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時間倉儲數萬平,他用親身實例告訴你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

兩年時間倉儲數萬平,他用親身實例告訴你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

點擊文末鏈接瞭解詳情


1、前微軟、Facebook資深工程師回國創業,為什麼瞄準了快消領域?2、一家技術公司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做倉配,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3、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為什麼?


隨著互聯網對各行各業滲透速度的加快,傳統快消流通渠道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衝擊。尤其是2013年快消品B2B發展以來,重構快消品流通層級,實現商品通路的數字化已成為擺在眾多行業參與者面前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以京東新通路、易久批為代表的自營B2B平臺通過壓縮渠道層級向上連接品牌商,向下直供傳統食雜小店;另一方面,以阿里零售通、惠下單為代表的平臺類企業則打著賦能供應鏈、服務品牌商的口號試圖將快消品整個交易流程數字化。內外夾擊之下,作為線下主要流通渠道的傳統經銷商卻爆發出了越來越嚴重的危機感:經銷商的出路究竟在哪兒?

當然,在渠道數字化的進程中,也有人與新通路、零售通等巨頭的方式相左,他們通過提供信息化的軟件系統,輸出先進的管理和運營系統,讓區域型傳統經銷商得以完成自身的進化與蛻變,舟譜數據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


快消品行業的機遇


中國地域博大,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品牌商不得不依靠人海戰術來實現商品的深度分銷,典型如康師傅、今麥郎等。但是隨著數字化工具和技術滲透的加快,傳統分銷體系中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等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而這對於成立於2015年底的舟譜而言則代表著一種機遇。

做技術的人一般有兩個信仰:一切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技術;一切決策優化都離不開數據”。舟譜數據聯合創始人、CMO鄒文標 告訴新經銷,快消品行業7萬億的零售市場中,傳統經銷商依舊是商品從廠家流向消費者的主要渠道,但是在經銷商的日常運營過程中,技術投入佔比卻極低,年銷售額8千萬-1億的經銷商中很多經銷商技術投入佔比甚至不到營業額的萬分之一。

信息技術滲透較低的現狀導致行業內數據的缺乏,尤其對於中下游的經銷商來說,各項數據的不充分直接造成了其經營效率低下。這也表示整個快消品行業的效率和流程有著巨大的改善空間。

2015年底,在微軟和Facebook任職多年的苗江波回國創建了舟譜數據,後擁有豐富營銷經驗的鄒文標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此外,與他們一起創業的還有來自谷歌一直專注於AI領域的資深工程師慕巍。

在瞄準了行業的機會以後,選擇什麼樣的切入點進入到這個行業問題又擺在了這支初創團隊面前。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傳統線下經營的生意模式已經在各個零售行業經營者心中根深蒂固,對於小而散的經銷商和食雜門店來說更是如此,而要想完成對其數字化改造,首先就要實現整個交易流程數字化。

此時擺在舟譜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自建B2B,重新做交易,將商流數字化;要麼幫助傳統經銷商將交易放到線上,實現交易流程的數字化還原,而舟譜選擇了後者。

兩年時間倉儲數萬平,他用親身實例告訴你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


在鄒文標看來,自建平臺做B2B的難度要比B2C大得多。B2B的訂單大部分還是由區域內線下的業務員來促成,並不能像B2C一樣為商家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平臺如果不能創造交易就沒有價值;另外,由於快消品的區域化特徵,每個單一的市場還需要自建不同品類的供應鏈系統來匹配區域市場,在供應鏈基礎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這條路很難走下去。

而舟譜做的則是在不影響經銷商原有經營狀態的前提下為其提供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工具,將傳統的經銷生意搬到線上,完成整個交易流程的數字化


2


“有底氣,敢折騰”


快消品行業是一門講求效率的行業,無論是倉配效率、資金效率還是訂單效率皆是如此。在業績增長乏力、各項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優化自身內部運營效率對於經銷商群體就顯得至關重要。

效率來自於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流通,各個環節流程之間流通速度的快慢則決定了運營效率的高低。對於經銷商日常經營管理來說,訂單採集分析、商品分揀、配送線路優化、財務決策等需要一整套全鏈條打通的系統,而這是目前很多非技術基因的統倉統配平臺無法做到的,要麼只能做其中的一個環節,要麼做了全部環節,各個環節之間的貫穿也不是特別順暢,多環節系統的不貫穿是影響效率的死結”,鄒文標說。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臺訂單交易系統與後端倉配信息系統的不貫通,用戶下單時無法顯示實時庫存,到訂單分揀時才發現缺貨、少貨等情況,倉配人員不得不通過調撥、換貨等方式滿足用戶的需求,既增加了後端倉配人員的時間成本,又影響了用戶的下單採購體驗。

“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統倉統配是個技術活”,鄒文標對新經銷表示,沒有技術的統倉統配很容易進入到複雜度陷阱,5000平米的倉庫滿足3-5個客戶的需求是沒問題的,但是當客戶增加上10個的時候,用幾萬平米的倉庫,效率、成本不一定最優,即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高,效率反而越低。


兩年時間倉儲數萬平,他用親身實例告訴你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


舟譜自主研發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統


而舟譜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已經將訂單交易系統(舟譜雲商)、全流程業務管理系統(舟譜雲管家)、倉配系統(舟譜雲倉)等全鏈條打通,真正實現了全鏈條交易系統的自動無縫對接。技術上的不斷打磨也使舟譜的全套系統日趨完善,進而使其有能力幫助經銷商實現內部運營效率的提升。

深厚的技術積累幫助舟譜實現了整個供應鏈流程和業務邏輯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而強大的執行力則保證了舟譜各項方針策略的快速落地。據介紹,舟譜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宋偉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副總裁餘磊先後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物流總監肖江軍在順豐擔任高管多年,曾服役於某邊防部隊。雖處崗位不同,但是他們卻都有相似的從軍或軍校經歷,這也成為了舟譜在面對不同的業務需求時,後端落地執行的強有力的保障。

鄒文標將其形容為“有底氣,敢折騰”。 因為對於大部分系統服務商來說,軟件的更新週期都比較長,耗費的人力、物力成本也相對較高;即使軟件做好了,在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即使發現業務邏輯有問題,一般的軟件公司也不會輕易進行系統的迭代。

“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經銷商有什麼新想法新思路,我們可以馬上做出軟件上的調整,我們不怕經銷商在業務上做嘗試,因為我們可以用技術覆蓋不斷增長的業務複雜度。去年我們的軟件並不十分完善,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與迭代,今年我們的軟件比很多友商要強,這就是我們的底氣”,鄒文標說。

舉例來說,舟譜在今年3月實現了雲倉內部的全無紙化作業,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小的事情,而背後卻是整個供應鏈條的重大突破。

傳統的業務邏輯是訂單系統截單以後,所有的訂單信息集中打印。一旦訂單變多以後,打印揀貨單、出庫單等各項單據即耗時又耗費人力成本,而且揀貨員、配送司機等全部都被卡在訂單打印這個環節。

實行無紙化辦公以後,所有訂單能夠實時推送到揀貨員的PDA上,減少了時間浪費。更重要的是,無紙化辦公將訂單信息、商品信息等都放到了線上,可以做到後端運營策略的及時調整,真正實現了實時調度。比如兩個商品差異較小的訂單,傳統的撿貨方式只能按照訂單順序逐個訂單撿貨,這就意味著揀貨員要重複兩次相同的撿貨路徑,而無紙化辦公以後卻可以通過訂單商品的歸集使揀貨員只撿一次貨就將兩張訂單的商品撿完。

3


自建倉配體系打磨、驗證系統


如果說技術和執行力是保證系統邏輯正確的前提,而不斷打磨和驗證則是保證系統趨於完善的關鍵,舟譜驗證軟件的方式則是自建完整的雲倉及配送體系。

截止目前,舟譜數據已在江蘇贛榆、海州、徐州、鹽城四地率先建立了全自營的倉配體系—舟譜雲倉,倉儲面積數萬平方米。通過在區域內建立落地可執行倉配系統,以智能物流系統為支撐,舟譜將原來經銷商小而散的倉配方式轉化為集中倉配,為經銷商提供一站式可託管的服務。

兩年時間倉儲數萬平,他用親身實例告訴你80%的統倉統配都做錯了!


作為一家技術公司,舟譜為什麼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做統倉統配呢?

鄒文標告訴新經銷:“坑必須要自己踩,不能讓別人來給我們買單。如果不自己做倉配,不深入到基礎的倉配中就無法理解各個商品品類、不同場景之間的差異性,系統就無法做好。我們目前建立的四個倉庫,每個倉庫所分佈的城市形態都不一樣。市區拆零多,鄉鎮整單比例高;不同倉庫所涵蓋的產品類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的門店產品價格不一樣,賬期不一樣,即使相同的產品保質期不同價格也會出現差異,部分品類商品還會涉及到退瓶、退蓋等問題。作業形態的靈活性、產品的複雜性、交付的多樣性等都對後臺軟件的開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自建倉配的目的就是要認知到不同產品和場景的差異性,進而不斷地打磨產品。同時也為經銷商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培訓基地,不僅提供工具給經銷商,還教會經銷商如何能夠實現效率的最優化”。

在軟件開發層面,舟譜能夠根據經銷商打開的不同模塊的頻次發現不同經銷商關注的不同業務流程之間的差異,有的經銷商更關注業務員的外勤、有的經銷商則關注門店的交易額、還有的門店則關注財務賬款,舟譜會針對不同的模塊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

反映到經銷商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則是通過舟譜雲管家後臺,經銷商能夠很明確的知道各個門店的進貨量、單店進貨的品項、業務員每天的拜訪門店數量、商品庫存情況等。比如有的經銷商比較關注商品的效期,舟譜會在商品臨期前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就會在系統內部發出提醒,方便經銷商提前進行商品的促銷。

在後端供應鏈層面,舟譜研發的智能排單系統能夠根據分揀員的位置、對貨架的熟悉程度、操作習慣及人貨訂單線路的匹配等多種因素實現訂單信息的智能派單。實踐表明,通過這套系統,在商品同等方量情況下,分揀員在倉內的步數從20000步直接降到了15000步,撿貨效率得到了極大優化。

在訂單的複核環節,舟譜建立了一整套智能複核系統,能夠針對人、貨匹配分析的數據實現訂單的智能動態抽檢,進而在不增加差錯率的情況下將複核人員的數量從原來的7人降低到3人。而未來在同等方量情況下,隨著系統的不斷優化迭代,複核人員數量能夠實現最高不超過2人。

隨著合作經銷商數量的增多,沉澱在舟譜服務器的交易數據也就越來越多。由於舟譜本身只是作為服務商介入到原有的交易渠道中來,相對於B2B平臺來說這些數據也更加客觀和真實。在未來,這些數據也就為舟譜開展與品牌商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當談及傳統經銷商的未來,經銷商群體是否會被B2B平臺所取代時,鄒文標告訴新經銷,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對零售門店的服務職能永遠需要存在,這就對經銷商專業能力及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銷商不會消失,但是專業能力不強的經銷商則極有可能被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剝離非核心職能,不斷增強自身的終端服務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