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崇禎九年,魏忠賢伏誅。明朝江山破碎,搖搖欲墜,農民起義像大旱天的蝗蟲,席捲而來。

這時明廷想起一個人,這個人被《明史》稱為明朝的“擎天柱”,《明史》說:“傳庭死,明朝亡。”

什麼人這麼厲害?明朝早幹什麼去了?

這人在天啟年間就入朝為官了,當時搞文字工作,整理朝政,後來魏忠賢當權,他性格耿直看不下去,就辭職回家了。大概之前是個小人物,所以魏忠賢也沒陷害他,算是給大明留了一條活路。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孫傳庭很低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性格內向,他不愛言語,但一肚子智謀。皇帝是不太清楚他有大根器,反正他存在感也不強,但他的同僚,尤其是他的山西老鄉知道。

在清軍不斷侵擾,農民起義又不斷爆發的時候,山西籍貫的官員不斷推舉孫傳庭。崇禎九年,孫傳庭被拔擢為陝西巡撫。

孫傳庭當時面對的現狀非常慘淡,比盧象升還艱難,陝西當時是誰去誰怕,所以都舉薦他去。

中國的官員是這樣,出了事都找人頂缸,平時的時候,都怕別人比自己有能力。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孫傳庭上崗的時候,崗位上沒有錢,朝廷只給了十萬兩白銀。

十萬兩夠幹什麼的?偌大一個陝西,要平叛,銀子得雪花般地揮霍出去。孫傳庭問朝廷要不出錢來,就得自己想辦法。有了錢,才能招募兵力,才能訓練新兵,才能購買武器,才能籌備軍糧。

孫傳庭想到了當地的大商戶,但他們都是鐵公雞,要想敲出點錢來,真比要他們命都難,但孫傳庭不屈不撓,非要要出銀子不可。他恩威並施,逼迫商戶拿錢給他練兵……

就這樣,他把陝西的權貴都得罪了個遍。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不過他也練出了一支兇悍的秦兵,戰鬥力非常強。孫傳庭沒有足夠的時間練兵,他去的時間都已經迫在眉睫了,不像盧象升有充足的時間練兵。

從籌集餉銀到買糧食,從招募新兵到訓練,孫傳庭根本沒用那個摳門的朝廷買單,一切都是他自己籌辦的。

孫傳庭DIY了一支如此省事的軍隊後,他做的最大的功績,就是擊敗了高迎祥的部隊,生擒了闖王高迎祥。他在子午谷設下埋伏,把高迎祥的部隊都殲滅了,高迎祥被孫傳庭生擒,這個功勞可是不小。

我們知道圍點打援的戰術,李自成會用,孫傳庭也會用,他在陝西潼關把李自成打的只剩下八個人,在孫傳庭的追擊下,李自成狼狽逃竄。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孫傳庭在河南大敗農民起義軍,本來可以將剩餘勢力全部殲滅,但崇禎帝突然聽了某個大臣的話,決定“招安”。打仗要麼就不打,要打就“宜將剩以追窮寇”,打了一半突然招安算怎麼回事?打亂了孫傳庭全部的計劃,他失去了徹底殲滅敵人的機會。

楊嗣昌是害死盧象升的人,這人很有爭議性,而且他的能力是被誇大了。我們知道有的領導就是喜歡能說會道,條陳清晰的,但這種人能不能幹實事?不能。

幹實事的人有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加上不喜巴結領導,所以經常被領導主觀性的忽略。

這個楊爺進士出身,天文地理五行陣法沒他不能的,他平時在崇禎帝面前伸展自如,侃侃而談,看著一臉清貴磅礴之氣,崇禎帝呆呆地聽著,覺得自己跟他一比真是學渣。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沒錯,這人是個學霸。但不是所有的學霸,都能幹成正事。他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網”,即“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構築成“十面之網”。這樣流寇就是插著翅膀也難飛。

崇禎帝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連連說:“用卿恨晚”。

但問題是誰去防?誰去打?他楊爺去嗎?

他這個方案提出來,孫傳庭是同意的,在但具體操作上他不同意了,他說不能把銀子平攤到百姓頭上,這樣會激起民變。他說,不能“招安”農民軍,要留部隊看著他們。然後楊嗣昌火了,你是誰啊,憑什麼指手畫腳,我才是崇禎帝身邊的紅人好吧?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盧象升提出“因糧”,就是讓田地多的地主多交錢。楊嗣昌說“均輸”,把交錢的事平攤到百姓頭上去。如此一來果然激起民變,更多農民成了流寇。

清軍入寇時,楊嗣昌害怕孫傳庭立功,竟然主張把孫傳庭調離出去,把孫傳庭氣得急火攻心,導致耳聾,而事後楊嗣昌說都是孫傳庭的主意,正好孫傳庭告假,崇禎帝認為他不給力,就讓他下獄。

孫傳庭剛一下獄,農民起義就開始了,楊嗣昌的什麼理論徹底崩盤了,而李自成也以更大的耐力重新出山,這一次李自成發揮神力,二度圍攻開封,大明王朝一觸即潰。

崇禎帝又想起孫傳庭了,只好再次啟用他。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孫傳庭是個做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皇帝再不好,那也是大明的皇帝,大明再不好,那也是孫傳庭的家!

當時無比艱難,孫傳庭盡心竭力,死守潼關。潼關不失,陝西不失。崇禎帝連發詔書,催他進兵,而此時他的新兵還來不及訓練。

毫無作戰經驗的士兵在河南被打敗,退守陝西。他知道李自成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陝西。

在孫傳庭製造火器,意圖堅守的時候,崇禎帝只知道催,催的孫傳庭心煩意亂。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明知必死的孫傳庭,在崇禎帝的命令下主動出擊,李自成的50萬大軍,孫傳庭手裡有什麼?

有的是對大明王朝滿腔的熱血和近乎悲壯的感情。

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

在襄城之戰,孫傳庭全軍覆沒,孫傳庭單騎衝入敵陣,壯烈殉國。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孫傳庭的死,讓大明朝失去了最後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失去了最後一支解救困局的軍隊。他死後崇禎帝沒有追諡他,反而責怪他不盡力。

孫傳庭戰敗後,李自成勢如破竹,再無任何阻礙。同年,大明亡。

明明可以延續國祚200年,卻因冤殺一人,280萬軍隊瞬息崩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號稱280萬大軍,卻沒能擋得住一支農民義軍。明朝亡,不是天意,而是人心。孫傳庭也並非死於他的命,而是誅心。殺人誅心,崇禎帝做到了。

如果崇禎帝耐心等一等,如果多信他一些,大明會不會更多一點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