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總是遭人誤解,因爲實力不行、行爲不精、內心不純

——摘自《金樹松的書房》作者金樹松

昨天參加孩子的開學活動。

孩子之間開始是鬧著玩,過了一會兒,兩個人越來越生氣,衝突升級,最後大打出手。

我跟兒子說,要友善待人,兒子說,是他先弄我的,我要反擊。

我說,他不是想攻擊你,他是個好孩子。

兒子說,可是他的確攻擊我了啊。

你講得如此有道理,我居然無話可說。

不與上司合作

新人在職業初期,極易對上司不服,屢屢在行為上進行對抗。

新人渴望上司理解自己,用新人喜歡的方式征服自己,然後再合作。

這就像小孩子邀寵。

可惜上司根本不理我,不給機會。

上司會置之不理,棄之不用,上司會青雲直上,任人唯信,任人唯賢。

滿世界的底層都在喊理解萬歲,滿大街都是懷才不遇的人,可是上層在計算成本,擇優錄取。

上司來不及、也沒有興趣去推測你的內心。

新人覺得上司誤解我,他沒空理解我們。

他誤解了又如何,耽誤的是我們自己。

上下級不能靠猜測來合作,大家都很忙的。

設宴周亞夫

周亞夫是漢文帝時期戰功赫赫的大將,“細柳營中有亞夫”。

漢景帝時期,周亞夫桀驁不馴,景帝設宴,亞夫漫不經心,最後被誅殺。

罪名是“謀反”,因為“購買兵器”。

周亞夫申訴,“我買的是紙紮的兵器,用來陪葬的”。

審判員說,這說明你想“地下反”,你想死了再造反。

周亞夫氣得絕食五天,吐血身亡。

周亞夫認為自己乃名將周勃之後,父子二人忠心耿耿,戰功赫赫,怎麼可能謀反?

他來不及表白,他無法表白,他表白無效。

在景帝眼裡,種種跡象表明,周亞夫不忠不孝不義。

誅殺周亞夫,每個皇帝都會這麼做。

在宴會上,他隨意著裝、故意遲到、軍營無冕稱王、對上司的選將不屑、宴會上大喊大叫。

這還不殺?

亞夫三痛

周亞夫的悲劇,一再重演,被雍正誅殺的年羹堯是第二個周亞夫。

在職場上,忠誠是個動態的詞語,每天都要證明,每件事都要證明,不能一勞永逸。

人是變化的,上司尤其警惕變心的危險。

周亞夫實力不足、行為不夠精準、內心不純,這是遭人誤解的原因。

實力不足。

周亞夫很厲害,但是不夠厲害。

實力如果強大無法對抗,人們就寧可相信你是忠誠的,只能相信你是忠誠的。

行為不精準。

周亞夫自己覺得被誤解,我只需要一點理解,發一點脾氣。

我沒有想到要對抗皇帝,我只想表現我的個性。

周亞夫的行為漏洞百出,他的行為和內心沒有匹配得當。

就像運動員狀態不好,動作變形一樣,教練就會換人。

你想做沒有做到,就是做不到。

第三,周亞夫內心畢竟不夠純淨。

他想隱藏自己的不服,可是馬腳藏不住。

下屬常常誇大自己偽裝的技術,這是很愚蠢的舉動。

上司就像老師,站得高,看得遠,底下人的小動作,都看得一清二楚。

上司揹負團隊重任,不允許任何苗頭,他要百分百可靠,而不是百分之九十九。

跟上司玩1%心眼,就是100%找死。

贏得信任三板斧

一棵樹,到底是什麼樹,大家爭論不休。

判斷標準就一個,結什麼果就是什麼樹。

要避免誤解,以結果為導向,三板斧可以試試。

增強實力。

沒有實力的人,與其生氣,不如爭氣,哪有資格發脾氣。

開篇提到的跟上司鬥氣的人,死於自大自戀。

與其像小孩子一樣發脾氣,不如理性增強自己的實力,讓對方認知失調,只能相信自己,不能懷疑自己。

努力成為上司,強大到他人不敢懷疑。

精準行動。

他人誤解我們,主要原因是我們出手失誤。

我們的行為,不能百分百表達自己的內心,效率不高。

精準預測他人接收方式,準確計算自己行為的表達方式,確保心口合一、心手合一。

我表達的行為,與我的內心匹配度越高,造誤解的可能性越低。

純淨我心。

保證自己沒有私心,表現出來必然就是純淨。

人性趨利避害,必然有隱瞞。上司根據蛛絲馬跡,判斷心跡。

上司判斷下屬的忠誠度,不會根據大事,而是根據小事。

曾國藩為了純淨內心,每天做十二項功課,每天花一個小時審判自己。

連做夢都不允許自己偏離道德的軌道。

在曾國荃攻陷天京的捷報送達的時候,他嚇得跌倒在地。

他恐懼上司懷疑,趕緊上奏解散湘軍,裁撤路卡,主動退卻。

於是保住小命。

………………………………………………………………

你不用費力理解我,我讓你百分百相信我。

為什麼總是遭人誤解,因為實力不行、行為不精、內心不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