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依照政策導向來看,“創投國家隊”入場,使得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有望獲得國有資本的垂青;依照國有資本重點支持的領域來看,實體經濟將注入更多的活力。

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近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實行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創投國家隊”的壯大,不僅意味著創投市場的“國有資本”系基金將遍地開花,更有望促進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內容梳理

結合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的相關介紹,簡單梳理本次《意見》的重點內容如下:

▼功能定位

首次明確投資、運營公司的區別:

前鋒——投資公司,強調產業運作和佈局,部署大戰略;

中後衛——運營公司,以財務投資為主,挖掘內在潛力。

工作目標: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

工作方法:財務性持股為主

▼重點業務

資本運作:資產證券化、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市場化增減持。

股權管理:重組整合管理、價值管理與市值管理、參與所出資公司的治理、所出資企業公司制改造。

投融資: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領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

清理整合: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

▼組建方式

改組和新設。

▼運營方式

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自身不從事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不干預所持股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通過管資本方式實現對所持股企業的管理。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企業集團的區別

企業集團:管資本、管經營;管理一個集團。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只管資本,不管經營;管理一個或多個集團。

政策鬆綁,“國家隊”進軍創投

其實,2016年以來,在創業投資領域,包括國務院、銀監會等政府部門就不斷放出政策利好,鼓勵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傳統金融機構、大學基金會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去投資創投基金和母基金。

▼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

2016年9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會上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創投引導基金,支持國有創投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國有企業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

2016年9月20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該意見鼓勵國有背景的資金通過母基金(投資基金的基金)進入創投市場,被創投圈稱為“創投國十條”,市場正式迎來“國家隊”,這裡的國家隊,指的是國有企業或者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為主的創投基金。

▼銀行

在鼓勵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參與創投之後,監管層繼續為銀行資本進入創投領域鬆綁,標誌著國家資本全面進入創投領域。

2016年9月14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二次會議上表示,“要允許有條件的銀行設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股權投資,通過並表綜合算大賬的方式,用投資收益對沖貸款風險損失。”尚福林的此番表態意味著銀行系“創投國家隊”的登場。

《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而此次銀監會主席的公開表態,商業銀行憑藉“國家另有規定”的口子規避合規性問題,開展直接投資業務。

▼保險、券商、信託

早在2016年3月初,中國保監會出臺《擬修改“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新增一條重要內容:“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此外,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一些金融機構已被允許開展創投業務。

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背景:謀變產業與經濟

依照政策導向來看,“創投國家隊”入場,使得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有望獲得國有資本的垂青;依照國有資本重點支持的領域來看,實體經濟將注入更多的活力;而國有資本的市場化運作對推動國有資本管理和國企改革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助力“雙創”

自國家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來,雙創作為中國經濟新的關鍵詞,正在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說“雙創”的落腳點在創業與創新層面,現在經過層層政策加碼後的“創投”則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套系統性方案,目的是為了幫助中國經濟復甦。為了避免一味加碼房地產和基建項目,中國需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以促進經濟增長。而依政策導向,創投國家隊的資金被定向投到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成為支持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將資本引向實體經濟

2016年下半年以來,創投資本的錢袋子突然收緊,導致創業公司數量減少,一些創業公司轉向銀行借貸的間接融資模式,容易造成負債高企。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大力促進股權融資可有效補充企業資本金,降低槓桿率。同時,創投將資本引導到實體經濟,將降低以負債為基礎的基建投資,優化經濟結構。

創投國家隊進入市場,從短期來看,有利於市場資金面的改善,逐漸扭轉當下的資本寒冬。從中長期來看,市場整體回暖將促進項目估值回升,實現創業者與投資者的雙贏。

事實上,為了使社會資金更積極地迴歸實業,除了創業投資領域的政策指導,國家甚至設立了多項1000億級政府主導基金,來促進創業創新,規範股權投資。

不少“創投國家隊”將決策重點傾向於有技術突破性進展、有望大規模商用、市場需求有確定性增長的行業。例如信息安全領域、互聯網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等。

以深創投為例,2017年號稱“中國本土第一PE”的深創投管理著深圳市政府的創投引導基金、各類地區的政府引導基金,總體的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人民幣。作為擁有強有力國資背景的深創投在近年將籌碼重點押注在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生產製造上。

新政來襲,國企VC攜新玩法進軍創投市場

推動國資國企改革

如果說此前政策更著重於推動創新實體經濟發展,那麼這次《意見》或更多的是著力於推動國資國企的改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要求,此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是國資國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

首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管資本的方式管理企業,而不是政府部門管理,使得企業市場化主體地位確立。另外通過投資、運營公司的平臺作用,國有資本也能有更合理的投向。第三,通過資本授權和監督方式,權責明確,有利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