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岳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後懸樑自盡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骨幹徐錫麟在安慶巡警學堂成功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後起義失敗英勇就義。由於徐錫麟是紹興大通學堂的主要創辦人,清廷於是順藤摸瓜,盯上了大通學堂及另外一位創辦人——秋瑾。

浙江巡撫張曾揚一得到情報,當即急電紹興府知府貴福,要求派人查封大通學堂。7月14日下午,清軍派重兵包圍了大通學堂,秋瑾以及其他八位學生不幸被捕。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秋瑾生前最後一張照片(女扮男裝)

其實在幾天之前,暑假期間駐守在大通學堂的秋瑾已經得到了徐錫麟起義失敗的消息,但她拒絕離開紹興,表示不怕流血,要為革命鬥爭到底。

大通學堂屬於山陰縣的管轄範圍,而派人查封學堂、逮捕秋瑾師生的就是山陰縣令李鍾嶽。李鍾嶽(1854年-1907年),山東省安丘縣北輝渠村人。他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進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出任山陰縣令。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大通學堂(紹興市勝利西路)

李鍾嶽平時為官清廉,愛民惜民,對鑑湖女俠秋瑾有所瞭解,非常欽佩這位文武雙全的才女。他甚至經常把秋瑾的詩句“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念給兒子們聽,並諄諄告誡:“以一女子,詩寫得如此血性,爾等可效法也。

當時的紹興知府貴福是個貪生怕死、心狠手辣之人,最懼怕的就是革命黨人搞事情,幾次責令山陰縣令李鍾嶽前去偵查大通學堂。一開始李鍾嶽採取緩兵之計,儘量拖延,好讓師生們心裡有個準備,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一度引起貴福的強烈不滿。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紹興東浦徐錫麟故居

無奈之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7月14日下午,李鍾嶽帶領清軍前往大通學堂查抄。為了防止士兵們亂開槍傷人,李鍾嶽特意坐轎子位於前面。到了大通學堂的門口,他特意大聲喊話:“本縣在此,大家放心,無須開槍。”士兵們衝進學校後,李鍾嶽為保護秋瑾的安全,責令士兵們不準向女子開槍。

秋瑾被捕之後被押至山陰縣衙的獄中,貴福連夜組織人員進行會審,要秋瑾交代同黨,當然,除了寫下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外,他們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紹興和暢堂秋瑾故居

第二天上午,貴福責令李鍾嶽前往秋瑾的孃家(紹興城外福全山村)查抄,而李鍾嶽是有意救之,搜查也是走走過場而已,當然一無所獲。據秋瑾之弟秋宗章回憶,秋瑾孃家有一間小樓,收藏著秋瑾與光復會同志的許多來往信件,李鍾嶽故意不讓手下搜查。

儘管秋瑾已是階下囚,但是李鍾嶽一直沒有放棄救人的念頭。第二天下午,在縣衙花廳裡,李鍾嶽按照程序“提審”秋瑾,他讓秋瑾坐在椅子上,兩人心平氣和,侃侃而談,談人生,談家庭,談經歷,談詩文.....完全沒有把秋瑾當做一個囚犯。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紹興福全秋瑾祖居

隨後,李鍾嶽向貴福作了稟報,他的意見:秋瑾只是個普通女子,又是個讀書人,實在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告他謀反。貴福聞此臉色鐵青,氣得拂袖而去。當晚,貴福決定到杭州向張曾揚稟報,謊說秋瑾已經招供,張大喜,當即寫下“就地正法”的手諭。

貴福連夜趕回紹興,7月16日凌晨兩點,貴福急傳李鍾嶽到府衙門,責令他迅速處決秋瑾。李鍾嶽感到事情發展的太突然,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但又無可奈何,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狡猾的貴福見此放心不下,還派出心腹監督執行。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紹興市區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

大約凌晨三點的時候,秋瑾被再次提審,李鍾嶽一臉愧疚和無奈:“我本想救你一命,但實在無能為力,你最後有什麼要求,我盡力滿足。”秋瑾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死後萬勿剝衣;二、不要砍頭示眾;三、刑前寫一封家書。李鍾嶽全部答應。凌晨四點,秋瑾在山陰縣城軒亭口從容就義,年僅32歲。

紹興往事:山陰縣令李鍾嶽凌晨四點殺害秋瑾,100天后懸樑自盡

巾幗英雄(孫中山題)

三天後,李鍾嶽以“庇護女犯”之名被清廷撤職,寄住杭州。因為對秋瑾之死深感愧疚,終日悶悶不樂。1907年10月29日(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廿三日)上午9時許,李鍾嶽在家中懸樑自縊,年僅53歲,浙裡百姓無不哀痛惋惜。(文/陳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