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留左大鼓的“前世记忆”

留左大鼓——又称留左吹打乐,发源于江苏省江北新区地区滁河入江的长江北岸的长芦镇。

留左大鼓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这里地势平缓,是江河冲积滩,这里土肥田美,河网交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由于受长江河道变化影响,古长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适合于屯兵牧马,长芦地区不仅是古战地,也是古代屯田练兵的安营驻防地。军营文化生活对长芦地区有特殊影响。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一苇渡江

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的长芦寺山门紧挨古渡口,传说佛祖达摩一苇渡江,就在长芦寺布道传经。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长芦寺

驴子驮钥匙,跑马关山门

历史上数次大规模地重建使得长芦寺殿宇楼阁气势辉煌,传有“驴子驮钥匙,跑马关山门”之说。佛教文化和南来北至的朝觐香客以及历代庙会,又给这里民族民俗文化积淀了较厚的底蕴。

军民同乐

历史传说,隋末唐初时期罗家军在这里驻设过军营,现在的六合区长芦留左、附近乡镇的留中和留右地界。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影视作品中的罗成


头戴银冠,二龙抢珠抹额

前发齐眉,后发披肩

身穿白袍,外罩鱼鳞铠甲

而在长芦驻军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是宋代和明代。宋代曾设忠勇军和忠勇军寨,明代设有留守左卫、横海卫、龙虎卫、骁骑卫等卫所。

由于历代军营长期驻守在长芦地区,于是和当地的老百姓逐渐结成了军民情谊。

同时,驻军也为乡民们做一些修桥、铺路的好事,深得百姓的爱戴,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杀猪宰羊、送慰劳品、奏吹打乐、举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军营为了致谢,也擂起战鼓、鸣响军号,显现军民同欢乐的气氛。久而久之,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军民互相换着敲打格调,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军民共创的留左大鼓打击技法和风格。

留左吹打乐刚形成时军乐成分很浓。到清乾隆以后,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变革,已成为纯民间的民乐。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民间艺人将历史传承的“忠勇曲”演变为“忠孝曲”并加入管弦乐器,形成传承下来的大曲、小曲,至今有传人六代。

留左大鼓的“今世历程”


央视报道

9月8日,美丽的洪泽湖畔,央视七套《丰收中国情满大地》首届农民丰收节特别节目录制现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在此次活动中,江北新区长芦街道留左大鼓表演团的开场舞《丰收锣鼓》响彻天空,嗨翻全场。

118件打击乐器、45名演员在曲中轮番演奏,既有鼓、锣、钹齐奏和鼓棒相加的打击技巧表演,又有委婉动听的象征着南京市花的梅花锣敲打出的《茉莉花》的优美旋律。

民俗表演节目《庆丰收》中,湾北小马灯时而发出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势,时而又婉约动听,呈现欢快愉悦之景,表现出农民们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表演中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留左大鼓和湾北小马灯作为长芦街道的两个省级非遗项目,此次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阵阵掌声,就连中央电视台导演、本次活动的总导演梁国喜和文艺导演陈薇也是连连点赞。

留左大鼓,古称“吹鼓乐”,演奏者叫吹鼓手,后又称“留左吹打乐”、“留左锣鼓架”。留左大鼓传承到了明清,曾盛极一时,特别是古长芦寺庙会每年必到,深受民众喜欢。

为了演奏方便,艺人们制作“大架”、“小架”,乐器挂在架上敲击,别具风采。平时艺人们以“留左大鼓”参与民间婚丧喜庆,流传从未间断,直到现在。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金陵第一

当代留左大鼓表演团组建于2002年,是经基层文化工作者曾先文同志的多年挖掘、整理,聘请了中国民族打击乐学会副会长裴德义同志根据留左打击乐《大曲》、《小曲》的乐谱进行创作、提高,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一支由50人组成的留左大鼓表演团正式成立了。

《留左大鼓》——《普天乐》共分4曲,112件打击乐器在全曲中轮番表演,特别是26只鼓中最大的鼓直径2.2m,高1.8m,自重340kg,被誉为“金陵第一大鼓”。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建团几年来,留左大鼓表演团先后获得过南京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金陵舞韵》民间特色团队金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银奖、“金陵五月风”民俗歌舞大赛金奖、江苏省宣传部、文化厅表彰的“农民文艺之星”、“特色文化标兵”以及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等荣誉称号,还应邀参加了苏州昆山旅游节、浙江西湖狂欢节、南京国际梅花节、六合区茉莉花节、龙袍汤包节、栖霞区红枫节及庆祝迎奥运等重大活动。

留左大鼓表演团2007年11月在市、区文化部门安排下,成功与台北县鸿胜醒狮民间艺术团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一脉相承的,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必将增进相互间的经济交流。

远播海外

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震撼南京、震撼江苏及周边省市,甚至借助媒体使鼓声传向世界。2016年6/7月间,留左大鼓作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代表来到了欧洲交流演出,分别在比利时烈日皇家艺术学院那慕尔古堡、荷兰海牙、德国莱比锡进行了四场演出。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留左大鼓在荷兰表演(图片来源:一网荷兰)



留左大鼓表演团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扶持,在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培养下,于2007年3月已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个“国家宝藏”火遍朋友圈!一起走进江北留左大鼓的前世今生


由于长芦地区大面积征地拆迁,留左吹打乐基地现在被安置在长芦街道文体中心的长芦影剧院内。

如今,留左大鼓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省民间文化的金字招牌,成为六合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留左大鼓是古代军民共同创作留下来的历史记忆,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反映军人的忠诚、勇敢和老百姓朴素、勤劳的混合品质、情趣,这也正是中华名族勤劳勇敢的精神象征。

来源 | 新江北报编辑部 胡凡洁 查德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