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二疏城

《資治通鑑》,是一部匯聚了歷史上的一大批名臣和史學家、政治家幾十年心血編成,且專為皇帝參閱的典籍。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漢宣帝

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整本書,可以看看這10句精華。值得收藏。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漢宣帝

今天繼續介紹《資治通鑑》中的警句名言賞析,一起分享國人心靈雞湯。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原文: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第25卷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譯文:

漢宣帝元康三年 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註釋:

兩親戚太傅疏廣、少傅疏受,都為皇上做事,以“稱病還鄉”同一藉口辭官。漢宣帝同意並賞賜黃金。疏廣、疏受回鄉後變賣黃金,與親朋故友飲酒取樂,有人勸他們用黃金為子孫購置產業,疏廣談此錢財太多的害處。

疏廣說:樂意跟鄉親宗族共同分享這些恩賜,來度完我的餘生,不是也可以嗎!”於是族人心悅誠服。後來他就這樣終老一生。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人物小傳:疏廣、疏受

疏廣從小好學,精於《論語》、《春秋》。本始元年初,漢宣帝徵其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節三年封為太子太傅。疏廣還樂於創辦私學,治學嚴謹,注重學生的德學兼優。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疏廣的侄子疏受,當時亦以賢明被選為太子家令,後升為太子少傅。疏廣、疏受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並稱之為朝廷中的“二疏”。疏廣任太傅五年,稱病請求還鄉。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皇上考慮到他們年邁,就答應了,並加賜黃金20斤,皇太子贈金50斤。送他們的人的車有幾百輛,(疏廣二人)告辭離去。道路兩旁看到的人都說:“這二位大人真賢德啊!”有的人為他們嘆息哭泣。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疏廣

二疏辭官回到家鄉蘿藤之後,將金遍贈鄉里。二疏去世之後,鄉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舊址築一座方圓三里的土城,取名為“二疏城”;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在其散金處立一碑,名“散金臺”,在二疏城內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絕。

濃縮《通鑑》精華: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高官厚祿猶如一個強力的磁場,緊緊吸附人的靈魂,讓他動彈不得。此時急流勇退,不僅需要極大的魄力,也要有果敢的勇氣。

西漢疏廣疏受叔侄相約辭官歸隱,又在高臺散盡金銀,他們對權位錢財的豁達灑脫,引發後世無盡的吟詠和讚歎。

正可謂:功成身先退,散金不自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