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息抵個稅,樓市迎來大利好?想多了……

來源: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

樓市一進入下行區間,各種小道消息開始滿天飛。

這兩天,有媒體報道,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房貸利息等6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細則。

這條消息本來中規中矩。既然在8月份個稅改革方案已經塵埃落定,制定房貸利息抵扣細則也在情理之中。但在一些人眼中,這條消息儼然成了樓市的大利好,又是A股大反攻,又是樓市大反彈,極盡鼓吹之能事。

如果真瞭解這一輪個稅改革的初衷,就不會輕易得出如此貽笑大方的結論:個稅改革的用意,在於通過家庭抵扣,減輕個稅負擔,讓家庭有多少餘錢用於消費。

無論是教育抵扣、贍養老人抵扣還是房貸利息抵扣,其著眼點都在於減負,在於刺激消費,跟樓市真沒多大關係。


房貸利息抵個稅,樓市迎來大利好?想多了……


退一步講,不問改革初衷,只看政策所能帶來的實際影響,樓市刺激效果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其一,這一政策的覆蓋範圍相對有限,大多數人都享受不到政策實惠。

目前我國繳納個稅的人數僅有3000萬人,這一次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覆蓋人群進一步減少。

換言之,另外10多億人根本就不必繳納個稅,房貸利息是否抵扣個稅,有什麼影響?

其二,房貸利息抵扣個稅,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受益,中低收入者的優惠額度可以忽略不計。

先澄清一個誤區,房貸利息抵扣個稅,並不是拿房貸利息與個稅直接進行扣減,而是將房貸利息作為稅前扣減項,與五險一金一樣進行專項扣除,然後再計算個稅。

舉個簡單例子,一套總價500萬的房子,貸款350萬,按照4.9%基準利率計算,月供1.85萬元,月均還款利息8852元,只考慮房貸利息扣除。

不難發現,收入越高,節省的個稅就越多,相比而言,中低收入者的受惠力度十分有限。

房貸利息抵個稅,樓市迎來大利好?想多了……

對於月收入5000元的來說,本來就不用繳納個稅,房貸利息抵扣毫無影響。對於月收入7500元的來說,每月僅僅節省25元個稅,聊勝於無。對於月收入10000元的來說,每月節省83元,買不了一份全家桶。對於月收入20000元的來說,每月可省793元,優惠力度明顯。對於月入4萬和10萬的來說,每月分別可省1988元和3984元,不過與收入相比,也相對有限。


顯然,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即便全額進行抵扣,對於大多數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家庭來說,效果十分有限。

即便是收入2萬元以上的家庭,靠每年省下來的1萬元個稅,用於提振消費倒還可以,買房,恐怕連九十牛一毛都不夠?

至於月入4萬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雖然省下來的個稅更多,但這點錢相比於收入來說,影響也不大。

其三,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必然存在限制。

顯然,全額抵扣的可能性並不大。

按照發達國家的慣例,房貸利息抵扣,要麼存在首套房的限制,要麼有貸款上限的限制,這樣以來,抵扣力度更是有限。


房貸利息抵個稅,樓市迎來大利好?想多了……


此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也明確指出:

初步考慮對專項附加扣除設置一定限額或定額標準,既要保障納稅人方便納稅,相關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體現政策公平。


顯然,在中國現實國情下,如果一個家庭擁有10套住房,並非全部都能拿來抵扣個稅。在一線城市,豪宅動輒上千萬,如果貸款700萬,每月光是利息支出就有幾萬元之多,顯然不可能全部納入抵扣範圍。

其四,六個錢包被掏空,省下幾百元個稅對樓市用處不大。

普通家庭所能抵扣下來的個稅頂多只有幾百元,在六個錢包被掏空的背景下,這省下來的幾百上千元,還不足以讓更多的剛需入場。

換句話說,如今的樓市,最缺的不是房票,也不是那幾百上千元的政策讓利,而是幾十萬數百萬的首付款,是每月動輒幾萬元的還款月供。

這顯然不是房貸抵扣個稅就能加以挽回的。

其五,影響房價的因素千千萬萬,房貸利息抵扣只是其中不太重要的一個。

在影響房價的諸多因素中,諸如貨幣放水、金融政策、土地供給乃至市場預期,都比房貸利息抵扣這個小小的利好要重要的多。

更關鍵的是,目前樓市冰封期已經到來,市場預期正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剛需還是投資者,都在持幣觀望,即使房貸利息能帶來一定利好,但其分量還太小,不足以產生實質影響。

換句話說,在樓市上行期,房貸利息抵扣個稅,算得上錦上添花;在樓市下行期,這一政策談不上雪中送炭,頂多是雪中送火柴,溫暖一下就沒了。

其六,對政策走勢要有辨別力,不要人云亦云,陷入標題黨式的恐慌。

最近,無論是廣州放寬落戶門檻,還是房貸利息抵扣個稅,這些政策都有其本身的正常用意,政策出發點本就不在房價,一點微利對樓市的影響也十分有限,但在好事者眼中,一個個都成了樓市的大利好。

有道是,越是內心虛弱,越需要尋找東西來壯膽。越是對小道消息聲嘶力竭,越說明市場行情不堪。

大放水並沒來,小利好激不起幾點浪花,一根火柴能溫暖幾秒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