來還有很多變數,而且也絕非短期內能明確決策。根據國防部發言人傑米·戴維斯(Jamie Davis)中校的說法,國防部“目前由國防部副部長領導,正在對太空組織和管理結構進行審查,” 這是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中規定的動作。隨著空軍方面在繼續研究這個課題,這項計劃會朝著既定方向越來越清晰。

戰略國際研究中心航天安全項目主任託德·哈里森並不看好特朗普的組建計劃,並表達了一下看法:組建新的軍隊需要國會批准,但這是很大的政策變動,國會議員不能只是簡單地將它列入年度預算案當中就行。特朗普的這種口頭命令,能有多大的實際效力?特朗普手下將軍們最多能做的就是開始計劃這件事,而距離完成還有很長的路。美國陸軍1926年建立陸軍航空隊,1943年才正式公佈野戰條令增強航空隊的地位,然而直到1947年美國才正式成立空軍這一獨立軍種。而現在美國空軍掌控絕大部分太空資產,和美國空軍聯繫極為緊密,剝離的難度就更大。這是一項重要的立法,需要幾年的時間,國會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能授權通過。新太空軍要啟用,還需要相應的軍種學術機構同步跟進,例如美國西點軍校和美國空軍學院,以提供相關的教育和人才,當然相應的穿戴用品和裝備也要跟進。特朗普此舉的目的可能是填補2011年奧巴馬總統通過《國家安全太空戰略》後出現的人才缺口,因為空軍並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組建符合領導人期望的太空軍,而成立一個專門執行太空任務的獨立軍種,最緊迫的原因就是人員。大量擁有太空專業背景的太空軍人,這是空軍目前所無法提供的。美國有陸地、海上和空中領域人才,但在太空領域,專業人才卻十分短缺。

美媒質疑:以現在美國的經濟實力能負擔得起太空軍的鉅額開支?組建後又能否保證美國經濟的復甦?此外組建太空部隊要整合已經存在數十年的多個相關部門,存在不少的障礙,將會觸動很多利益關係,在美國政界(包括國會)內部都有自己的“門路”,並與軍工大鱷、科研機構形成盤根錯節的緊密關係,要想拿走他們的蛋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拿美國空軍來說,將本該用於太空建設的預算投入到空軍“偏好”的領域。一旦太空部隊獨立成軍,不僅將切走空軍現有很大一部分預算“蛋糕”,還將削弱美國空軍未來爭奪國防預算的話語權,難怪引發軍界的反對。

綜上,美國組建太空部隊看上去很美,但是道路註定的是坎坷的,必然要經過五關斬六將似的激烈博弈。因為他牽扯著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是直接動人家的奶酪,遭到強烈反對也是正常的。至於未來的美國太空部隊是什麼樣子的。有兩種可能,一是類似美國海軍陸戰 隊那樣,在空軍序列裡,但是相對獨立的權利,可以為自己爭取預算,是參聯會的常設成員。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獨立的軍種,如果是真的話,那樣是美國軍隊的一次重大改革。不過筆者認為,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第一種。特朗普雖然是很強勢的總統,但他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是否設立太空部隊美國國會說了算。

根據最新報道,美國太空部隊難產了。眾議院戰略部隊小組委員會的議員們對創建新軍種並沒有表達太多興趣,但有意在空軍內建立一支新的太空部隊。(冪談天下/張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