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爲世界第一

說起京東,眾多讀者們可能會比較熟悉,但提到京東方,可能就沒那麼多的人知道了,但這家京東方的產品,絕大數中國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都用過,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屏幕可能就來自於京東方。

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為世界第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眾多新興產業如半導體業、液晶面板業,和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繫。而這些關鍵的行業,卻長期被美國和韓國的公司所壟斷,每年進口的芯片和液晶面板都要消耗掉大量中國的外匯,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是非常壞的,中國產業的發展就這樣被外國卡住了脖子。而海思和京東方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變了中國“缺屏無芯”的尷尬局面。

九十年代,中國的國企進入了企業改革,當時北京電子管廠的總會計師王東昇出任了廠長,當時的電子管廠負債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甚至沒有銀行願意放貸款,王東昇和銀行談判,同意銀行將債務轉成股份,可是銀行卻提出了電子管廠必須找到投資人,才考慮王東昇的條件。

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為世界第一

可是沒有人願意投資這家負債累累的企業,王東昇只有向廠子內部員工募集資金,他帶頭出錢做表率,最後全廠上下共出了600多萬元的資金,北京電子管廠得以成功改制,企業的新名字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京東方了。

之後的京東方就開始了燒錢之路,因為面板這個行業,長期被韓國的少數公司壟斷著核心科技,面對這種局面,京東方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選擇和外企成立合資企業,第二種就是自主研發新產品,而王東昇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兩條路都走!

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為世界第一

因為此時的京東方剛剛改制,沒有過多的資金來研發產品,更不要說反超韓國了,王東昇選擇讓京東方和臺灣、日本的企業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通過這種方法,京東方得以實現盈利,1997年,京東方的盈利額突破四千萬,並且在一些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憑藉著市場不錯的表現,京東方成功的在深圳上市。

上市後的京東方,不再是當初的那個負債累累的小電子廠了,此時的京東方內部卻有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公司上市了,就沒必要再堅持搞自主研發來燒錢了。而王東昇卻力主堅持自主創新這條路,如果當時的京東方只是想安穩地做合資生意賺錢,可能今天中國面板業受制於人的局面就不會改變了。

京東方在實現收購業務後,得以有大量資金流入到面板研發當中,在之後的時間裡,京東方每年拿出十幾億元來投入到面板的研發當中。

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為世界第一

然而中國的面板技術和韓國差距實在太大,京東方年年都在虧損,從2001年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京東方一共虧損掉數十億元,在京東方背後支持它的一直是我國的政府,政府提供的補貼,數次將京東方從生死線上挽救過來。

2011年,京東方多年的研發終於得到了回報,其自主研發的第8.5代TFT-LCD生產線終於實現量產,直接打破了外企對液晶屏的壟斷,在技術上積累了大量經驗和專利的京東方終於得以擺脫虧損的現狀,公司業績和營收年年攀升。

他打破了韓國的壟斷,被稱作最燒錢的公司,如今出貨量為世界第一

據2018年上半年的統計,京東方在面板上的出貨量位於全球第一名,已經成為了面板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國終於在不用在面板行業被外國的企業所遏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