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粵建市〔2018〕142號

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印發以來,我省全面推動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在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行政許可審批重心下移、工程建設項目電子化招標和網上異地評標、工程質量標準化管理、建築市場全面開放、建築企業“走出去”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屢禁不止、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為進一步深化我省建築業“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築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積極貢獻,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貫徹落實國辦發〔2017〕19號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升建築業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資質資格管理,依法按程序委託、下放部分省級資質審批事項。深化移動客戶端在資質資格審批“一站式、一網式”服務上的應用,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對工程規劃、抗震設防、初步設計、人防、消防、防雷、水土保持等審查驗收事項,推行聯合審查和驗收。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加大職業責任追究力度;推動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和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

二、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經依法認定的裝配式建築,可按照技術複雜類工程項目招投標。將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範招投標行為。推行電子化招投標和網上異地評標。建立完善由審計、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監察聯動機制,嚴厲查處圍標、串標、轉包和違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創新工程項目建設方式和完善工程建設標準。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模式試點。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諮詢。鼓勵非政府投資工程委託全過程諮詢服務。加快完善工程總承包相關的招標投標、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政策措施和專業技術標準。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及時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適度提高安全、質量、性能、健康、節能等強制性指標要求,逐步提高標準水平。建立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管理信息平臺和省級工程建設標準專家庫。積極推動粵港澳共同編制與國際接軌的規劃、建築、測量、房地產、造價、監理、園林綠化等專業服務技術標準,深化粵港澳建築服務自由化。

 四、全面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認真貫徹《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壓實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各地各主管部門領導幹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責任,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推行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加快建築施工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工程質量監督隊伍建設,監督機構履行職能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全額保障。政府可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推行工程質量保險、擔保制度,將保險費用納入工程造價,積極探索建立第三方質量風險管控制度。把企業參加工傷保險作為保證工程施工安全的具體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實的項目,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嚴格環保標準的工地管理,加大施工揚塵、噪音等汙染防治力度,加強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減量化管理。

 五、構建統一開放、規範誠信的建築市場。

加快完善全省房屋建築、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市場監管服務信息平臺,實現與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數據共享交換。建立誠信失信聯合獎懲和協同監管機制,依法依規全面公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加強誠信信息在招投標、資質審批、評優評獎、工程擔保、工程保險、扶優扶強等方面的應用。對因建設單位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施工單位拖欠工資的,要列入建築市場“黑名單”以及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並予以公佈。推行完成施工過程結算和全過程造價監控制度,建設單位應按合同約定的計量週期或工程進度進行結算並支付工程款。對拖欠工程款1年以上的建設單位不得批准新項目開工。優化工程領域擔保機制,引導承包單位以銀行保函、擔保機構保函、保證保險等形式,向建設單位提供履約擔保;引導建設單位以銀行付款保函或者其他第三方擔保形式,向承包單位提供等額工程款支付擔保。

 六、大力培育建築業重點骨幹企業。建立全省重點骨幹建築企業名錄。各地要研究制訂相關政策,引導我省骨幹建築企業向鐵路、軌道交通、公路、市政、水利及“一帶一路”重點投資領域拓展,主動接軌國際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快向專業化企業和工程總承包、全過程諮詢服務企業以及城市綜合運營商轉型,推動國有重點企業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促進民營企業做優做精專業承包企業。鼓勵創建“建築之鄉”“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等品牌,加快形成以重點骨幹企業為龍頭的現代建築產業集群。對我省重點骨幹建築企業申請總部建設基地的,根據各地總部經濟政策或根據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研究給予相關優惠政策。

七、支持建築企業“走出去”。鼓勵我省企業積極參與境外工程項目建設,支持我省企業爭取國家對外援助和重大融資項目。加強建築業“走出去”相關主管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在推進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用好國家扶持政策,特別是爭取各類金融工具支持以及暢通人員、資金、物資流通渠道,出具保函、培訓出境人員、建立工程項目發佈平臺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服務。鼓勵沿海港口城市培育一批服務於境外市場的部品部件生產基地。落實粵港澳專業人士資格互認,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引入推廣香港工程項目建設模式,支持粵港澳建築企業攜手承攬國際工程項目。對我省建築企業和人員在省外、境外完成的工程業績和取得的獎項,在企業資質申報、執業資格註冊、評先評優、工程招投標等方面予以認可。

 八、提升建築隊伍素質。加強建築專業人才培養,健全建築業職業技能標準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建築職業學校和培育建築勞務培訓基地,有序發展建築生產操作人員職業技能鑑定機構。建立職業培訓的引導和激勵機制,對建築業從業人員參加相關技能培訓,並取得資格證書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研究給予補貼。優化職稱評審和建立綠色通道,支持在我省骨幹建築企業中組建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對獲得國家和省工程類獎項、施工工法第一主編人,以及已取得建設類註冊師執業資格者,研究適當放寬職稱參評條件。建築企業引進或培育的高層次人才,可按規定享受人才補貼、購房安家補助、子女入學等人才激勵政策。推動建築業勞務企業轉型。建立完善全省建築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開展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規範企業用工行為。督促工程項目設立勞動工資發放監督公示牌,確保工人工資按月發放。

 九、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築。各地要研究落實裝配式建築項目容積率獎勵等激勵措施,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建設一批綠色建築發展示範片區;制訂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的工作方案,明確目標和工作步驟,提高綠色建材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比例。探索建立建築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推動建築節能減排。加強建築設計,突出建築使用功能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等要求。建立建築設計評估制度,倡導開展建築評論。建立建築設計招投標制度,優化設計招標、評標模式,鼓勵設計總承包。鼓勵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設計機構發展,支持合夥制事務所發展壯大。加大建築業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力度,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應積極應用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

 十、加大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為我省重點骨幹建築企業以及承接政府投資項目的建築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研究開展建築材料、工程設備、在建工程抵押以及應收賬款融資等信貸業務。優化建築企業“營改增”徵管服務,降低企業納稅成本。研究制定建築科技創新扶持政策,鼓勵對獲得國家和省的科技進步獎或其他符合獎勵政策的項目和技術帶頭人予以獎勵。鼓勵省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創新創業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支持建築科技創新,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大對建築科技創新的信貸支持。支持引導一級以上建築企業建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級建築企業爭創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8年7月27日

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住建廳:關於進一步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