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製造40年|汙泥變成寶、獨創干法脫硫脫硝……呵護上海的藍天碧水,這家企業功不可沒

上海制造40年|污泥变成宝、独创干法脱硫脱硝……呵护上海的蓝天碧水,这家企业功不可没

編者按:在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為銘記上海產業在艱難中起步,在探索中發展,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再啟航,傳承上海產業工人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聯合推出“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製造新徵程”主題報道活動。活動貫穿全年,在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黨建網、“上海經信委”、“人民網上海”微信公眾號、上海廣播電臺990早新聞、《今晚》欄目等平臺陸續推出。

上海制造40年|污泥变成宝、独创干法脱硫脱硝……呵护上海的蓝天碧水,这家企业功不可没

生活汙水經過汙水處理廠處理以後會產生大量汙泥,直接填埋汙泥又會將汙染源從汙水轉嫁到了土壤裡,汙泥將何去何從?燃煤採暖汙染物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重度汙染,霧霾陰影揮之不去。如何將汙泥變廢為“寶”,如何從源頭防治霧霾,成為環境治理亟待解決的難題。

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和SL-STPTM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國惠集團獨創開發的兩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讓中國在大氣汙染治理和汙泥處理處置領域的研究有了新突破,並且代表我國環保技術亮相了阿斯塔納世博會。

獨創幹法脫硫脫硝技術 惠及居民近3000萬

立足上海,服務上海。去年11月,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應用於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的超低排放提標改造,這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老牌燃煤熱電廠。國惠集團副董事長華涵介紹,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是由國惠集團自主研發的一項能夠從源頭有效防治霧霾的乾式減排技術,能高效同步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達到超低排放的要求,有效降低空氣中的PM2.5含量。

2017年11月,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急需尋找一家能夠在較短工期內完成環保設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優秀服務商來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國惠集團臨危受命,接受了這項艱鉅的任務。

2017年12月31日,青浦項目點火啟爐,順利進入運營。“國惠集團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如期圓滿完成改造任務,受到青浦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此次項目負責人、國惠集團大氣事業群總經理梁婉如是說。

上海制造40年|污泥变成宝、独创干法脱硫脱硝……呵护上海的蓝天碧水,这家企业功不可没

青浦項目運營期間,運行狀況良好,鍋爐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塵等汙染物全部穩定實現超低排放,達到上海市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涉及的所有指標。國惠集團為業主單位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熱電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然而技術研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華涵坦言。2012年,國惠集團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於寧瑞首次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溼法脫硫會造成二次汙染,助長霧霾。這個觀點當時在整個學術界質疑聲比較大。“沒有前人經驗,我們只能小心求證。整個團隊在研發過程中克服種種困難,反覆論證至少一千次以上,以此降低用戶使用新技術的風險。”

華涵深有感觸,藥劑配方的篩選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個實驗一做就是半年時間,研發人員都很專一,就在實驗室搭一張小床,半年都不回家”。正是這份鑽研精神,讓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成為國惠集團的核心技術,成為了上海的環保名片。

服務上海,放眼全國。目前,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已在上海、煙臺、濟南、洛陽等多個城市的區域化治理項目中進行了應用,提標改造燃煤鍋爐總規模超過12000蒸噸,惠及城鎮居民近3000萬人。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3月,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為供暖行業減排二氧化硫近7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萬餘噸,減少粉塵排放約18萬噸,減少水消耗近700萬噸,減少廢水排放200餘萬噸。

自主研發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 助推全國環境治理

相比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汙泥處理新技術,國惠集團在汙泥處理處置領域自主研發的SL-STPTM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迄今已經經歷了十餘年的技術優化。

“SL-STPTM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採用納米改性劑將汙泥調整到標準形態,脫水環節不添加幹化物,也無需消耗能源進行烘乾處理,製作燃料棒環節不添加煤、秸稈等助燃物,氧化焚燒環節無需摻煤,也無需天然氣助燃,尾氣處理採用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進行超低治理,全過程零汙染、零排放,突破了汙泥處理處置領域多重難以攻克的技術壁壘。”華涵說。

儘管SL-STPTM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破解了汙泥從改性脫水、燃料化到焚燒發電、尾氣治理全流程的技術難題,然而說起在河北省辛集市建純汙泥焚燒發電廠,卻依然是不容易的事。

河北辛集有中國北方皮都之稱,製革業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觸目驚心的水和土壤的汙染,汙染物滲入到農田裡,對當地人健康帶來極大威脅。解決製革汙泥汙染問題迫在眉睫。

“當時摻燒汙泥還不成功,沒有人相信純燒汙泥可以成功,包括專家也都持質疑態度,因為我們是全國第一家,這件事做起來非常困難。”華涵解釋道,當時沒有人做過,所以沒有可以與之比對的數據,這是最大的問題。通過多次與當地政府交涉,並多次進行測試,一遍一遍跟專家研討、論證,拿國外的數據進行對比。“最終,從小試到中試再到工業化應用,我們用了四年的時間證明了純汙泥是可以直接焚燒的。”

上海制造40年|污泥变成宝、独创干法脱硫脱硝……呵护上海的蓝天碧水,这家企业功不可没

汙泥真的變廢為“寶”,被用來焚燒、發電、供汽,徹底解決了汙泥圍城的現象。國惠集團攜SL-STP

TM汙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在雄安新區外圍核心區域河北省辛集市投資興建河北省辛集汙泥集中焚燒發電處置中心,可日處理含水率97%的汙泥8720噸,每年可為辛集市節省填埋用地約100畝。

“可喜的是,辛集純汙泥焚燒發電廠的建設給行業帶來了概念性的轉變。”梁婉自豪地說,河北省辛集汙泥集中焚燒發電處置中心投運後,能夠極大地提升辛集市及周邊縣市市政汙泥和工業汙泥處理能力和處理水平,有效實現汙泥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中國汙泥處理處置行業樹立一個高水平世界級的標杆和典範。

如今,國惠集團環保技術的研發走在全國前列,在大氣治理、汙泥處理處置、河道生態修復、礦山/渣場生態修復等領域全面發力,進行技術儲備和推廣應用。

創新商業模式 打破企業環保發展瓶頸

環保投入巨大成本、投入達不到預期、資金投入後無人維護等問題,一直是企業在環保投入上的一些痛點。而針對市場出現的種種情況,國惠集團推出了業內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免費模式”,從而降低企業和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資金壓力。

“免費模式”即在不增加企業運營費用、不收取項目建設費用的前提下,採用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技術,免費為企業提供脫硫脫硝提標改造及運營服務。

國惠集團還推出工程+運營模式,為企業提供長久性第三方超低排放運維、融資租賃等服務,減少業主單位的人員、設備、資金投入。

另外,國惠集團為每套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裝置建立自動化控制系統,藉助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把各地的AO幹法脫硫脫硝協同系統進行聯網,任何地點出現問題,都可立刻響應,2小時抵達現場,20小時解決問題。運營人員能夠在智能手機、IPAD、電腦上進行遠程監控操作。運營數據採用雲端存儲技術進行保存,保證數據安全,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相關分析。

通過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國惠集團從單純的環保設施建設者中脫穎而出。2014年,國惠集團獲得軟銀中國資本的投資。“吸引我們投資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惠這個團隊非常優秀,創始人有市場前瞻性和洞察力,團隊成員有很強的執行力。” 在軟銀中國資本常務副總裁邸靈看來,國惠集團的技術非常先進,“在大氣治理和汙泥處理領域,國惠集團一直都在尋求突破,走在了中國,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作為投資方,要找板塊裡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看他們的技術在未來能不能領先五年、十年。” 邸靈說:“國惠集團根據汙泥的處理量收取服務費,商業模式具有前瞻性,我們非常看好,並且會繼續投資。”

“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為更多的企業帶去服務,不要讓環保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華涵說:“我們要走在行業的前列,用我們研發的創新環保技術,為上海的天更藍、水更綠,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海制造40年|污泥变成宝、独创干法脱硫脱硝……呵护上海的蓝天碧水,这家企业功不可没

人民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