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爲何六征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1206年,征服了蒙古草原的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蒙古汗國剛一建立,成吉思汗立即向外展開了猛烈的軍事擴張。與蒙古國比鄰的西夏,是成吉思汗南下和西征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這種形勢下,成吉思汗先後6次發兵攻打西夏。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是在1205年。那一年,鐵木真率騎兵進入河西走廊,僅僅是搶走了大批人口和牲畜。

1207年秋,成吉思汗藉口西夏新主登基不向蒙古國通報,親率大軍第二次攻打西夏。這一次兩軍相持了5個多月,成吉思汗見西夏兵勢尚盛,一時半會兒也不能取勝,反而自己的大軍已缺乏糧草,因此不敢貿然深入,只好將軍隊撤回。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出兵攻打西夏,毫無準備的西夏被迫應戰,竟無退敵良策。蒙古鐵騎如入無人之境,直衝到中興府城下,將西夏都城團團圍困。蒙古軍圍城兩個多月無法破城,雙方便談和並約定:西夏向蒙古稱臣。至此,成吉思汗的第三次進攻方才結束。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西夏降蒙後,經常被蒙古徵調兵馬助其作戰。徵調的次數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大,造成西夏兵員的傷亡也很大,致使西夏無力應付,對蒙古漸有疏遠之意。於是蒙古軍隊開始了對西夏的第四次攻伐。蒙古鐵騎令西夏人驚懼萬分,成吉思汗原本也只是為了“教訓”一下西夏人。如今見目的已達到,便撤兵返回。所以成吉思汗的第四次征伐,並沒有使西夏遭受太大的損失。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此時恰巧德旺成了西夏的第九任皇帝,他繼位後試圖改變西夏的弱勢局面,一改 “聯蒙抗金”的策略,決定與金國重新修好,聯金抗蒙。這一消息被成吉思汗知道後,遂對西夏進行了第五次征伐。

這次戰爭中西夏軍大敗,士兵死亡達數萬人,牛羊等牲畜被掠走數十萬之多。走投無路的德旺只得派人前往蒙古大營請降,答應向蒙古國遣送人質和進貢財物。成吉思汗第五次攻伐西夏就這樣結束了,西夏又一次度過了危機。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見時機成熟成吉思汗決定出兵征服西夏。

1226年春,成吉思汗發動了意在滅夏的第六次戰役。蒙古大軍攻入河西走廊的消息傳到興慶府時,西夏朝廷驚恐萬狀,皇帝德旺也在亂勢中病亡。混亂之中,李睍被推上皇位,成為西夏第十代皇帝。兩軍在黃河岸邊相遇,時逢寒冬,兩軍將士在河岸邊展開激戰,直殺得血流遍地,屍積如山。西夏將士犧牲慘重,被殺死者為蒙古兵死亡數的10倍。據史書記載,此戰之激烈為蒙古軍隊作戰史上所罕見。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獲勝後的蒙古大軍又將西夏都城圍住,走投無路之下,夏主李睍派人向成吉思汗乞求投降。當時成吉思汗正在六盤山行宮避暑養病。李睍提出親自前往六盤山拜謁,獻城投降。後來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行宮,他留下遺囑說:死後暫秘不發喪,夏主來降時將其殺掉。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當李睍來到六盤山行宮時,蒙古人謊稱成吉思汗有病,不便會面,只讓他們在大帳外行了禮。待蒙古大軍進入中興府後,大開殺戒。

至此,立國190年,統治中國西北的封建王朝西夏消亡了。西夏故地千里無人煙,只剩下高高的西夏王陵默默地站立在賀蘭山下。

成吉思汗為何六徵西夏,對西夏人恨之入骨


來源:《興慶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歡迎投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爆文重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