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爲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中國歷史是哪個有四大刺客,其中最執著的失敗者就是:豫讓。讓後人嘆息不止。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豫讓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斬衣三躍”、“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一、第一次刺殺趙無恤?

剛愎自用的智瑤兵敗身死之後,趙無恤(即趙襄子)對他惱恨之極,死了斬首,滅掉全族人並不算完,還把他的頭骨漆了之後,當作酒壺。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智瑤有個家臣,名叫豫讓,他立志要為智瑤報仇。於是,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突然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心跳,馬上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刀,豫讓於是被趙襄子逮捕。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我是想替智伯(智瑤)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趙襄子說:“他是義士,我願意謹慎小心地迴避他。況且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後還是把他放走了。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二、刺殺前的毀容

豫讓為順利實現報仇的意圖,甚至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流著眼淚勸說他放棄,豫讓說: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三、第二次刺殺

經過觀察,豫讓在一次趙襄子出行的必經之路的一座橋下埋伏了準備行刺,結果趙襄子走到橋的附近時,馬突然受驚,趙襄子於是安排人搜查,在橋下發現了豫讓。

豫讓再次被捕之後,豫讓跟趙襄子說,我反正要死了,我有個請求,你把你的衣服拿來讓我拿劍刺幾下,算是應了我報仇的事,我就死而無憾了。趙襄子答應了他,豫讓於是“拔劍三躍而擊之,大喊:我無能,能做的只有這些了!遂伏劍自殺。”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於是,他死那一天,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四、豫讓之死產生的深遠影響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成語“斬衣三躍”,“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都出自豫讓的故事,成為我國古代人民的傳統信條,它反映了因為知音難得,人們為了報答知己,雖萬死不辭的精神。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豫讓刺殺趙襄子藏身的那座橋後來被命名為豫讓橋,傳說有兩處,其一,在河北邢臺市邢臺縣內;其二,在晉祠北一里處.因鄰赤橋村,村以橋得名,豫讓橋又被稱為赤橋。

士為知己者死——刺客豫讓的悲歌!

人們紀念豫讓,紀念的是他的品質。這些品質同其他優秀品質一起,最終集合成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