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按照一些學者的定義,大院子弟是建國後在北京黨政軍機關大院長大的幹部子弟,以50、60後為生力軍,部分40後做補充,“文革”在京各大高校、中學的派系鬥爭在當代中國文化、政治版圖上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落和現象,比如有考據派一直強調中國搖滾出自大院子弟,但是大院子弟崔健不是第一個組樂隊的人,而是革命接班人林立果,他在60末、70初就接觸了大量先鋒音樂,並組建了樂隊,在家中、軍隊裡舉辦小型的搖滾派對,好事者還考據出他能聽到的專輯。

最近因為馮小剛導演《私人訂製》口碑和票房沒達到預期,大罵給影片差評的影評人,宣稱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並再接再厲大罵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網裝蛋,直到把自己和電影抬上各大娛樂頭條為止。又把“大院子弟”這個塵封的舊概念提到檯面讓大家咀嚼,百味雜陳。追溯起來馮小剛頂多算半個大院子弟。他沒成名之前的90年代初千方百計討好正牌大院子弟王朔,像追求夢中姑娘那麼死纏爛打,據說為了獲得首肯,加入大院弟子圈子,在飯局上被攆來攆去敬陪末座,吃殘羹冷炙都在所不辭,後來終於夢想成真,得到他們真傳混成大腕了。那麼,真正意義上的“大院子弟”的標配是什麼呢?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馬未都

馬未都出身於空軍五七幹校,“幹校”是“幹部學校”的簡稱。五七幹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根據毛澤東《五七指示》精神興辦的農場,是集中容納中國黨政機關幹部、科研文教部門的知識分子的地方。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姜文姜武和妹妹

姜文

姜文的父親姜洪齊是一位部隊幹部,曾參加抗美援朝,其生命中的主要部分都屬於軍營生活,姜文也因此成為那批“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中的一位。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王朔

王朔出身于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統管全軍軍事訓練和院校工作的總部,1954年11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1955年以總參謀部軍訓和軍校管理部、軍事出版局為基礎,成立該部。訓練總監部是19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大總部之一,名列當時八總部中的第二位。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葉京

葉京出身於訓練總監部大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統管全軍軍事訓練和院校工作的總部,1954年11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1955年以總參謀部軍訓和軍校管理部、軍事出版局為基礎,成立該部。訓練總監部是19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大總部之一,名列當時八總部中的第二位,高於總政治部,低於總參謀部。

陳紅、鄭曉龍

陳紅和鄭曉龍均出身於總後大院,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軍隊後勤專業勤務和後勤保障工作的最高統率機關。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崔健

崔健出身於空政文工團,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成立於1950年,是一個具有光榮歷史、享有盛譽的軍隊文藝團體。現設有創作室、電視藝術中心、聲樂隊、舞蹈隊、器樂隊、曲藝隊、舞美隊,並擁有一流的對外演出場所——藍天劇院。

這些名人都是從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

葉大鷹

葉大鷹出身於八一電影製片廠大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製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大院子弟的怕與愛

“我跟他,一個大院出來的。”似乎是很多京籍成功人士的口頭禪,大院是社交圈,是身份象徵。大院子弟是同學、同僚、同床、同席、同襟這樣人情關係網密佈的中國社會姻親關係的縮影,基於特殊的成長環境,父輩們的功勳與經歷,子弟們戰友一般成長於共同的環境下,也塑造出了大院子弟人格之中的共性。這裡將以闖蕩在娛樂圈的大院子弟為藍本,由他們的過往案例、語言行為以及影視作品中對他們的表現,來總結分析大院子弟這一歷史特殊人群的特點。

紅色情結

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紅色情結是很多大院子弟一個依然不過去的坎兒,因為正是父輩的紅色身份,他們從全國各地走進首都或降生在首都,度過童年、青春期。從小在大院摸爬滾打,父輩多是不大不小的掌權者,他們從小就以為自己是偉大事業的接班人,很多人都崇拜毛澤東,都覺得自己在新一輪的世界大戰中鐵拳橫掃,能成為戰鬥英雄(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獨白)獻身拯救全人類的偉大事業。

大牌如姜文導演,電影大鱷王中軍,收藏家馬未都等人,雖然都功成名就,但都在精神上崇拜毛澤東,甚至姜文自己都想演一次偉大領袖,革命還是一個讓他們念念不忘的亢奮詞彙。一部分人還有紅歌、主旋律情結,像葉大鷹、馮小寧自己本身就是這些紅色藝術的生產者,這也就能揣摩,崔健習慣戴的那頂帽子也許不僅僅是一種搖滾叛逆和政治波普,也有潛意識裡面大院子弟紅色意識的綿延。

投機意識

大院子弟的青春期,在冷戰格局和“文革”渲染中,他們以為可以去戰場上大練身手,建功立業,接過父輩的班,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迅速到來的改革開放,打破了他們這種戰爭英雄夢,卻讓他們最早看到外面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誘惑。腦子轉得快的,紛紛留學鍍金、創業、投資,紛紛利用父輩的特權、人脈關係網,搶先跑馬圈地進入各個資源領域,在以投機、官倒聞名的80、90年代,他們已在各行各業立下自己的山頭。

今天的地產、能源、交通、娛樂等各個領域的民營資本的大鱷,凡有大院子弟經歷的,在創業之初的80、90年代,有幾個不是聞風先動,佔了政策便宜,搭了順風車,通過決策層的人脈,搶了市場先機,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直至今天,在一些普通民營資本難以觸及的曖昧領域,還有多少人的圈地運動依然靠著大院子弟血統積攢來下的人脈與資源。

身份優越

他們是1949年後的新北京人,從小的話語體系、人生經歷異於常人,講著京腔卻和土生土長鬍同裡平頭百姓有本質區別。他們是各種時髦事物的嚐鮮者,哪怕在全民封禁的年代,他們可以帶著“批判”的名義,通過父母關係、單位便利看內參片,借閱禁書,偷聽敵臺,所冒的風險大大小於普羅大眾。

按時間順序推演,一些學者歸納認為,大院子弟的人生經歷分成“文革”受害者(參與者)、迴歸者、改革者、頑主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事實上都和出身血統、文化壟斷、特權享受等休慼相關,而在80年代的暴發戶輩出,90年代以來文化盜版事業普及,新世紀以來互聯網全球化以來,大院子弟已經到深藏功與名的階段,馮小剛的發飆並不能代表大院子弟現狀,而當年的“紅小兵”、“紅衛兵”陸續出來道歉倒是一個優越感緩解,從點將臺上下來的一個信號。

蠻霸好鬥

大院子弟就像王朔小說裡電影一樣“動物兇猛”,因為在鎖閉的環境長大,讓他們一定程度上是與大社會隔離了,在備戰、備荒、批鬥、揭發的“文革”環境中摸爬滾打,身份優越讓他們很難冷靜觀察、優雅從容,他們的統治欲、支配欲,在封閉年代體現為軍事化崇拜,文攻武鬥派系英雄崇拜,而在商業年代,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土豪崇拜,資本炫富與資源壟斷兩兩相望,在宛如自家後院的市場橫衝直撞。

面對中日、中美等關係,今天很多大院子弟骨子裡還是主戰派。源於青春期的迷狂,他們是鐵腕人物、極權政治、鐵拳軍隊的崇拜者。這一精神發揮在商業領域,就是弱肉強食野蠻生存的叢林法則。 陳紅能夠從女演員身份向女製片人成功轉型,看起來纖弱的女子成為女強人,恐怕也與她在部隊大院成長的經歷不無關係。

缺乏自省意識

在紀錄片《八九點鐘的太陽》裡,導演千迴百轉地採訪了比王朔他們大一輪的另一撥大院子弟。作為當時最火爆的年輕人,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避世安度餘生的老人,當年他們以打砸搶敢把皇帝拉下馬出名,他們面對鏡頭除了推卸責任,竟然毫無懺悔意識,或者懺悔也是自認為是歷史受害者,形勢所迫大環境所逼自己並無多大責任。

從小被追捧,在優越感裡生活,乃至人格單一,面子大,有傲氣,缺乏同理心,缺乏自省、自我審視精神的實質,就是自戀和放不下架子。比如,觀眾惡評作品,票房沒達到預期,馮小剛就跳起來破口大罵,一邊卻巴不得自封為大師,自由駕馭文藝片、商業片兩種東西,自視甚高,偶有摔跤就撒嬌犯渾,以為可以《一九四二》成為文藝片大師,以《私人訂製》繼續商業冠軍的頭銜,可不被市場和觀眾待見。

貧嘴能事

大院子弟能侃,貧嘴,和皇城根下的老北京平頭百姓能侃是兩回事,老百姓胡噴瞎掰,煞有介事,很多時候是愛慕虛榮,攀龍附鳳、添油加醋滿足向陌生人、外地人炫耀自己京城身份的需求;大院子弟不同,他們的父親功勳,以及他們經歷的各種事件、風波,隨便把一條都能頭頭是道,其他人豔羨的各種政治軼事、八卦,都能在他們口中衍生出各種趣味,即便他們調侃紅色故事,都是以濃郁的懷舊氣氛進行,一種青春期的浪潮剛剛消退的沉湎。

大院子弟們創作的文學、影視作品,都是貧嘴的大集合,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編輯部的故事》、《甲方乙方》,葛優儼然就是大院子弟的貧嘴代言人,貧嘴類似今天的網絡吐槽,只是他們不是草根。如上所述,大院子弟們的貧嘴也和天橋相聲裡的貧得窮開心,街巷衚衕貧嘴張大民式的貧得自給自足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貧有點知識卻反知識,他們自認為是人民群眾卻樂於超脫出群眾,做群眾代言人,所以貧嘴這種幽默離開中國大陸的語境和土壤,在香港、臺灣等華語圈就完全失靈。

不徹底的叛逆

大院子弟裡像崔健的徹底叛逆是比較少的,乃至於王朔都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內裡羞澀,所謂“痞子文學”在形式、故事、人物上的叛逆,都是單純的性格與審美、言談舉止上的叛逆,還沒到弒父、揭竿深入骨髓上的大叛逆,有一種大院子弟在極權失勢後的自我放逐,對商品經濟時代的揶揄。他們調戲知識分子、戲耍底層庶民也就成為必然。無論何時,他們不可能成為平民的代言人。

馮小剛得到了王朔皮毛,卻沒得王朔的頑主神采。王朔的反智與媚俗,都總能扎到要害,而馮小剛的反智、反精英就是破口大罵,幽默欠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