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2017年香港榮盛國際春季拍賣會 戰國 咬尾龍紋青銅鼎1296.18萬港幣成交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那麼我國的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鼎:鼎,是三根立腿,兩隻提耳,青銅鼎是由紅銅和錫等金屬鑄造而成的,其硬度很高,雖然久埋地下依然保存完好。挖掘出來的青銅器表面有一種綠色,這種綠色不是青銅器本身的顏色,這是一種鏽。青銅器本身的顏色應該是金燦燦的黃色。鼎是所有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中國最早一統天下的權力的觀念就與鼎的誕生有直接關係。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鬲:鬲,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

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36。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甗:甗(漢語拼音:yǎn,粵音“演”)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鍋),用於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籠屜,甑底部本身就是網眼),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大多數的甗為聯體鑄造。最獨特的是婦好墓出土的三聯甗,甑鬲分體,鬲體長方案形,六隻方足,腹底平,中空可以盛水,其下可以焚火。案面上有三個灶孔,分置三甑,可以同時炊煮幾種食物。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簋:青銅簋,西周早期的典範之作,相當於今天的碗,是商周時期的盛飯工具。文獻中說是用來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商晚期逐漸增加。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在西周時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據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數為多。 這件銅簋出自陝西省扶風縣周原遺址,是西周早期青銅鑄造業的典範之作。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簠:青銅簠(fǔ)產生於西周時期,結束於戰國,並在春秋時期得到空前發展,一度與鼎、豆等重要禮器放在一起的銅器組合之一。其用途與簋相仿,屬食器。因在祭祀時用於盛稻粱,故稱“祭祀盛粱器具”。

2013年12月28日,寶雞石鼓山出土了一對青銅簠,系距今年代最早的青銅簠,它也為現存故宮博物院的一件同時期青銅簠提供了有力的年代佐證。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盨: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禮器或食具。由圈足簋發展而來,用途相同。器蓋與器身形態相近但稍小,器蓋上有四個方足,為其一般判定標準。取下器蓋後翻置起來即成另一器皿,食畢歸置如一。《說文解字》皿部:“盨,槓盨,負載器也。”盨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主要流行於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敦:敦是中國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現在春秋時期,後來逐漸演變出蓋。到戰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使用。

根據周代禮儀的規定,敦是專門盛黍、稷、稻、粱等糧食作物製成品的盛食具。敦的形態是由鼎和簋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呈一個渾圓的球狀或橢圓狀。由上下兩個造形完全相同的三足深腹缽扣合而成,上體為蓋,倒置後也可盛食。敦產生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後期,至秦代已基本消失。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豆:青銅豆,禮器的一種。造型類似高足盤,上部呈圓盤狀,盤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為禮器與鼎、簋、豆、簠、籩、鼎、鉶、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貴族或君王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專門盛放醃菜、肉醬等調味品。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爵:爵,飲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夏商周時期,作用相當於酒杯。圓腹,也有個別方腹,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後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個錐狀長足。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角:角,飲酒器。流行於夏商周時期。是下級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數量很少。器物造型與爵相似,不同之處是口沿無柱,流變形成與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狀。多有蓋,有的蓋做成禽鳥展翅飛翔狀,非常美觀。傳世有一件角的杯體中有一管狀流,形制和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認為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蓋。西周中期以後,角便不復存在。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斝: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觚:觚(讀作gū),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頭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觶:觶是中國古代漢族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 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 春秋時,觶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從字形特徵不難看出,這類酒具大多源於上古獸角製作的水器。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的,一類是圓體的,此兩類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後者且沿用至東周。春秋時演化成長身、侈口、圈足觶,形狀像觚,自身銘文稱為“鍴”(如王義楚鍴)而不叫觶。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西周兕觥:兕觥是中國古代盛酒或飲酒器。《詩經》中屢見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此件為橢圓形腹,圈足,有流有鋬,帶蓋,蓋為帶角的獸頭形,造型極富於想象力。主要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尊: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卣:卣,是一種器皿,屬於中國古代酒器。具體出現時間是未知,盛行使用時期為商代跟西周時期。當時用來裝酒用。所以外觀上大部分是圓形,橢圓形,底部有腳,周圍雕刻精美的工藝圖案。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盉: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最早出現於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隨著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鬆的氣息,舊有的神秘、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方彝:方彝是中國古代盛酒器。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宋人始稱這類器物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徵是長方形器身,帶蓋,直口,直腹,圈足。器蓋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頂形,圈足上往往每邊都有一個缺口。也有少數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狀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勺:勺是古代中國人發明的從盛酒器中舀酒的器具,時為青銅製,形如有曲柄的小鬥,後經長期發展演化為當今人們廣泛使用的各類勺子。其用途主要用來盛舀湯、飯等液體類食物、流食。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罍:罍(lei)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壺:壺大都是容酒器,但也有汲水、注水和盛水的壺。缶有尊缶或浴缶之不同,尊缶已見前酒器,此為浴缶,亦有稱為盥缶。另有行缶,亦當是盥器,皆用以盛水,流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盤:商周時期,青銅盤是盛水器。《禮記·內則上》:“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匝沃盥。”即懷贏為晉文公重耳奉匝盛水,澆水洗手。古時.盤與匝是配合使用的,匝即似今天的水瓢一樣的盛水器。盤在其下用於接水。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匜:古代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出現在西周中後期,盛於東周。匜形橢長,前有流,後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瓿(bu):罍和瓿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雲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盂:盂是中國古代一種盛液體的器皿;另有姓氏孟姓同出一源,但發祥地有兩個,即今河南北部和山東東南部。盂蘭盆會是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佛教徒為超度祖先亡靈所舉行的儀式。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編鐃:編鐃,中國古樂器。由多枚鐃組成一套的稱為編鐃。中國古代也有用這個祭祀。鐃[náo],又稱鉦和執鍾,是中國最早使用的打擊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據史籍記載,鐃是退軍時用以停止擊鼓的。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編鐘: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編鎛:編鎛[bó]是遠古時期的青銅禮樂器,距今已有兩千八百多年曆史的西周末期戎生編鐘、編鎛可能是秦人中的聖者所創制的多序列音響器樂。它具有古樸、深沉、多變、神秘的豐富音色,可排出一個非常絕妙的現代多調性音列。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青銅鉞:鉞,一種古代的兵器,雖具備殺傷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儀衛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權力象徵物是權杖,中國是鉞。在原始社會時期,鉞為成年男子的象徵。鉞確切來說是大斧,本來是刑具(用於斬首或者腰斬),而不是兵器。

2017年戰國青銅鼎拍出1296.18萬港幣高價,青銅器主要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